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推薦壹些佛經中的淺俗易懂又很有意義的句子

推薦壹些佛經中的淺俗易懂又很有意義的句子

壹、修行

修道,就是要“倒過來”。什麽意思呢?即是“好事給他人,壞事予自己”。舍棄小我,完成大我。

對魔不要有敵對的心理,當做助道德善知識。

我們從無量劫以來,生死世世所造的業不同,所以妄想也不同。業重妄想多,業輕妄想少,成為正比例。

修行人是為了生死,為度眾生而修道,不是為求感應而修道。

修道人,時時要回光返照,不用向外馳求,在外邊是找不到的,在自性裏,應有盡有,壹概俱全。

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修道人切記!不要和任何人有汙染的因緣,這樣會糾纏不清,令妳墮落。

我們現在得到人身,若不籍著人身來修行,還等著什麽?等著把人身丟了,再來修行,那時來不及的。

學佛法要拿出真心,壹舉壹動,壹言壹行都要往真的去做。

在道場裏要節省壹切物質,所謂“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不愛不憎為中道。修道,修什麽道?就是修這個中道,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中。

今天修道,明天成佛,壹橇就想挖成井,沒有這種道理,修行是“鐵桿磨繡針,功到自然成”。

學咒要先正心誠意,若心不正,學什麽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學咒才有感應。

無名有兩個幫兇,兩個夥計,究竟是什麽呢?就是食與色。壹個食欲,壹個色欲,這兩個幫著無明做種種壞事。

“要學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學好,則冤孽不會來找;愈想學好,冤孽愈來找,欲把債務算清。

佛、魔都是壹念之間。佛有慈悲心。魔有勝負心。

若真懂修行的人,起居動作都是修行。

修行不可各處賣修行。賣廣告。壹賣修行,就會著魔。

我們修道人,無論在什麽場合,應該韜光晦跡,不可光芒外露。

我們的心,都是“他”在,而不“自”在;他在就是人雖在,可是心不在。

講經就是修慧,打坐就是修定,不亂講話就是修戒。

“煩惱即菩提”,若會用,煩惱就是菩提;若不會用,菩提變成煩惱。

修行就是要“養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麽也不知,壹點妄想也無。

無明,即是不明白。無明的根本,就是愛欲。

修道的目的主要為了生脫死,不是為求感應而修道。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樣的清凈,不能容粒沙子。

賭錢可造罪業,布施能積功德,坐禪能去愚生智。

我們修行,群居守口,獨坐防心。跟大眾壹起時,不要太多話,自己壹人時,要提防私心妄想,久而久之,就能專壹見心。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真正修道人,“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不要做鏡子,專照人家不照自己。

有所執著,就是人心,無所執著,就是道心。

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現在把自己當作死了壹樣,也就是不貪,不嗔,不癡。

學佛的人壹定要發願,願力能鞭策自己向正道邁進,不會誤入歧途。發願不實行,好像開妄華的樹,沒有用處。

舌有說話的功德,業有說是、說非的罪過。若是不說法,而是說非,或說邪言邪語,那就是壹萬二千的罪過。

修道人無論對內對外,不論長幼尊卑,都常存慈悲喜舍的心,自然能生感應。

修道就是修個誠實,所謂“心誠則靈”。

我們人生在世,要即時行善,有用壹口氣,有壹點力量就要行善積德,不要僅籍著前生所積下來的善根,享盡今生的福報。

要是貪心重,貪得無厭,將來就會墮地獄:妳要嗔心重,壹天到晚發脾氣,就會變餓鬼;要是癡心重,胡作非為,就會變畜生。

眾生罪大毛病便是癡愛,日夜在癡愛中,時刻不能方下。如果把好色之心放在學佛上,時刻不忘學佛,那就很快能成佛。

真正開悟的人,不會說自己已經開悟。因聖人應世,絕不會親自泄露真情,所以凡是稱自己是佛是菩薩的人,都是邪魔。

壹個很有德行的人,不在地位與年齡。他語默動靜,自然流露出令人敬畏的品格。這種畏,不是懼怕;懼怕就令人遠離他,而他之令人畏者,是尊敬之心,不是恐懼之心。

人人都有三個煩惱賊,它們的名字叫貪嗔癡。我們不要殺滅它,把它轉變過來成為菩提種。

二、持戒、忍辱

修行人,就是修無我相。如無我相,壹切能忍受,境界來了,也不動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虛空壹樣。

