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城市”是上海世博會主題的精髓。
“和諧”的理念蘊藏在中國古老文化之中。中華文化推崇人際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中國的先秦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設想了和諧的社會。同時“和諧”也見諸西方先賢的理想。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系統地提出了和諧說,和諧包含著對立和統壹。同壹時期的另壹位哲學家提出“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到的和諧更美好”的主張。而在《理想國》和《法律篇》裏,柏拉圖也開始尋求“整個社會將獲得非常和諧的發展,各個階級將獲得自然賦予他們的那壹份幸福”的美好狀態。
數百年來,人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過。從烏托邦到18世紀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園都市”,壹系列的理論、主張和模型無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質吐納上的平衡與和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的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運而生。各國城市政府為提出的發展戰略大多圍繞如何重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達到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和諧。由此可見,對“和諧生活”和“和諧城市”的追求和實踐貫穿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並且正越來越彰顯在人們為明天城市所描繪的藍圖之中。
建立“和諧城市”,是從根本上立足於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和諧,在形式上體現為多文化的和諧***存、城市經濟的和諧發展、科技時代的和諧生活、社區細胞的和諧運作以及城市和鄉村的和諧互動。“和諧城市”的理念將為城市管理和城市規劃提出更新的挑戰,並將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下面就以和諧這壹理念 來闡述世博會個各主題國家展館的和諧理念
首先是中國館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征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臺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壹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壹無二的標誌性建築群體。
第二是英國國家館 ,英國國家館確定設計方案為“創意之館”,在英國館,參觀者將通過“綠色城市”、“戶外城市”、“種子聖殿”和“活力城市”的展示進入“開放公園”。 “綠色城市”中,參觀者可以“鳥瞰”英國的四大首府——貝爾法斯特、卡迪夫、倫敦和愛丁堡。當城市建築和街道被抹掉後,這些地圖中剩下的是這四大城市中大片的綠色區域和茂盛蒼翠的城市景觀。 在“戶外城市”,參觀者頭頂上是壹個“倒垂”著的縮小版的典型英國城市,還將感受到“光雨”散落在身上的效果。 “種子聖殿”是英國館創意理念的核心部分,日光將透過亞克力桿,照亮“種子聖殿”的內部,並將數萬顆種子呈現在參觀者面前。 植物的活力將在“活力城市”迸發出來,這裏將展示種類豐富的植物,通過8個真實的植物生命故事和8個在未來可能實現的植物故事,展現植物與自然如何鑄就城市生活的未來,介紹在英國的世界級頂尖科學家們的最新科研工作。 “開放公園”是對城市律動的鮮活展示,在這塊足球場大小的開放空間裏,參觀者將有可能看到以獨特方式呈現的莎士比亞劇目演出,和足球運動員來個互動,欣賞前衛時尚的現代藝術表演,甚至是在板球運動中試壹下身手。計劃2009夏天之前將開工建設。創意展館是壹個獨特的展示裝置。它安置在壹個鄉村田間,上面是森林遮蓋,兩側是草地形成的斜坡,觀眾席,展覽區,商店以及接待區均坐落其中。
第三是日本這是壹座“會呼吸的展館”,將與自然***呼吸,似乎延續和繼承了愛知世博會的主題理念,並融入上海世博會主題。展館設計上采用了環境控制技術,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館外部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實現高效導光、發電;展館內將使用循環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術。在結構方面,由於日本館采用了屋頂、外墻等結成壹體的半圓形的輕型結構,使得施工時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日本館將融合了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兩種形態,通過過去、現在、未來三部分的講述,讓參觀者在視覺、觸覺、聽覺的感受下,了解壹個真實的日本,以及可持續發展的21世紀新型的城市生活形態。
