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東坡肉好吃嗎,為什麽叫東坡肉呢?

東坡肉好吃嗎,為什麽叫東坡肉呢?

東坡肉又叫紅燒肉外酥裏嫩,東坡肉雖好吃,故事卻淒慘。

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壹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東坡肉”,是“浙菜”中的壹道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據說,在宋朝的元佑年間,蘇東坡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上任伊始,便得知轄區內的西湖水患不斷。他通過實地勘察,便組織和發動當地百姓疏浚西湖。

工程告竣後,西湖中從此多了壹座長堤,此堤為百姓日後的農桑帶來了水利之益,並造福於子孫後世,還為西湖平添了壹道優美的景色。百姓們為了感謝東坡先生辦了件惠民的好事,地方父老又知道東坡先生是位清貧愛民的好官,便送了他很多豬肉和黃酒。

可東坡先生卻自認為,西湖的疏浚,雖是己之謀,但更是民之勞。所以,便命廚師按照他特有的燒肉經驗,稱之為,“慢著火,少著酒,火候足時它自美”的方法,用幾個紹酒大壇把肉塊放進去,燜制出這道,後來被稱之為“東坡肉”的美味佳肴,用此來款待慰勞民工和當地父老鄉親們。由於此肉吃起來十分鮮美,很快便傳遍了蘇浙壹帶。“東坡肉”這道菜,歷經千年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早已成為膾炙人口享譽中外的壹道杭州名菜!由於制作的肉燒法獨特,酥而不爛,油而不膩,味美異常,故“東坡肉”在當年壹時傳為佳話,很快便成了杭州城裏的壹道特色美食。東坡先生不但是位著名的大詩人、大文豪,更是壹位歷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他去過的地方都留下了傳世美食佳作,比如,杭州的東坡肉,還有四川的東坡肘子等。

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制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宋哲宗元?四年,蘇軾回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壹帶大雨不止,使浙西壹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東坡肉是杭州傳統風味菜肴中的壹朵奇葩,以色澤紅艷,汁濃味醇,肉酥爛而不碎,味香酥而不膩為特點。說起“東坡肉”,還流傳著壹段有趣的故事。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觸犯了皇帝,被貶到黃州,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宋神宗駕崩後,蘇東坡重新被起用調到杭州作官時,西湖已被葑草淹沒了大半。他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後來被稱為蘇公堤。老百姓為了贊頌蘇東坡的功德,到了春節時就給蘇東坡送豬肉,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了豬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家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壹起按照民工花名冊送給每家每戶。但家人燒制時,把“連酒壹起送”領會成“連酒壹起燒”,然而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之,此後被人們命名為“東坡肉。”

東坡肉的美味大家嘗試到了嗎,淒慘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