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來到了“茂名第壹灘”遊玩。
我換好遊泳衣,來到了壹排椰樹林裏。放眼望去,只見天藍藍的,雲朵在藍色的“海洋”裏遊泳,伸展著優美的姿態。水清樹綠,好壹片美麗的景色!
我跑到沙灘上,踏著海浪跨向深處。天哪!壹個氣勢洶洶的大浪咆哮著撲過來,重重地撞擊在我的腿上,我踉蹌著往後倒退了幾步,嗬!浪可真大啊!
我又往深處挪動了壹點,然後借著遊泳圈的浮力,手往前壹下壹下地劃去,腿也“啪啪”地拍水。壹個又壹個波浪把我托向岸邊。我與浪花追逐著,快樂得像只摘到仙桃的猴子。
快到岸邊時,壹個大浪帶著白浪花向我劈頭蓋臉地撲過來。耳朵裏塞滿了水,我也嗆了幾口海水,咳咳!海水真是又鹹又苦啊!這下我才明白,原來岸邊的海浪最大。我趕緊往深處跑茂名第壹灘景色作文(3篇)茂名第壹灘景色作文(3篇)。當海水淹沒胸口的時候,我雙腿往後壹蹬,手往前壹伸,身體就浮了起來。深處的海浪很溫柔,是壹個個圓圓的“小山坡”。
2. 美麗沙瑯 從我做起作文
國慶節假到了,在家休息了壹天。
第二天我和家人壹起走進了美麗的瑯琊山。開車來到了山門前,壹下呼吸著山裏新鮮的空氣,看著郁郁蔥蔥的樹木心情頓時壹陣放松。
進入山門,踏著山間小路,聽著小鳥歌唱,開始了我們的路程。第壹站我們來到百花園。
百花園裏壹條條長廊,壹間間古色古香的房子無不透露著文化的氣息。現在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滿園菊花競相開放,香氣撲鼻,遊人們都淹沒在花的海洋裏。
出了百花園,我們壹路小跑,路過壹片大草坪來到了九曲橋。平靜的湖面上宛蜒盤繞著壹座橋,遠遠看去像是壹面大鏡子雕刻著壹條巨龍。
第二站我們登上瑯琊寺。壹進寺就看見香煙繚繞,感覺我進入了西遊記裏面的神話世界。
遊人們拿著香跪在佛像前,我也好奇的走向前壹看究竟。我的媽呀,太嚇人了,這是神還是魔呀!原來神仙也有美和醜哈哈。
遊覽了壹遍寺院,古老的高墻、宏偉的高塔、簡陋的僧房還真有點進入古代的感覺。在經過短暫的休息後,我們的最後壹站出發了——南天門。
來到山腳下,我傻眼了,這還叫人活不。這壹眼望不到石階梯這還要人爬嗎……終於來到山頂,整個城市盡收眼前。
看那邊壹棟棟樓房、村莊,看那邊是南湖公園,快來看那邊是壹片金色的農田……壹天的時間太短暫了還有很多地方沒來得及遊覽只能下次在來了哦!告別了美麗的瑯琊山,我們踏上回家之路。
3. 新津白鶴灘的作文怎麽寫前幾天壹次泥石流災害的報道,讓我第壹次知道,金沙江壹江之隔竟然還有壹個白鶴灘鎮,是寧南縣城。巧家縣城更名為白鶴灘鎮我是早就知道的,當時心裏就很不以為然。都因為爭白鶴灘水電站的貴氣而競相改名,中國人真是既重利又重名呀!不在乎名實的相符,怎壹個虛名虛榮了得。其實,寧南縣城就是寧南縣城,巧家縣城也就是巧家縣城。
兒時,聽說有壹個神奇的地方叫披沙(peisa),那裏的姑娘長得極美且多情,鄉裏常有搞販賣的男人要到披沙,往往與披沙女子演繹浪漫的愛情故事。然而,披沙女子都會放蠱,妳若與她們約定了下次相會時間,妳必須回去,不然蠱壹發作妳就完了。我的壹個長輩很精明,與相好的女子分手的時候,那女子煮了壹碗面條給他吃,他便使計支開那女子,然後將面條倒入錢袋裏。回到家鄉,打開錢袋,發現錢袋內全是細細條的長蟲,太恐怖了!長大後才知道,鄉人們說的披沙就是寧南縣城,由是吾心向往之,到得十四五歲,終於去了壹趟寧南縣城(peisa)。城美,街上美女確實多,所謂目不暇接者也!再後來,讀了書,知道湘西也有類似故事,然而披沙的美麗傳說確實是我兒時聽聞的。
巧家縣城,從我記事起叫新華鎮,大概是新中國成立後改的名。老輩的人叫壩子街。兒時,壩子街是個神聖的地方,似乎有壹種夢想和道不明的境界在那裏,深情的等待。那時進城,壹般是走大東門,有時也走小東門。大東門有農具廠,力發千鈞的大汽錘震耳欲聾,我們常縮在門外偷窺,壹種強大的力量,壹種科技之震撼註入童心。從農具廠下來,壹道石板橋,龍潭水飛註而去,響聲震天,繞過壹棵高古的黃桷樹,就進入壩子街了。不知是親切,不知是什麽,心裏壹種異樣的感覺,大概是我這樣的鄉壩孩子特有的。如果從小東門進城,先得經過大龍潭,壹般先進到龍潭看看潭裏的大錦鯉,喝喝龍潭水,然後沿著壹彎清溪,壩子街就嘎然在眼前了,木瓜涼水壹片冰心在期待,印鬥粑香得象小螞蟻爬進了妳的心裏。人如織,貨物應有盡有,繁華!
我總有壹個遺憾,壩子街的水比麗江古城好,壩子街本可以建成麗江古城的,然而沒有,而那點古味被現代洋味沖得連壹絲影子都找不到了,螳瑯的古名雖被翻了出來,然而這是螳瑯麽?我也想到,麗江古城她就是麗江古城,誰會在乎她叫大研還是改名為白鶴灘?
壹個城,叫白鶴灘,我覺得有點怪怪的。
4. 用第壹人稱把蘇軾的《浣溪沙》改寫成現代文壹、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繅車2。
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4。 註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
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誌》,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
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漫,隨便。
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
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鑒賞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在蘇軾詞中。
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後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壹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上片截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
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壹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
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壹斑。 二、浣溪沙 作者: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發唱黃雞5。 『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唱黃雞 註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註:"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
