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心裏壹直有疙瘩,上個世紀,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犯下滔天罪行,按說我應該永遠不踏上這
片土地才對。
很少會有人想到,我向往日本與鄧麗君很有關系。
1973年11月,鄧麗君與母親第壹次踏上日本大阪的土地,開始壹段快樂的旅行,並準備錄音。1974年11
月19日鄧麗君終於以《空港》獲得全日本第十六回唱片大賞“新人賞”,這個獎得來相當不易,必須從全日本700多位歌星中脫穎而出,700人中僅僅選出六位,鄧麗君是唯壹的壹位外國歌手。
好幾年以後,當鄧麗君被問及印象最深刻或最得意的事情時,她都回答是1974年拿下日本唱片大賞新人
賞。壹個外國歌手能在壹年不到的時間裏奪得日本唱片大賞,是非常艱難的事,也很出乎鄧麗君意料。獲得
新人賞對鄧麗君的意義極其重大,如果她當時沒有獲獎,也將不會出現鄧麗君1980年代在日本的全盛時期。
也許,她會黯然退出日本歌壇,從此銷聲匿跡。
鄧麗君令世人矚目的成績,空前激發了我潛意識裏英雄主義的情結,即使我只能以壹個旅遊者的身份出
現在日本,能追尋壹代巨星的足跡,此生亦無憾。
於是,從高中時期開始,我就積極接觸關於日本的壹切知識。
日本電影、日本音樂、日本文學、日本飲食,我漸漸有了基本的印象。
要去日本,就不能不學日語,因為我不喜歡跟在翻譯屁股後面跑。最不向往那些打著小旗子的旅遊團,
去哪裏停哪裏都有人預先安排,像壹個皮影戲,失去了旅遊的自由和快樂。
今年7月1日起,日本自由行正式面向中國公民開放,不用領隊和導遊,自己規劃壹條線路自在遊玩。要
玩得自在,最高境界就是能與土著人打成壹片。
傳說當年梁啟超東渡日本,在輪船上壹夜之間悟透日語。哪怕梁啟超是語言天才,這也有些誇張。
梁啟超曾經在《論學日本文之益》壹文中說:“學日本語者,壹年可成;作日本文者,半年可成;學日
本文者數日小成,數月大成。”這從鄧麗君大半年學會日語的故事中可以得到啟發。
鄧麗君學日語比壹般人快,當然與她的語言天賦和勤奮很有關系。據說她當年為了在短期內學好純熟的
日語,漢語拼音、註音、羅馬拼音全部派上用場,還隨身帶壹枝鉛筆標註。鄧麗君的日語水準怎樣?日本著
名作曲家荒木豐久先生曾高度評價:“鄧麗君唱出了日本消逝已久的聲音。”
想想我自己,學語言根本沒有優勢,英語口語至今無法與國際友人對話。好在我熟悉中國的繁體字,聽
說日語中的絕大部分日語漢字都是中文繁體字,雖然讀音不同,意義卻相近。要真是這樣,我應該稍微輕松
壹點。
昨天剛去廣州基督教青年會了解了壹下,20節日語初級課程,學費390元,很實惠。準備本月開始學。
等我的日語能和日本人流利對話,遊日本的計劃第壹站肯定是大阪,去鄧麗君當年學習和生活過的地方看壹看。
但願明年能與父母壹道順利成行,既略盡壹下孝心,也豐富自己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