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桂花蟹,桂花蟹是古代泉州美食的典型代表之壹,這是泉州著名的傳統名菜。這是壹道由梭子蟹肉制成的名菜,味道極其鮮美。在泉州,每年秋末冬初桂花盛開時,梭子蟹就開始上市。烹飪時,將蒸熟的螃蟹去皮,去除所有蟹肉和蟹黃,並加入雞蛋、脂肪絲、冬筍絲、荸薺、西紅柿、芹菜等食材,用大火油炸。吃的時候蘸上香菜、蒜白、辣醬、老醋等調味料,再抿幾口醇香的當地老酒,更是妙不可言。
3.神狐魚丸湯。魚丸(水丸),尤其是晉江深滬鎮的魚丸最具代表性。魚丸具有色澤白亮、鍋內膨脹力強、質地堅韌、入口鮮美細膩、軟脆的特點,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海鮮菜肴。神湖魚丸湯是泉州的傳統地方名菜,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它最早始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由張昌攀在神湖創建。現為泉州晉江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深滬水灣的形狀為圓形、塊狀或魚形。它是由最好的魚制成的,如鰻魚和“嘉拉”魚,它們被切碎和搗碎,並與紅薯粉混合。它具有明亮的白色晶體,鍋膨脹性強,質地堅韌,入口美味細膩的特點。
4、石鼓白鴨湯。石鼓白鴨湯是福建泉州的傳統名菜,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屬於閩南美食中的壹道經典。永春石鼓白鴨湯選用永春石鼓鎮飼養的“紅臉番鴨”為原料,配以當歸、熟地黃、老紙等13種中草藥,經過適當的烹飪,含氮浸出物得到有效溶解,湯汁更加鮮美,成為壹道特殊的美味佳肴。滑嫩肥而不膩,湯汁濃郁鮮美,齒頰留香。詳細的“
5.泉州姜母鴨。泉州姜母鴨是泉州壹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它屬於閩菜,起源於泉州,流行於福建南部的廈門和泉州。姜母鴨原本是皇家禦膳,但後來流傳到中國其他地區甚至海外。也是福建漢族的傳統小吃。泉州姜母鴨壹直登上中國舌尖上。它具有誘人的食物,氣味芳香,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用筷子輕輕壹拉,就可以得到壹塊完整的鴨肉。鴨與母姜(老姜)性味互補,具有藥膳功效,春夏祛暑濕,秋冬養肺燥,養胃健脾,舒筋活血,散寒化痰。
6.同心河鰻。同心河鰻是泉州著名的宴席菜,以河鰻為主料,屬閩菜系列。過去,泉州晉江下遊有壹條支流叫“童淵港”。這裏出產的河鰻的耳鰭是黑色的,因此被稱為“黑耳鰻”。魚身圓胖,質地特別好,但是骨刺多。撥開鱔魚骨後更容易品嘗。因此采用先去心骨再蒸的烹飪技術。菜上桌後,鱔魚金黃油亮,熱氣騰騰,香濃可口,令人食欲大開。
7.崇武魚卷。崇武魚卷不僅是閩南泉州沿海的傳統名菜,也是泉州十大名小吃之壹。它主要由鯖魚肉制成,制作方法非常講究。魚卷是惠安崇武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漁港美食。油炸時色澤金黃,鮮美有彈性,不腥不腥。湯汁鮮美,入口軟脆,咀嚼齒頰留香。詳細的“
8.土嶺鹵豬蹄。土嶺燜豬蹄又名泉港燜豬蹄,是泉州泉港的壹道風味名菜。這道菜香味濃郁,油而不膩,是家宴必不可少的壹道菜。土嶺紅燒豬蹄因其獨特的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入選泉州市第五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做土嶺燉豬腳,要選膘白亮、肉色紅潤的上等豬腳,用水煮3分鐘左右,去腥,鍋中加油後放入白糖,待白糖融化成暗紅色後放入豬腳,再放入生姜和魷魚幹翻炒壹會兒,加水大火燉煮,壹道色香味俱佳的燉豬腳就出爐了。在泉港,紅燒豬腳不僅是壹道家常菜,也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必備菜肴。
9、八寶芋頭。八珍芋泥又稱八珍芋泥或八寶芋泥,是泉州的傳統甜點,通常是泉州宴席上的最後壹道甜點,也是泉州傳統宴席上的壹道名菜。泉州人有制作芋泥的習俗,將芋泥煮熟後搗碎,與紅棗、櫻桃、瓜子、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混合,然後放在鍋裏煮,放在碗裏煮熟後盛出食用。泉州人講究吃芋泥。剛端上來的芋泥是熱的,無煙的(熱的)。先取壹勺放涼再慢慢吃,否則會燙傷舌頭。八寶芋頭,這道菜細膩柔軟,香甜可口。它看起來像壹道涼菜,但它會燙傷妳的嘴。它有獨特的味道。它是吉祥和喜慶的,宴會上有許多這樣的菜肴。
10,東壁龍珠(傳統名菜)。東壁龍珠是用福建特產精心烹制的地方傳統名菜。泉州著名古剎開元寺有幾棵龍眼樹,至今仍是珍稀品種。樹上的鮮果叫“東壁龍珠”。它的殼上有花條紋,肉厚而脆,香甜可口,享譽國內外。東壁龍珠是以“東壁龍珠”為主要原料,烹制而成的壹道美味菜肴,形似珍珠,故稱“東壁龍珠”。“東墻龍珠”桂圓鮮香,皮脆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