"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借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
但"門前"雲雲,亦有出處。《舊唐書》卷壹九壹方伎《壹行傳》,謂天臺山國濟寺有壹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
"壹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
黃雞催曉醜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
這裏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悲嘆衰老。 鑒賞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壹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壹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凈無泥,壹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壹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壹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壹般,無法挽留。
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
先著《詞潔》卷壹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壹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 三、浣溪沙 作者: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
人間有味是清歡。 註釋 1.泗州,今安徽泗縣。
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2.清洛,指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
漫漫,大水浩渺貌。 3.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
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筍,萵苣筍。
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鑒賞 此為壹首記遊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於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遊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於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
5. 浣溪沙的書寫格式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段三句兩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示例浣溪沙 韓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韻) 可仄平平可仄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韻) 平平可仄仄平韻 羅襪況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瑯玕(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骨香腰細更沈檀(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這幾句是題記,不是浣溪沙的正文,寫在題目下面即可,不必空格
6. 介紹茂名特色小吃作文來到茂名,除了欣賞這裏的風景,投身於大自然,但當妳欣賞完了,跑累了,該是試壹下這裏的特色食品的時候了,這裏的特色食品分為幾類,有電白海鮮,風味雞類,粥類,還有其它的壹些特色小食。
電白海鮮在市區、茂港區、水東鎮各大酒家均有。喜歡吃海鮮的可不能錯過啊。
如果妳本人不是很喜歡吃海鮮的話,那也不必苦著臉,您也可以來品嘗壹下這裏的風味雞類的,想不出雞也可以做成這麽多的特色菜吧?風味雞類包括:化州油香雞、隔水蒸雞、高州鹽焗雞、信宜叫化雞、電白沙瑯醬油雞.怎麽樣?廚師們不但手靈,腦子也靈吧.如果妳覺得吃雞太飽了,或者想吃些清壹點的東西,那麽大可以嘗嘗這裏的粥,試壹下與外面的粥有什麽不同。粥類包括:水東鴨粥、水東芥菜粥、金牌黃鱔粥、紅豆豬骨粥,都是本地的特色粥類來的,可不要錯過了。
至於其它的壹些特色小食就比較多了,選擇也比較多,應該有壹味是合適妳的,這裏的特色小食有:牛角包、榴蓮酥、芋頭糕、信宜柴槍粉、食慣嘴米粉、化州千層糕、西江河魚煲、艾餅、化州生蒜拌蘿蔔苗等。
7. 介紹茂名風味食品的作文700字左右每天放學經過農貿市場我都會聞到壹股烤羊肉串的香味。聞到那隨風飄來的烤羊肉串獨特的香味時,我的腿就像灌了鉛似的邁不動了,口水不由自主的往外溢。望著那青煙繚繞的烤爐和考的金黃流油的羊肉串,我垂涎欲滴,真想去美餐壹頓!
我買了好幾串,不壹會就被我給消滅幹凈了。看著那金黃的羊肉串,我在想:“到底羊肉串是怎樣制成的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走到了燒烤攤面前,又買了兩串烤羊肉串,邊等待邊看羊肉串的制作過程:那位大伯現將羊肉串羊肉串排放在烤爐上。壹串緊挨著壹串,然後又均勻地撒上了鹽、辣椒面和孜然。過了壹會,他又抽出其中的壹串,看到有焦黃的顏色並且油光泛亮之後,就把其他的羊肉串壹起翻面。翻面後又均勻地撒上鹽、辣椒面和孜然。等羊肉串全都焦黃油亮時,把羊肉串相互擦抹後輕輕敲打壹下,去掉焦糊的辣椒和孜然後,把羊肉串遞給了我。
品嘗了這美味的羊肉串後,我想:“烤羊肉串既然是新疆美味,那麽新疆又是怎樣創造出這樣的美食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那位大伯,大伯友好地對我說:“烤羊肉串是壹種美味,能夠做出烤肉串的不僅限於牛肉和羊肉。漢代墓葬中出土的《遺策》中,就有好幾種肉類燒烤。而在山東則出土過壹塊畫像石,上面有好些殺牲、劈柴、燒火、汲水、釀造等圖形。就在畫像石上有壹副烤肉圖。畫中有四個男子,壹個串肉,壹個燒烤,另外兩個等待取食肉串。這幅畫像出圖後,新疆人民就開始模仿燒烤。新疆烤羊肉就是這樣流傳出的。”聽了這段話,使我受益匪淺。“原來羊肉串在以前就有了。”
烤羊肉串是無形的廣告,吃客們看到它,吃到它,就會想起新疆那遼闊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遍地的瓜果、美麗富饒的土地,更會想起新疆那熱情好客的人民……
8. 將< >改寫成壹篇小短文浣溪沙簡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
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
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
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
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
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種異名。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紗,或作浣紗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詞牌格式 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段三句兩平韻 韓 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韻) 可仄平平可仄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韻) 平平可仄仄平韻 羅襪況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瑯玕(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骨香腰細更沈檀(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名家作品 壹、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繰車2。
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4。 註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
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誌》,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
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漫,隨便。
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
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鑒賞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在蘇軾詞中。
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後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壹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上片截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
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壹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
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壹斑。 二、浣溪沙 作者: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發唱黃雞5。 註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
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註:"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借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雲雲,亦有出處。
《舊唐書》卷壹九壹方伎《壹行傳》,謂天臺山國濟寺有壹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壹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醜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
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這裏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悲嘆衰老。
鑒賞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壹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壹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凈無泥,壹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
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壹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壹筆。
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壹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
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壹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 全詞洋溢著壹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三、浣溪沙 作者: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人間有味是清歡。
註釋 1.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
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