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地處甘川公路過境地,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商品集散的繁華商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自唐代以來,茶馬互市就在這裏得到發展,明代達到鼎盛時期。由於經濟文化交流與貿易的發展,岷縣人養成喜經商、善經營的傳統。岷縣點心就是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吸收南北點心制作工藝,逐步形成的特色食品。在原有岷縣點心的基礎配料上,經過市場調研,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大眾的口味,精心研制,精準篩選配料的基礎上打造出岷縣雙喜點心。
岷縣人把點心又叫“酥食”,其實岷縣點心就是由中國古代所說的“酥”發展而來的,是壹種有甜餡的酥餅。至少在漢代就有酥類面食,《三國演義》裏有楊修戲弄曹操的“壹盒酥”,所謂的酥,就是今天的酥餅之類的食品。酥類大多為水油面皮酥。按照加工方式分有:明酥類,如鴛鴦酥油、萱化酥,藕絲酥等;暗酥類,如雙麻酥餅等;半暗酥類,如蘋果酥等。其他還有桃酥、蓮蓉甘露酥等混酥品種。
岷縣點心皮薄個大,份量足,加工原料豐富,生產工藝考究,百吃不厭,是難得的美食。岷縣點心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200多年前,由於受當時經濟、文化和交通落後的影響,原材料品種單調,加工方式落後,點心餡是蜂蜜拌面粉,點心皮為白面和油,然後放在鐵鏊裏用木炭火烤熟,吃起來像烙甜包子似的。到了清末民初,隨著商貿交易日益活躍,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岷縣,同時也將各地的點心制作技術和各種原料帶了進來。岷縣點心就在吸收南北風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點心制作師們開動腦筋,不斷革新,在點心餡裏增添新的原料,如綠紅絲子、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豆沙和各種香料,並紛紛設立店號大量經營。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公私合營岷縣副食品加工廠,10多名點心制作師傅專門加工點心,並由過去的手工捏制改變為木模具制作。再烙印上各種花鳥圖案,既好吃又好看。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岷縣點心的制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競相顯藝,形成規模生產,遠銷省內各縣,產品供不應求。當地群眾更是把點心作為婚慶喜聚、逢年過節、招待賓客和饋贈親友的上品。
岷縣點心的制作有兩部分:餡子的制作和點心皮面制作。
①餡子的制作:先將小麥精粉蒸熟,涼冷搟細,並用細籮過壹遍,然後放入大油、清油、芝麻、花生米、核桃仁、紅綠絲子(桔皮用糖淹制後切成的長條)玫瑰花(也需用糖和酒淹制)拌勻待用。
②皮子面制作:皮面是由壹定比例的水、面、油揉和制作而成,百分之五十的油和百分之五十的面和勻就是油面,也叫“酥”。把皮面和油面卷成面卷,搟開,然後包入餡子,呈圓型然後壓扁,最後在點心表面用食用色素壓花,並壓上黑白芝麻,然後用鐵鏊加木炭烤熟即可(現在改用烤箱烤制)。
岷縣點心風味獨特,酥軟可口,油而不膩,是人們節假日的美食和饋贈親友的佳品。現在,岷縣點心加工制作技藝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信息來源:岷縣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