成佛那有那麽容易!既不斷淫,又想成佛,那是絕不可能的事,天下間無此道路。今天多數貪僥幸,貪捷徑,壹聽到什麽玄妙法,便被迷惑而陷入魔網。

人為什麽打妄語?因為他自己的利益失去,怕吃虧。

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殺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語戒。因此,犯淫戒,是殺盜妄都包括了。

持五戒十善,便生人天之界,有了貪嗔癡之心,便墮惡道。

妳若懂戒律,對壹切佛法度能深入;妳若不懂戒律,就像虛空中的雲壹樣,浮浮蕩蕩,壹點根基也沒有。

戒律的根本只有壹個,就是不自私。

精勤持戒要註意在人不見的地方,不是在人前精進,或人前持戒。

我們學佛就是學不惱害別人。故佛教徒要吃素,因為吃肉會傷害其他眾生的生命。

吃齋是活著吃虧,因為未能滿足美食欲,不能享口福;可是若不吃齋,吃了很多肉,死後便要到地府算帳。我是憑良心向妳講真話,大家不要貪口欲,貪享受,死後就不會上大當。

學佛的人如果不守戒,就等於瓶子底下有了洞,水壹裝進去就漏掉,要是能守戒,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無漏。

無論什麽法門,只要妳有耐心,都會有所成就。妳要是沒有忍,什麽法門也修不了。

出家修什麽道?就是修忍辱的道。

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萬事都能了。

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讓人所不能讓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飯,要穿人所不能穿得衣。總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手的。

我們在修道德時候,罪重要得時“不爭”。不爭是不和任何人爭長論短。爭是爭非。

我們無論什麽也不要貪,要知足,要能忍,單這個無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爭、不貪就能福壽無邊,妳要是爭、貪、攪、擾、就罪孽不少,要想出離三界,也是無有是處的。

三、參禪、念佛

我們為什麽不識本來面目?因為“我相”沒有去掉,“自私心”沒有去掉。

參禪的參,就是觀,觀什麽?觀照般若。教妳念茲在茲觀自在,不是觀他在。觀自己在不在?

參禪的人要把根本問題認識清楚。什麽問題?就是習氣毛病。我們打禪七,就是打掉惡習氣、壞毛病。

大家在禪堂參禪打坐,就是考試。看誰能考上佛得果位。怎樣才能考上呢?就要內無身心,外無世界。

壹般人參禪,犯了兩種毛病:壹為掉舉,壹為昏沈。不是打妄想,就是在參禪中睡覺。

參禪要有耐心,長遠心,參禪的密決,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極點,豁然貫通,明朗開悟。

參禪到火候時,不但沒有妄想,而且脾氣也小了,煩惱也少了,人品高了,氣度大了。

我們為什麽和道不相應呢?就是因為狂心沒有休息。

參禪要有耐心,那是開悟的本錢。

我們參禪,就有機會開悟,自性光明現前,猶如春回大地、百物滋生。

真正參禪的人就是真正念佛;真正念佛得人也就是真正參禪;真正持戒的人也就是真正參禪。

誰的身體沒有染著,誰就是佛。誰的身有染著,誰就是眾生。什麽是染著?淺而言之,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時時刻刻在打妄想。

用功用到恰當的時候,就食不知食,穿不知穿,何況身外之物,更應該放下。

修行不是只限於參禪誦經,而是隨時隨地在修行,不要有那麽多的分別心,更不要爭權奪利,爭做領袖支配別人,在師父前求表現。

道在專壹,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老實念佛就是念茲在茲,什麽妄想也無,也不想吃東西或喝茶,什麽皆忘,這才是老實念佛。

妳念佛,佛也念妳,就如同給阿彌陀佛打壹個無線電報,這叫感應道交,妳不念他,他就收不到,所有必須要持名。

念咒要念到咒從心念出,咒又能回道心理,咒心,心咒,咒和心聲在壹起,不會分離,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念禮佛,佛受禮,能增加妳的福慧。也就是說拜佛是感,受禮是應。這樣,就是道交。

