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雲南南路美食街的歷史沿革

雲南南路美食街的歷史沿革

雲南南路根據1906年《華商行號簿冊》記載,商業營業只有6戶。自1917年大世界遊樂場建成和1926年***舞臺開張後,道路兩側的商店逐步增多,1925年有50余戶,其中飲食店、茶樓6戶。隨著附近裏弄內陸續開設賭臺、書寓、燕子窩等因素,因之商市日趨興旺,除固定的茶館、飯店外,穿街走巷的挑擔和提籃小吃賣者逐步聚集,擊梆叫賣。周仲勝在雲南南路淮海東路口設水餃攤,不久在旁又擺壹個烘山芋攤。

1932年“壹·二八”淞滬戰爭爆發後,大批難民進入租界,雲南南路飲食攤與日俱增,攤主金龍在該路寧海東路口設羊肉攤,至1938年雲南南路有商號104戶,其中有金陵酒家、老勝和、三和樓、老正興、真老正興、同和園、丁香園、友好、國泰、小樂意、百樂門、西新、如意、富貴春、順興榮館和鴻興樓牛肉館、福建面店、劉豫康紹酒店等18戶。1939年小紹興雞粥店創始人章元定原在紹興的工廠倒閉,來上海八裏橋路壹帶賣鴨頭鴨膀謀生,抗日咱正勝利後,雲南南路上的菜館、飯店又有發展,至1946年雲南南路上有41個飲食攤,經營31個大類品種。有大餅、油條、粢飯、豆漿等4件點心。有白斬雞、百切羊肉、各式鹵味、雞鴨血湯、牛肉湯、生泡牛百頁等風味小吃,有雞汁面、雞汁粥、羊汁面、羊汁粥、葷素交頭面、湯炒面、北方拉面、牛肉面、各式餛飩和饅頭等各幫菜點、還有廣式炒飯、菜飯等。早、中、晚、夜宵都有供應,尤其夜宵更為興旺。遊客、觀眾看完戲後,到雲南路吃夜宵,有些知名演員卸裝後也常來光顧。

上海解放前夕,該路上的飲食攤店有70余戶,飲食小吃有三和樓的京幫,金陵酒家的廣幫,老正興的本幫等各具特色,尤其飲食攤上,明爐亮竈,隨意挑選,現燒現賣,價廉物美,品種繁多,各具地方風味。小紹興的白斬雞也十分有名。雲南南路也成為舊上海頗有名氣的小吃街。

解放後,雲南南路攤增加到49個。1956年組建統壹經營,自負盈虧的合作食堂。1959年1月,該路的飲食攤與附近其他路段的攤販組成雲南南路合作食堂,在雲南南路上設立壹個分銷處。公私合營後該路上的飲食店逐年減少,金陵酒家、三和樓、老正興等菜館、先後歇業,西新菜館店、百樂門菜館店兼並入敘雅飲食店。1959年-1961年,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雲南南路合作食堂職工創制以素代葷、小葷大素,克服困難,做好供應。“文化大革命”時期,品種單調,質量下降,特色消失。

改革開放後,雲南南路上特色風味小吃逐步恢復和發展。1979年10月,雲南南路73號原雲南南路合作食堂總部,恢復由張潤牛兄妹親自操制,選用優質浦東三黃雞和香粳米為主料,活殺、現燒、現煮白斬雞、雞汁香粳米粥以及全色血湯,並於1982年正式恢復小紹興雞粥店店名。1984年小紹興雞粥店為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擴建改裝店面。1985年在新閘路開設分店。1987年再次投資調房擴建改造,從原有70平方米營業面積擴大到500平方米。分設底樓、二樓供應店堂。1986年派員赴南京江蘇酒家學習,引進鹽水鴨技術,創制適合上海地方口味的鹽水鴨。1987年在雲南中路270號,屬原長風飲食店改造更名為小金陵鹽水鴨店,後來遷至雲南南路28號。雲南南路美食街主要以上海小紹興飲食總公司為主體,南雅集團參於,同年開始恢復和發揚小吃經營特色。特色產品有小紹興雞粥店供應的鳳冠牌白斬雞;有小金陵鹽水鴨店供應的雙翼牌鹽水鴨;還有大世界酒釀圓子店供應的原露桂花甜酒釀。

1993年4月,小紹興酒家擴建後從原來二層500多平方米發展到六層2000多平方米,經營範圍從原來供應白斬雞和少量雞味菜肴轉為擴大優質白斬雞供應的同時新增各種層次宴席。定位於上海菜點,推出50多個特色和雞味菜肴,新開設燕津飯莊、鮮得來排骨年糕分店、錫惠饅頭店、鹹亨酒家等,恢復小浦東菜飯店。1995年新開清真雅敘居羊肉館。1997年鮮得來總店兼並羊城酒樓,長安餃子樓底樓改造為明爐亮竈排檔式格局,大世界美食園擴大經營面積。1998年7月,小紹興大酒店建成開業,8月福生樓燒鵝館在小紹興酒家原址開張。1999年7月雅敘居羊肉館和大世界美食園網點置換,經營面積增加2倍,成為上海清真餐飲中具壹定規模的企業;鮮得來和福生樓進行置換,營業面積增至800多平方米。1992年底有美食供應店27戶,以小紹興、小金陵、長安餃子樓、美食娛樂總匯、香滿樓等規模最大。1999年9月,雲南南路美食街又被市商委命名為“上海市商業專業特色街”。美食街酒樓林立,名牌薈萃,以馳名中外的小紹興大酒店為龍頭,擁有蜚聲江南的小金陵鹽水鴨店,譽滿申城的鮮得來排骨年糕店。集團公司所屬16家名特餐飲企業匯聚街上,各企業實行產品結構錯位經營,各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