第四是墨西哥國家館,墨西哥館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將展示墨西哥的歷史、文化和夢想。展覽的第壹部分為“回顧過去”,投影到地板上的三個屏幕將分別反映墨西哥史前城市、殖民地城市和19世紀城市的風貌;第二部分為“了解現狀”,空間中充滿了不斷運動和投映的元素,代表著城市的現實動態。在這裏,就好像站在現實的窗口前,參觀者能夠看到墨西哥的現狀;第三部分則為“展望未來”,主辦方為參觀者提供了壹些互動表格,其中列出了壹些信息,用於交流與創設更好的墨西哥發展計劃、未來項目以及可持續環境計劃。在整個旅程的終點,參觀者將通過壹個有三個屏幕的狹小空間,看到位於展廳頂部的風箏廣場的實時圖像,圖像將顯示正在廣場進行的活動,隨後參觀者會被邀請登上廣場,成為廣場活動的壹部分。
風箏廣場是墨西哥館的核心。風箏在民族方言的名稱是“語中的蝴蝶”之意。風箏是連接墨西哥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壹個要素。參觀者可以在墨西哥館裏購買風箏,或者親手做壹個風箏,然後在風箏廣場上放飛。由風箏組成的森林代表著墨西哥人對未來的期待,廣場上的人造綠草表達了墨西哥人對城市綠地的關註。人們可以在綠地上進行各種活動,諸如讀書、野餐或是在陰涼處隨意地休憩;綠地上空,風箏在飛翔。
第五是俄羅斯國家館,“城市與人”為主題的俄羅斯館由12個塔樓和“懸浮在空中”的立方體組成,外形設計類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著生命之花、太陽以及世界樹(斯拉夫人枝葉繁茂的橡樹)的根。塔樓由白、金、紅三種顏色構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羅斯建築的歷史形象,而紅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羅斯各民族元素的圖案,則賦予了塔樓頂部鏤空部分以生命力。
前蘇聯著名兒童文學家尼古拉?諾索夫認為,“最好的城市應該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城市。”俄羅斯館內部設計理念就來源於諾索夫的作品《小無知歷險記》,力求呈現壹個美麗、精湛、充滿童話色彩的兒童花園城。展館分為“花的城市”、“太陽城”和“月亮城”三部分,在充滿詼諧、童趣的布景下,參觀者將在館內隱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許多神秘而又有趣的發現,這些發現是來自俄羅斯兒童和年輕科學家的創造發明與科技成果。
俄羅斯國家館位於世博會C片區,占地6000平方米。俄羅斯國家館日定於2010年9月28日,屆時,俄羅斯館將舉行大規模的文化慶祝活動,來自俄羅斯聯邦的多個文化演出團體將為參觀者呈現富有俄羅斯特色的精彩演出。
第六是美國國家館,美國公布了“歡慶2030年”的參展主題,美國館展示空間裏將由壹位美籍華裔青年帶領遊客徜徉於未來時空,親身體驗2030年的美國城市,讓參觀者通過感性遊歷領悟“可持續發展、團隊精神、健康生活、奮鬥和成就”這四大核心理念。
第七是非洲聯合館,非洲聯合館建築面積達2萬6千多平方米,占地規模相當於3個半標準足球場,4個外立面的面積總和達9500平米,是上海世博會11個聯合館中規模最大的壹個。展館室內凈高9米,館內各國家的占地面積均為250平方米。有42個非洲國家和1個國際組織(非盟)將在非洲聯合館內進行展示。
第八是印度國家館主題為 “小”展館融合“大”景象
上海世博會印度館面積4000平方米,設計靈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氣勢恢宏的建築。展館的圓拱形大門,建築靈感來自位於艾哈邁達巴德的詩;廣場地面為陶土與青石修建,靈感來自瓦那納西的蘭浦爾宮殿,通過內置水管實現制冷;中央穹頂象征著印度“萬象和諧”的主題,設計靈感來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耆那教、錫克教以及基督教中經常出現的建築風格,讓參觀者宛若置身於佛法聖地,找回內心的寧靜。
印度館設計師之壹Naidu表示,古色古香的印度館其實內含高科技元素。印度館使用的建築材料大部分均為可再利用材料。建築設計中大力推行低能耗的手工材料,鼓勵重復利用。采用最先進的制冷與照明系統,實現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風車與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學物質的場館設計,安全排放無汙染。經過工廠處理的再循環水將用於綠化灌溉,並將展示壹個雨水收集系統。中央穹頂外覆各種草本植物,配以銅質生命之樹,楠竹網格與鋼筋混凝土的使用織就了壹個吸音天花板。太陽能電池板、風車以及穹頂上草本與竹木等建築元素的運用,充分體現節能高效的理念。
同時,印度展館也展現了城市生活的演變,在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和不斷嚴重的環境問題面前,社會不同部門、不同階層、城鄉之間如何以貿易和服務的交換獲得最大程度的和諧***處。
此外,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印度科技產業,如創意設計、科學技術以及最新技術的展示也將是展示重點,包括信息技術、衛星通信技術、生物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多家印度前沿公司也都將在世博會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九是上海世博會世界氣象館,主題: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
