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河豚子》讀後感

《河豚子》讀後感

 讀完壹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壹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麽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麽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河豚子》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豚子》讀後感1

 剛看了壹篇小小說《河豚子》,講的是壹連三年的災荒,使壹條漢子難以獨手支撐壹家五口人的生活,無奈之時,聽說壹常識:河豚子有毒可以毒死人。於是他找來壹籃河豚子,囑咐妻子煮熟來吃,孩子們也七手八腳地幫忙。他不忍看壹家人臨死的慘狀,借故躲出去。同甘***苦的妻子敬愛丈夫,壹直等著他,斷不肯給孩子先吃。傍晚,他回來了,由於煮燒多時,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所以黑衣死神並未降臨。

 這篇小說的主旨是窮人求死也不得的苦楚。但我從中看到的是這個男人的懦弱與自私。他愧對妻子兒女,無力養家,不忍他們與自己受苦,就想盡早結束其生命,這是壹個男人自私的表現,不管別人怎麽想,我行我素,自己絕望的同時,也把別人的希望掐斷。試想壹下,加入家人真的都毒死了,他的心裏會比看著他們挨餓好受嗎?不會!沒有了牽掛,也沒有了牽掛他的人,他的生活還有什麽樂趣。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放棄希望選擇絕望。忍饑挨餓的生活固然難過,但家的溫馨,親人的關懷可以給我們戰天鬥地的神奇力量!壹家人在壹起風雨與***不好嗎?

《河豚子》讀後感2

 “……‘真是求死也不得嗎?’淚綻出在他的眼上了。”

 讀完這最後壹句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壹個悲慘的故事。在中國大地上軍閥混戰,統治黑暗的動蕩年代,窮苦百姓身受幾重壓迫,無所依靠,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小說的主人公不堪忍受痛苦,欲與全家人自殺,卻又求死不得。求生不能,尋死卻也無門,這是怎樣的壹種生活!又是壹個什麽樣的社會啊!

 作者沒有通過血淋淋的描寫直接反映百姓的悲慘生活,而是把滿腔的激憤與憂慮寄於壹種平和、白描的敘述之中,卻把當時社會的殘酷、黑暗,和作者自身對大眾的同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小說具有著深遠的思想意義,給人以深深的.震撼。

 小說蘊涵的深刻主題是通過情節的展開、人物的活動來體現的。主人公被生活所逼,走投無路,弄來河豚子,欲與全家人自殺,天真的孩子卻看成是美味佳肴,悲劇色彩在小說的開始就已展現。象征死亡的河豚,與壹家人“好似天使送禮物壹般的喜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感到壹絲恐怖。而主人公不忍看到家人死去的慘狀借故離開,更使人感到心理的壓抑與沈重。

 傍晚時分,他歸來了——情節在這裏發生了轉機,同甘***苦的妻子斷不肯讓孩子先吃河豚,壹定要等丈夫回來,在極端困苦的境遇中,人性依然保有著純真與善良,這不禁讓人感動,也同時生出壹些悲切的情緒。最終的結局,因為河豚子的毒性消失,壹家人並沒有死。這出人意料的結果,帶給讀者的並不是喜悅與歡樂,而是對主人公壹家命運的擔憂,生,生不得;死,死不了,蒼茫大地何處去?

 《河豚子》這篇小說,講述的是關於生命的主題,它抓住了我們心靈深處的東西,人性中對生命的感觸,和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雖然是以幾十年前的舊中國為背景,今天讀來卻依然動人。由此可見,好的文學作品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感情的結晶,它與讀者之間建立了感情***鳴,它能夠超越時空,永遠散發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