四、出家行

要四位出家人以上和合相處稱為僧,是和諧***住,無爭無執,單獨壹個出家人不能稱為僧。

出家人要嚴守行住坐臥四大威儀。所謂“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

不能有想出世法,又放不下世法,腳踏兩條船,又要到江北,又要過江南,是辦不到的。

妳們看古代高僧大德都是從苦行中得到悟境,沒有壹位祖師從享受中得到開悟,把《大藏經》找遍了也找不到壹位。

選擇住持以什麽為標準?第壹個條件要沒有脾氣。待人和氣,處處有人緣,不用權力壓迫任何人,以民主作風辦事,令人恭而敬之。

出家人可以受供養,但不可以貪供養。不貪供養,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現在已經出家的二眾弟子,不能再在名譽地位上來用功夫,要有代替眾生受苦的精神,要有普救壹切眾生的平等心。

出家人若不精進修禪定,持咒誦經,嚴守戒律,而倚佛吃飯,賴佛穿衣,必墮三途。

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樣。妳這個榜樣若做得不好,在家人就都不生信心,影響力也沒有了,所以必須要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樣子。

出家人必須有正知正見,若沒有正知正見,壹定會走入魔道,被五十陰魔抓走。出家人要***同壹致行動,不可以自己別出心裁,要怎麽樣就怎麽樣。

“專壹則靈,分弛則蔽”專壹什麽呢?專壹必須要斷欲去愛,就是出家修八萬大劫,也不會修成的,所以這是要緊的。

要時時都修道培德,把德性培圓滿了,道也修圓滿了。這才是不愧為壹個出家人。

出家人以洪法為家業,弘揚佛法就是我們的本份,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們要念茲在茲都在弘揚佛法,壹舉壹動都是給眾生說法。

五、因果、懺悔與改造

我們被業所牽,所謂“業不由己”而生到這個世上來還報,因為往昔所造的業不同,所以今生就受不同的報,所謂“業網相織”。

這個“肉”字就是壹個被吃的人與吃肉的人在外邊還是個人。被吃的人已經變成了畜生了。吃肉的人與被吃的人就有壹種關系,解不開冤結,互相罩著。

若要把這世界真正消毒,就要大家吃素不吃肉。

古人說“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運,超出命數之外。為何不吉祥,就是心理不吉祥,種下惡因,當然也惡報,若能改過從善,便可趨吉避兇。

小毛病並不容易改,但改了小毛病,即會有定力。

所謂“見吾過者是吾師”,能說出我們毛病的這個人,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應該感謝他,不可仇視。

恭敬心把剛強的性情改變為和藹的性情,拜佛是拜自性佛,將來成佛也是自性佛。

人們為什麽會有魔業?就因為在往昔不聽善知識的教導,不受善知識的告誡,自己打妄想,造惡業,所以這生常受魔業纏繞,事事不能遂心滿願。

六、教 育

現在的讀書人都為名利,“明理”與“名利”兩個音差不多,但是做起來,大相逕庭。相差十萬八千裏。

小孩子如小樹枝長大,枝椏七八,必須砍去橫枝,將來才會成為棟梁之才。

小朋友妳們知道什麽是做人的根本嗎?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為何現在世界青年問題泛濫?皆因作父母只生孩子而不管教。

人無道德,就是真正的貧窮。

我們人的貪心比天還高,比地還厚,比海也更深,無底的洞,什麽時候也填不滿。

有人向我求法,我就教他,吃少壹點,穿少壹點,睡少壹點。因為“減衣增福,減食增壽,減睡增祿”。

人不是為吃飯而活著,人活著應有功於世,有德於民,有利於天下,人應“慈悲代天宣化,中心為國救民”。

我壹生不為自己忙,對自己這個臭皮囊從來不去註意的。

世界為什麽壹天比壹天壞?因為人人都爭。這包括爭名、爭利、爭權、爭地位,最重要的是爭色。

我向妳們化緣——就是化妳們所有人的脾氣,所有人的無明、煩惱、嗔恚。

天災,不是天有災,天並沒有災,是我們人類受的劫,人禍是我們自己自作自受。

發展佛教要從什麽地方著手?我認為發展佛教必須要從教育上著手。

如果從教育著手,兒童明白佛教了,等他長大,自然佛教就能發揚光大。

做鬼事,就是鬼;做人事,就是人,做佛事,就是佛。

七、佛教與佛法

佛教的宗旨,人人可成佛。現在的眾生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是未來的諸佛,如果對眾生發嗔恨心,等於嗔恨父母和諸佛,成為大逆不孝之人。

