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壹年壹度的春節快來到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許多好意頭的美食。
家鄉,有壹種象征著“壹家團圓,和和睦睦,生活快快樂樂”的美食,就是——年糕,也叫團糕。
每逢“謝竈”(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過後,各家各戶就開始做團糕。做團糕要挑選壹些優質靚米來做,才香滑可口。選好米,洗過三、四遍,米水清澈透明為止,再用清水浸米,至少要浸四個小時,甚至整整壹夜。然後用磨漿機(過去用石磨)磨成米漿。接下來就是“攪糊”,講到攪糊,裏面可有壹番學問。先把鍋燒紅,然後倒壹些油下鍋,這是避免米糊粘鍋的妙法,再倒米漿,用壹條硬竹片按順時針不停地攪,如果方向順著去又反過來,就會有糊焦了的現象。攪糊要註意控制火勢,火猛糊就會焦,要想糊不焦,就要有耐性,手要不停地攪動。過了二十分鐘,糊就開始粘成壹團團的。待米糊有韌度,粘力強但不能粘手了,才能鏟上鍋,否則,難以搓成合規格的、好吃的團糕。
接著就是搓糊。搓糊壹定要在平滑、幹凈的地方搓。先將攪好的糊翻來覆去地搓,搓到又軟又韌又不粘手時,再按自己喜愛的大小分開成壹個個小團。如果手太熱或太粘,就將壹些生油塗在手上再搓。團糕的形狀有許多,有磚塊狀、圓球狀、圓餅狀等,最簡單的是搓成像壹塊磚壹樣。我們家鄉則壹定要捏壹窩小雞,壹對慈菇,壹對桔子,壹個谷圍,兩個金元寶,壹條鯉魚等。這些都寓意著人畜興旺,五谷豐登,年年有余,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其後就是蒸團糕。用蒸籠把團糕壹塊塊有順序地放好,把水燒滾,把團糕隔水蒸。蒸時不能揭開鍋蓋,否則怎樣蒸也蒸不熟。半途別忘了加水,因為不是三五分鐘就能蒸得熟的。
不少人愛吃剛起鍋的團糕,因為此時米香的味道特別濃,又軟又韌又滑,可以令妳吃不停口。團糕的吃法有多種:1、可以把團糕切成壹片片薄片,用上好的肉湯或菜湯煮。2、待團糕凍硬了,放到清水裏浸二、三天,想吃的時候才撈上來,但要註意日日換水。撈上來後,將它切成壹塊塊薄片,再將它和菜、肉絲壹起炒,加入壹些蔥絲、蠔油等調味品,更有壹番特別的風味。3、許多人在冬天裏愛吃火鍋,人們吃火鍋壹般都是什麽肉啦、青菜啦等,我們家鄉卻少不了要放些切成薄片的團糕哩,大家都說:“這樣吃才有意思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