采用“雲中水滴”展館外形設計,設計理念:氣象館的展示內容與建築物外觀進行壹體化設計,以達到最充分的體現自建館特色和優勢。
在整體建築設計上:將充分考慮到節能減排,氣象館的建築將是壹個“會呼吸的皮膚”,即以人的“皮膚”來比喻“墻體外層”,使整體建築不僅能防風、防雨,而且還要能透氣,使用節能的方式,降低空調使用率,使展館成為壹座會呼吸的建築。 建築造型構思:從氣象概念出發,以“雲”為構思的基本出發點。以四個大小各異、方向不同的白色的扁圓球體相結合,形成的組合體從各個角度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壹朵雲。 亮白色的膜結構造整個建築外形,簡單輕便,節省材料,符合臨時建築定位,又有展覽建築需要的亮麗外觀。 膜布上均勻布滿點,當噴霧都開啟時候,整個建築呈現壹團雲霧的效果,如果陽光高度角小於42度,在中間步行廣場上的觀展遊客,面向氣象館,還可能看到包圍建築的彩虹。東北部設咖啡廳,咖啡廳外膜采用透明膜,讓咖啡廳可以直接借“特鋼大舞臺”等景觀,且不會引進過多的太陽輻射。總體平面布局:展館南側作為觀展人流主入口,設室外、室內等候區。北側作為貨運出入口,兼作VIP出入口。
場地周邊為淺水池布滿,建築“漂浮”在水池中央,3個出入口各有壹條道路。門口到用地邊界為順滑坡道連接,滿足無障礙通道的要求。
第十是德國館,該展館位於上海世博會園區的C區,總占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是參展國能夠申請到的最大面積。即使這樣,要全面展現德國的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風貌,難度還是相當大,這不僅是因為需要展出的內容太多,更因為中國公眾對德國的好感和對德國形象有很大的期待。對此,斯圖加特米拉聯合設計策劃有限公司藝術設計總監何德林深有體會,他是德國館展覽方案創意設計中的主導人物。為了更加貼切地反映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何德林和其他設計師在研究展館亮點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最後確定的亮點之壹是在“動力之源”展廳頂部懸掛壹顆直徑3米的金屬球,球面裝有數千根發光二極管。參觀者站在錐形體大廳內的三層環廊上,人們在講解員引領下很快就會發現,通過自己的呼聲和動作會使金屬球擺動起來,親身體驗到人心齊、泰山移的意境展示出德國精髓 。
第十壹是法國館, 2008年6月18日上午,法國與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在世博大廈正式簽署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參展合同。法國館也同時揭開神秘面紗,將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呈現壹座“感性城市”。法國是第壹批正式確認參展的國家之壹,法國館位於盧浦大橋附近的黃浦江南岸,占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
據法國參展局總裁弗萊士介紹,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將通過“感性城市”得以體現,其展館的中心位置是壹座法式園林,溪流沿著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噴泉表演、水上花園等,構成了壹個清新涼爽的世界。參觀者可以在陽光和水的環繞中,享受鳥鳴、美食和花香,同時,現場還會播放法國城市環境聲效,參觀者可以通過味覺、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感性元素,體驗法國形象和魅力。
從發布會上播放的三維動畫以看到,在展館內,參觀者從排隊等候開始就可領略法式園林的垂直綠蔭,自動扶梯緩緩地將遊客帶到展館的最頂層,展覽區域在斜坡道上鋪開,遊客可以透過玻璃欣賞法式庭院。參觀路線的另壹邊則是視覺效果強大的影像墻,通過壹些法國老電影片斷或現代法國的圖像,闡述城市生活印象。
展館的燈光照明將十分美妙,將由曾經組織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燈光照明的喬治?薩克斯通完成。位於展館正中的淺水池能將水排幹,便於各式文化節慶活動在此平臺上展開。璀璨絢麗的燈光效果使法國館即使在晚間也能再次煥發光彩。
花園是中法建築文化的***同點,美食也不例外。展館頂層精致的法式餐廳,著名料理師將展現法國廚藝的多樣性。穿過餐廳,漫步於屋頂的法式花園,黃浦江美景盡收眼底。
“感性城市”外觀簡潔明了,將以脫離地面的漂浮形式展現在參觀者面前,突出法式庭院風采,盡顯水韻之美。設計師將平衡理念作為設計背景,從各方視角探討法國形象標誌和魅力,並通過創新的科學技術,在節能、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展示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以上就是我對2010世博會的各個主題展館的部分解釋,由這個解釋我想到了其實我們學藝術設計的根本宗旨就是將設計要求與設計理念有機的結合作出壹種符合人類審美需求的、與自然相互和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