我把佛教叫做“眾生教”,因為誰也跑不出虛空法界外,誰都是眾生,故佛教乃是眾生所學之教。

我又把佛教改為“人教”,只要專壹來修行,最後會成佛。

我又把佛教改名為“心教”,因為人人有心,修行是要去妄心存真心,有妄心是凡夫,有真心是佛。

淫欲為生死根本,不斷淫欲想升天猶不可能,況欲證無上菩提耶!所以想修三摩地,想出生死海必須先過此關。

想要發菩提心,壹定要多聽佛法,明白佛法了,就自然會發菩提心了。

佛教是盡虛空遍法界,而所有眾生都是具足佛性,都可以成佛。妳現在不信佛,將來會信佛;將來不信佛,在來生會信佛。不但決定信佛,而且還能成佛。

楞嚴咒是咒之王,亦是咒中最長者,這個咒關系整個佛教的興衰,世界上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存在,沒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沒有正法,楞嚴咒是佛頂光明,化身如來所說得神咒,所以妙不可思議。每壹字有每壹字的奧妙。

在末法時代,壹切天魔外道,山妖鬼怪,所最怕的就是楞嚴咒。楞嚴咒是破邪顯正的神咒。

正法時代,人人要修行。末法時代人人不修行。若是人人能修行,末法變正法。

什麽是佛法?壹言以蔽之,就是鑰匙,現在講經,就是講鑰匙,現在說法,就是說鑰匙,這把智慧鑰匙能開無明鎖。

佛法在世間,我們若能急流勇退,發大菩提,以至誠懇切的精神來修持佛法,那還有出離娑婆世界的機會;不然的話,我們還是在六道裏輪回不息,這壹種苦難永遠脫離不了。

八、智慧

大公無私便是正法,若是自私自利得便是邪法。

怎樣沒有無明火?就是要修忍辱波羅密的法門,絕對不要發脾氣,這是最主要得關鍵,不發脾氣就有智慧。

末法的人都犯了壹種通病,就是好高騖遠,以耳代目,聽人家說什麽好,就往那兒跑。

我們信佛的人,不應該迷信,要破迷信。什麽是迷信?就是糊塗的亂信,別人說什麽就信,信迷了。

眾生為什麽顛倒,因為無明當家,做主人翁,把智慧逐走,它發號施令。對的說不對,不對得說是對。

智慧是由清心寡欲得禪定中生起的。

凡是愛發脾氣的人都是愚癡。無明很重,沒有涵養的功夫。

妄念就是不真不實在的念頭,虛妄不實在,盡打妄想,顛倒就是明知這是不對,卻偏要做,且狡辯它說對。

妳常回光返照,見自性,常生般若的智慧,這就是功。妳用般若智慧應用有方,變化無窮,且無所染著,不做不清凈的事,這便是德。

本來愚癡人和大智人的般若智慧是沒有分別,只是壹個會用,壹個不會罷了。

妳能內外不著,就能來去自由,知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來”可以說回,回到妳的身心,“去”是去到法界。

若妳執著“來去”,這就不自由,有所掛礙了。

妳若有智就象太陽,有慧就象月亮壹樣。

希望開悟,希望成佛,這也是妄想,大家切記!只求修行,不求希望。

如果菩薩有神通,而不示現神通,那麽,有神通又有什麽用呢?教化眾生,利用神通,有立竿見影之效,令眾生增強信仰之心,收事半功倍之效。這是善巧方便之法門。

各位要註意魔也會顯神通,令貪求神通的人,沒有定力的落入圈套,失其道業,作為魔的眷屬。這壹點,要特別註意,不可不謹慎。

誰想有神通,先把萬事放下,專壹其心,來參禪打坐,功夫到家,自然有神通。神通不是外求,而是內證的。

“看破、放下、自在”:看破就是明白,放下就是解脫,能解脫才能有真正“自在”。

學佛法要用智慧來學,不可以用感情來學。用智慧學佛法是為正法。用感情來學學佛法,是為末法。

壹般人認為人生是快樂的,其實此快樂是假的,真的快樂,要從自性裏尋找。不是從外覓。

<魔是磨真道>

魔是磨真道 真道才有魔

磨得真光亮 光亮更要磨

磨得如秋月 空中照群魔

群魔即退了 現出自性佛

以上轉自:/Show.asp?id=219&BoardID=12&TB=1

要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要問後事果,今生做者是。 (三世因果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慧開禪師的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菩提心妙寶,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展轉益增長。

善惡必報,遲速有期。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

用寬容的心對待世界, 對待人生; 用快樂的心創造世界, 改變人生; 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 感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