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名字就像壹個人設壹個樣的植物,那別名是“ 慈姑 ”的 慈菇 必須沖在壹線,不說別的單看這倆字,誰能想到這是壹種植物,而不是壹個慈祥的姑娘呢?不僅名字撲朔迷離引人猜想, 慈菇 功效價值也是相當豐富的。
慈菇 主要成分為 澱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富含鈣、鐵、鋅、磷、硼等多種活性物,對人體肌能有調節作用,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 。
據《本草綱目》記載: 慈菇, 又稱" 借菇、藉菇、水萍、白地粟、剪刀草、箭搭草、燕草 " , 因其" 歲產十二子, 似慈母之乳諸子, 故名" 。其根" 苦、甘、微寒、無毒" 、主治" 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 產難胞衣不出, 搗汁服壹升, 又下石淋" 。
其葉 主治" 諸惡瘡毒、小兒遊瘤丹毒、搗爛塗之, 即便消退, 甚佳 " ; 還可以治" 蛇蟲咬, 搗爛封 之" 等諸病癥。
《本草綱目》 中分別強調了 慈菇根和葉 的不同功效。
慈菇的球莖味甘、澀、性微溫,入肺、心經, 的確具有 止血,實腸;治療痰核瘰癧、腫塊瘡癤、喘促氣憋、心悸心慌、水腫、小便不利 等病癥的功效。癰清 。 中醫認為, 慈菇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腫、利尿,用來解毒利尿治療各種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
蘇頌謂慈姑葉:“諸惡瘡腫,小兒遊瘤丹毒,搗爛塗之,即便消退,甚佳”。 《大明本草》 則肯定其:“ 治蛇、 蟲咬 ”方法也很簡單只需“ 搗爛封之 ”。將 慈菇搗爛與生姜汁調勻 ,塗敷於皮膚腫痛處,可以起到 消炎、退腫、止痛 之效。
咳嗽痰中帶血、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腳氣病、神經炎患者也可以適當多吃壹些慈菇。可以起到 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散結 。應對 咯血,吐血,難產,產後胞衣不下,崩漏帶下,尿路結石,小兒丹毒;外用治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
蘇恭 曰:“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胞衣不出,搗汁服壹升。又下石淋”。 點明了 慈菇治療產後之癥和排石 的功效。
慈姑含有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可以 防癌抗癌,可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水平,抑制癌細胞有絲分裂的癌細胞的增殖。有抗癌腫、解毒消癰作用,常用來防治腫瘤。
慈菇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 ,可以清肺、 斂肺 、潤肺,從而起到 清熱、止咳,使人呼吸順暢的 作用。而 慈菇所含有的多種微量元素 ,具有壹定的 強心 作用,可以 強身潤身 。
李時珍曾曰∶“慈姑生淺水中,人亦種之。三月生苗,青莖中空,其外有棱。葉如燕尾,前尖 後歧。霜後葉枯,根乃練結,冬及春初,掘以為果,須灰湯煮熟,去皮食,乃不麻澀戟人咽 也。嫩莖亦可炸食。又取汁,可制粉霜、雌黃。又有山慈菇,名同實異,見草部”。
其中就點名了慈菇的壹大功效 : 嫩莖可炸食 。又 取汁 ,可制 粉霜、雌黃。
慈菇果實是我國特有的壹種蔬菜水果,因此被列入 我國的特產 行列。 慈菇果實為黃白色或青白色球莖 ,吃起來 甘甜酸軟 並帶 清淡、苦香、麻澀味 ,別有壹種誘人的風味。
可熟、生、炒燴、葷、素 皆宜,烹調菜肴豐富多樣,風味各異,自古以來就多有文人先賢詩詞的贊譽,曾是 清朝皇帝禦膳 、每餐不可少的食譜原料,是經久不衰廣受人們歡迎的食物。同時慈菇的優點還有 富含澱粉成分 , 可長期貯存,也是古代救荒代糧的救命食物 。
慈菇富含澱粉、蛋白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B、C及胰蛋白酶 等多種營養成份。尤其是硒及維生素E的含量引人註目。
慈菇入菜不僅口感獨特,而且功效多多,所以人們開發出 慈菇 燜牛肉、 慈菇 燜豬排、焦炒慈菇片,以及慈菇湯 等,與 慈菇 有關的美食,慈菇 與豬肉(或豬大腸)、大蒜、油炸豆腐 等搭配,可加工成慈菇 紅燒肉、和尚戴帽、慈菇片炒瘦肉 等酥香美味佳肴, 是宴席上的連城名菜 之壹。
好吃的同時,其苦 甘,微寒,無毒的特性也具有保健強身 的作用。
此外,慈菇還可制成慈菇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 慈菇不僅可作蔬菜,而且還有 食療功能,鮮慈菇切碎 ,加上適量的冰糖和豆油煎煮,臨睡前服用輔助可治 療肺結核引起的咳血 。
強大又備受喜愛的食用價值,也決定了 慈菇的經濟地位和價值 。慈菇自古至今被命名的次數甚多,最通用的還有被叫做 "芽菇" 。
作為 中國特產的慈姑 ,其最著名的有 蔔海川沙的" 調羹慈菇" 、 蘇州的" 蘇州英" 慈菇 、 寶應的" 圓慈菇 ( 又稱 高田慈菇 , 這種慈菇, 又大又園)" 還有 浙江的" 沈蕩慈菇" ; 以及 伴塘的"五秀之壹" 。
慈菇也是大石鎮的傳統土特產品,在大石鎮種植歷史悠久。 球莖扁圓形,肉質較堅實,皮和肉均呈黃白色,含豐富澱粉質,稍有苦味 ,是 大石鎮慈菇 的特點,其風味獨特,是 春節期間應節的上佳品種 。
大石慈菇 也因此作為 番禺農業的品牌 ,政府為發展慈菇產業政府特別建立了生產基地,栽培水平、產品質量逐步提高,品牌效應不斷擴大,遠銷海內外。
在 番禺 慈菇主要分布於 大石鎮沙溪、洛溪、大興、東鄉 等村, 每年種植面積1200多畝 ,壹般 畝產1600公斤 , 年總產量2000多噸 。大石慈菇栽種於低窪、肥沃的水田裏,由於栽培條件好,出產的 慈菇個體較大,品質特優 。每年 8月上旬種植,12月底至翌年2月采收 上市,每年為大石鎮帶來 可觀的經濟效益 。
慈菇葉形奇特 ,外形呈長圓形,上有肥大的頂芽,表皮有環狀節,類似閩南的水仙花種。
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可做水邊、岸邊的綠化材料,也可 做為盆栽觀賞 。
慈菇雖然營養豐富功效也很全面,並且無毒,但這不代表就可以隨便吃了,使用時也要根據自身情況,所以這裏要特別提出壹下註意事項。
《大明本草》中曰∶“冷,多食,發虛熱,及腸風痔漏,崩中帶下,瘡癤。以生姜同煮佳。懷孕人不可食。詵曰∶吳人常食之,令人發香港腳癱緩風,損齒失顏色,皮肉幹燥。猝食之,使人幹嘔也”。
點名了慈菇使用時除功效外的壹些副作用及註意事項, 懷孕的人最好不要食用慈菇。此外吃的時候也要註意量和食用方法, 吃得太多有可能會造成皮肉幹燥,吃得太多太快也有可能會造成幹嘔,所以慈菇雖好,但也壹定要根據情況來決定吃不吃以及如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