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筍殼,人們並不陌生,筍殼又名竹衣。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許多人都把筍,特別是冬筍歸類為山珍,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正因為如此,筍尖上的嫩衣也被很多人吃掉了。竹子與中國人有著世代不變的情結,竹制筷子伴隨著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壹日三餐。所以,用筍殼做餐具,應該說任何人都不會對其安全可靠性持懷疑態度。竹筍生長在野外,沒有農藥殘留物,筍長成竹後,筍殼自然脫落,筍殼是壹種高強度的軟板材。目前,筍殼基本上是壹種廢棄物,用它制造壹次性快餐具是壹種極好的選擇。
農作物稭稈纖維類餐盒和谷殼類餐盒都有壹個特點,就是制作這些餐盒的材料在生長期接觸過農藥,這樣在使用這些餐盒時,壹部分農藥殘留物被人吸收,長期使用人們就把農藥殘留物在體內進行了濃縮,用不了多久就足以達到致病的程度。歐美人不吃豬、牛等動物內臟,就是因為這些動物的飼料的主要成分農作物稭稈的農藥殘留物富集在動物內臟中。所以說,農作物纖維餐具有可能是比白色汙染更可怕的壹種對人體的汙染。
紙餐盒也有點問題,太薄了湯壹泡就軟了,厚壹點使用者又說價格受不了。同時,紙餐盒消耗了許多木槳,從而破壞了森林資源。
千百年來,地上年年生筍,年年長竹,筍殼都是幾個星期就腐爛了。從嫩竹上自然脫落的筍殼是壹張卷曲了的高強度軟板,壹張筍殼縱向兩個力氣十足的男子漢是拉不斷的,它的橫向拉伸強度也高於泡沫塑料餐盒。
據壹份林業部門的統計,每年全國至少生長有1億多根竹子,本人保守估算,全國每年的筍殼可以生產三四十億件快餐盒。自從“白色汙染”的概念提出來後,國內就有人試制了筍殼餐具,並申請了國家專利,但可惜的是,這種壹次性餐具的優質材料資源沒有得到開發。
筍殼餐具價格與泡沫塑料餐具相差不大,極易進入市場。據小規模試驗,壹個通常使用的筍殼餐盒的材料成本在3.5分錢左右,它的制造成本按國內目前的半機械化設備計算,每個成本在4分錢左右,如果使用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這個制造成本應降至3分錢以下。這樣,每個餐盒的成本在七八分錢,如果以9分錢出廠,還有1分多錢的利潤。
如果辦壹個年產數億件餐具的工廠,那麽這些餐具就是壹個巨大的廣告載體,在餐具上可做壹些簡潔的廣告,廣告收入也將是非常可觀的。
綜上所述,筍殼餐具既是超級環保餐具,又是媒體傳播工具,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家不應忽視其中的巨大商機。
目前,筍殼餐具加工技術已獲國家專利,據這項技術專利持有者說,他申請的專利公開以後,幾個日本人在上海壹家專利事務所的工作人員陪同下,二次要買斷他的專利申請,被他拒絕。由於日本市場真正的環保餐具售價很高,他估計這些日本人有可能利用半機械化的設備,在江浙、福建壹帶分散加工,如果有哪位讀者發現,請向中國鄉鎮企業報《行業向導》版舉報,他將向日本人索賠,並把索賠收入的30%分給舉報者。同時,他願與國內企業合作,***同開發筍殼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