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文 周人①有愛裘②而好③珍饈④,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⑤其皮;欲具⑥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
言未卒,狐相率⑦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壹裘,五年不具壹牢⑧。
何者?周人之謀失之矣。 3註釋 (1)周人:周地的人。
相當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及鞏縣壹帶地方。 (2)裘(qiú):皮袍,皮衣。
(3)好(hào):愛好,喜好。 (4)珍饈:珍奇貴重的食品。
(5)謀:謀劃;商量。 (6)具:準備。
(7)牢:作祭品用的牛羊豬。三牲具備叫“太牢”,只用豬、羊叫“少牢”。
“壹牢”指用壹只羊做成的美食。 (8)卒:終;完畢;結束。
(9)相率:互相跟著。 (10)重(chóng)丘:重復起叠的山丘。
(11)壹牢:指壹只羊。 (12)帶領,跟。
(13) 何者,為什麽呢。 (14 )失,不恰當。
(15)愛:喜愛。 4提示 要剝狐貍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卻去跟狐貍、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們的同意。
這種做法既可笑又愚蠢。當所辦的事情涉及對方的根本利害的時候,對方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比如,希望反動階級會自動退出歷史,希望帝國主義會自己改變本性,這都是“與狐謀皮”,是不可能實現的。“與狐謀皮”這句成語後來寫成“與虎謀皮”。
它比喻跟惡人商量商量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跟別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根本利益,這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情。
2. 與狐謀皮文言文翻譯2原文周人①有愛裘②而好③珍饈④,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⑤其皮;欲具⑥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
言未卒,狐相率⑦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壹裘,五年不具壹牢⑧。
何者?周人之謀失之矣。3註釋(1)周人:周地的人。
相當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及鞏縣壹帶地方。(2)裘(qiú):皮袍,皮衣。
(3)好(hào):愛好,喜好。(4)珍饈:珍奇貴重的食品。
(5)謀:謀劃;商量。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5343264(6)具:準備。
(7)牢:作祭品用的牛羊豬。三牲具備叫“太牢”,只用豬、羊叫“少牢”。
“壹牢”指用壹只羊做成的美食。(8)卒:終;完畢;結束。
(9)相率:互相跟著。(10)重(chóng)丘:重復起叠的山丘。
(11)壹牢:指壹只羊。(12)帶領,跟。
(13) 何者,為什麽呢。(14 )失,不恰當。
(15)愛:喜愛。4提示要剝狐貍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卻去跟狐貍、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們的同意。
這種做法既可笑又愚蠢。當所辦的事情涉及對方的根本利害的時候,對方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比如,希望反動階級會自動退出歷史,希望帝國主義會自己改變本性,這都是“與狐謀皮”,是不可能實現的。“與狐謀皮”這句成語後來寫成“與虎謀皮”。
它比喻跟惡人商量商量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跟別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根本利益,這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情。
3. 古文《與狐謀皮》怎麽翻譯英文:doomed petition like asking a tiger for its hide
欲為千金之果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未卒,狐相率逃子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釋義 與老虎商量,要謀取它的皮。本作“與狐謀皮”。比喻跟所謀求的對象有利害沖突,壹定不能成功。現多用來形容跟惡人商量,要 其犧牲自己的利益,壹定辦不到。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續範亭《學習漫談》:“實際上是做了三十年~的事,幾乎被虎吃了。”
4. 與狐謀皮的原文及註釋,寓意,啟示妳好 解答如下 與狐謀皮 yǔ hú móu pí 〖解釋〗比喻所謀之事有害於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到目的。
〖出處〗《太平禦覽》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壹裘,五年不具壹牢。”
原文: 周人⑤有愛裘而好珍羞①,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②。言未卒⑥,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③,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故周人十年不制壹裘,五年不具壹牢④。何者?周人之謀失之矣。
註釋: ①裘(qiú):皮衣。好(hào):愛好,珍羞:珍奇貴重的食品。
羞:同“饈”,美味的食品。 ②具:準備。
牢:作祭品用的牛羊豬。三牲具備叫太牢,只用豬、羊叫少牢。
③相率:互相跟著。重(chóng)丘:重復起叠的山丘。
④壹牢:指用壹只羊做祭品。 ⑤周人:周地的人,相當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及鞏縣壹帶地方。
⑥卒:完結,終了。 ⑦謀:謀求。
⑧少勞:有羊肉的飯食。 翻譯: 周地有個喜好裘皮講究美食的人,想做價值千兩黃金的裘皮衣服就跟狐貍商量要它們的皮,想做(壹桌)像祭祀壹樣的羊肉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們的肉做宴席,話沒說完,狐貍互相爭著逃進了壹層層山山腳下,羊互相呼喊著躲進了深林之中。
因此十年不能制成壹件裘皮衣服,五年不能具備(壹桌)羊做的美食。這是為什麽呢?周地的那個人真是失策啊! 提示: 要剝狐貍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卻去跟狐貍、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們的同意。
這種做法既可笑又愚蠢。當所辦的事情涉及對方的根本利害的時候,對方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比如,希望反動階級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希望帝國主義會自己改變本性,這都是“與狐謀皮”,是不可能實現的。“與狐謀皮”這句成語後來寫成“與虎謀皮”。
它比喻跟惡人商量商量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5. 與狐謀皮全文翻譯與狐謀皮全文翻譯: 周國有個人喜好皮衣、講究美食,想做價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貍商量要它的皮;想做像祭祀的羊肉壹樣的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話沒說完,狐貍就壹個接壹個地逃進了重丘的山腳下,羊前呼後擁地躲進了深林之中。因此這個周人十年做不成壹件皮衣,五年做不成壹次宴席。
為什麽呢?周人的計謀錯了! 原文: 周人有愛裘而好珍饈,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饈。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壹裘,五年不具壹牢。
何者?周人之謀失之矣! 此文《太平禦覽》,這則寓言故事說明,如果所謀求的東西直接危害對方的利益,對方是不可能答應的。經濟學認為,人都有利己之心,都以獲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為根本目的。
但人們不能忽視壹個基本前提,利己的同時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 擴展資料 壹、與狐謀皮 讀音:yǔ hú móu pí 釋義:指跟狐貍商量要剝它的皮。
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後也作“與虎謀皮”。
出處:北宋李昉《太平禦覽》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 譯文:周國有個人喜歡皮衣、講究美食,想做價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貍商量要它的皮。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幻想。 例句:妳和他合作,簡直就是與虎謀皮,是不會有什麽發展的。
二、《太平禦覽》 《太平禦覽》編得最早。它是壹部綜合性類書,門類繁多,征引賅博,在類書中堪稱“空前”,被視為“類書之冠”。
與同時編纂的史學類書《冊府元龜》,文學類書《文苑英華》和小說類書《太平廣記》合稱為“宋四大書”。 由翰林學世李昉奉詔主纂,扈蒙、王克貞、宋白等13人參與修撰。
它采以群書類集之,***分55部、550門而編為千卷,故名《太平總類》。 宋太宗趙炅日覽三卷,壹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為《太平禦覽》。
《太平禦覽》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 *** 引用古書壹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