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山故事有那些?

中山故事有那些?

孫中山的故事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壹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壹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妳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幹什麽?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 壹定會懲罰妳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妳怎麽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壹邊說著,壹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壹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妳不要害怕,我不會打妳的。

1892年7月,孫中山先生以名列第壹的優異成績,畢業於香港雅麗氏醫院附設的西醫書院,榮膺醫學博士學位。同年九月,應邀赴澳門鏡湖醫院,擔任不受薪金的義務醫師。為了使貧苦病者也能廉價地用上西醫西藥,他到鏡湖醫院就任不久,就努力爭得院方的支持,借銀壹千四百四十兩,租下草堆街八十四號辦起了“中西藥局”。

這是壹幢簡陋的木結構兩層樓房,樓下的鋪面作“藥局”,樓上是寓所。那時,他使用的名字是孫逸仙。

轉眼已是壹八九三年初。時間恐怕已是深夜了,孫逸仙的同鄉摯友、自號“楊四寇堂”主人的楊鶴齡依然談興正濃,邊走邊談,執拗地把孫逸仙壹直從水坑尾街青磚巷口的“楊四寇堂”陪送回草堆街。

當推開“中西藥局”那扇半掩著的木門時,孫逸仙和楊鶴齡不由得都怔住了。在櫃臺上那盞煤油燈映照下,櫃臺前多了壹副用床板臨時湊合而成的擔架,上面躺著壹位用破棉被包裹得嚴嚴緊緊的病人。雖然燈光微弱,他那因痛苦而扭歪的臉孔和密布的豆大的虛汗依然清晰可見。

撲地壹聲,壹位白發蒼蒼的幹瘦老人,突然從病人身邊搶了過來,跪倒在他跟前,嘶聲說:“求求孫大夫救治我這唯壹的孫子。”

孫逸仙嚇了壹跳,慌忙雙手把老人挽扶起來,勸慰說:“老人家不必如此,讓我先看看令孫的病況,也許並不像您想象中的那麽嚴重。”

楊鶴齡把老人扶在椅子上坐下,也幫著勸慰:“老人家不要慌,孫大夫醫道高明,他的話是不會錯的。”

孫逸仙解開病人的衣服,把聽診器按到他的胸腹部,凝神地諦聽著,漸漸地,眉峰蹙成了壹團,他陡地轉過頭來,目光嚴厲地掃向陪送病者前來的人:“病情不輕,怎麽拖延到現在才送來?”

老人的兩行熱淚從眼眶裏奔湧而出:“我們小戶人家,吃不起西藥,看不起洋大夫啊!沒奈何,只好求壹位看過點醫書的街坊開個藥方,胡亂抓兩劑中藥給他吃,卻不見好轉,反而越病越重。看他病成這個樣子,疼痛稍見輕些,又掙紮著爬起來到魚欄當小工,我心中猶如刀割,可總得掙錢糊口!眾街坊看著不忍,湊了幾塊錢,勸我送他到洋大夫那兒看看。誰知那西洋鬼存心訛詐,這裏敲敲,那裏摸摸,給了幾片藥片,壹次就收診金藥費整整五元。那西洋鬼還說,這病得開刀,動大手術。這……我傾家蕩產也籌不了那麽多銀兩啊!”

孫逸仙心裏十分難受。他出生於農家,他父親孫達成年輕時曾在澳門板樟堂街學過裁縫,當過鞋匠,成親後才在香山縣翠亨村老家定居務農。為了生計,常攜年幼的 孫逸仙往返於香山與澳門之間。因此,孫逸仙從小便對澳門和旅澳的香山鄉親,懷著壹種僅次於鄉土的特殊情感。特別是,此番他赴澳在鏡湖醫院擔任義務醫師,開辦中西藥局,對貧病者贈醫贈藥,正是為了貫徹他“以家堂為鼓吹革命之地,借醫術為入世之媒”的初衷。如今,眼看躺在擔架上的病者生命垂危,他能不伸出救援的手嗎!

他先是詳細地問了癥狀,重又聽診了壹會,然後從藥箱裏取出幾粒藥片,讓病人用涼開水送服下,這才臉色凝重地緩緩地說:“病人浮腫、虛脫,時有驚悸之象,且有血尿史,這是中了尿毒所致。最可慮的,是他很可能患了腎結石和泌尿系統感染的並發癥。

孫逸仙沈吟片刻,終於作出了決定:“剛才我給他服的藥,只能減緩壹些癥候,治標不治本。這樣吧,明天不必再送他來了,我到妳家走壹趟,補作些必要的檢驗,如有必要,就送去鏡湖醫院留醫,動手術。”

“夜深了,回去好好睡壹覺,壹切會好起來的。”

孫逸仙俯到病人耳邊,柔聲安慰著。

聽孫逸仙的意思,好象沒提到診金,老人那顆懸著的心卻還沒能放下,怕耳朵不靈聽漏了。他悄悄地扯扯楊鶴齡的衣角:“孫大夫看壹次病,診金多少?”

楊鶴齡笑笑,豎起兩只手指。

老人吃了壹驚:“兩元?”

楊鶴齡搖了搖頭。

“二十元?”老人連眼睛都睜圓了。

“不,是兩角錢。”見老人家嚇成那個樣子,楊鶴齡連忙更正。

“像老人家這樣家境的病者,我向來是分文不取的。”當老人家終於擡起頭來時,孫逸仙已經換過壹杯熱茶,端到他的面前了……

翌日中午,按著二伯公——這就是人們對那位老人家的稱呼――的地址,孫逸仙在望廈村的壹間殘舊不堪的房子裏,找到了他們爺孫倆。

孫逸仙舉頭四顧,在二伯公那空蕩蕩的破屋裏,見不到壹件象樣的家具,只見墻角斜靠著壹根竹杠,地上壹堆散發著魚腥味的粗麻繩。

最令他疑惑不解的是,二伯公這人,雖然形容枯槁,臉上爬滿了飽經憂患的皺紋,渾身上下卻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壹種書香世家特有的儒雅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