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當張小平遇見範冰冰:科學家和明星,誰更有價值?

當張小平遇見範冰冰:科學家和明星,誰更有價值?

前不久張小平事件刷屏朋友圈,最近範冰冰逃稅事件持續發酵,不少聲音甚至喊出:張小平拼命40年,也賺不過範冰冰弟弟的壹張照片。

這給大眾的感受就是搞科技不如搞娛樂。科技人才待遇偏低也不受國家重視,娛樂產業卻輕輕松松賺的盆滿缽滿,就算觸動法律也可以分分鐘拿錢消災。

先回顧壹下,事件壹:張小平,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研究員,被民營企業高薪挖走後,國企覺得後悔了,深感不能放走這樣的人才,是以想借助國家權力將其追回。

事件二:範冰冰,中國著名女星,代表企業逃稅2.48億,個人逃稅1.34億,依據法律規定,補交稅款、罰款、滯納金後,不受刑事處罰。

兩個事件,分別代表兩大產業:科技業與娛樂業。

關於科研工作者待遇問題的討論屢見不鮮,尤其是我國,每每提到科研人員,必定要褒揚其艱苦奮鬥、無私奉獻之精神,其隱含內容便是科研人員待遇跟不上,所以需要依靠精神鼓勵來補足物質匱乏。

信息時代,互聯網讓大眾輕易看到各行各業的生存狀態,科研不易,僅靠情懷支撐不起科研強國夢,願意投入研發產業的新生代越來越稀缺。

與科研人員的苦哈哈形成強烈對比的便是明星動輒上百萬、上千萬的片酬。

我們必須承認,娛樂產業也自有其門檻與風險,譬如顏值、機遇,這種個人努力無法彌補的因素在成名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橫店校花網紅成群,真正成名的鳳毛麟角,絕大多數普通人不具備進入娛樂行業的資本與抗風險能力。

橫向來看,任何壹個行業的金字塔頂端,取得的收益都是相當可觀的。但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天價片酬是市場規則的產物,很多人壹面喊著不公,壹面又在為天價片酬掏腰包。在沒有法律制度約束的情況下,紅人代表流量,流量代表利潤,能夠帶來多大的利潤自然就能夠獲取多大的報酬,往往正是大眾在自願為天價片酬買單,抵制天價片酬的最好辦法是不去關註所謂流量明星。

從社會價值來分析,即看妳的能力能為社會創造多大的價值。

張小平這樣的科研人員,從事科技研發工作,對從生產生活、學術教育到軍事國防、國際外交各個方面都有著顯著影響,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不言而喻。

我國壹直強調科技興國、人才強國,尤其是如今我國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攻關期,資本流入金融業、房地產業居多,實業發展萎靡不振,高新技術是我國實業振興,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以範冰冰為代表的明星行列,處於娛樂行業,這屬於文化產業的壹個方面,其對社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豐富大眾業余生活方面,是人們消磨空閑時間的主要渠道之壹,該產業中也有個別走出國門者,發揮了壹二弘揚中華文化之能。

二者社會價值的高低,大家自行感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從市場價值來分析,即看市場願意以多高的價格為妳的能力買單。

這方面就簡單的多,看看報酬就可見壹斑。科研工作者,體制內年薪20萬,體制外年薪百萬。娛樂明星,看看範爺,稅收罰款便可達8.8億之多,可見其資產實力。

2017明星收入排行榜的第壹百名收入為2520萬元,其他各類隱形收入忽略不計,對比科研人員,不說多大年紀才評得上兩院院士,就算評上了,多少年積累才能達到明星壹年的水平呢。從市場價值來看,科技業與娛樂業差距甚大。

近年來,科研人員的待遇和明星片酬屢屢引發公眾熱議,歸根究底是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不匹配的問題。究竟是什麽造成了這種局面呢?

其壹,科研的市場價值沒有被充分承認,既然國家深感科技創新之必要,那麽就應該認識到精神號召的老套路,激發不了科研熱情。完善的人才培養制度、人才激勵制度,輔之恰當的情感關懷才能讓更多有誌青年投入產業振興的行列。

其二,大眾精神生活匱乏,在娛樂行業尤其是娛樂垃圾中投入了大量精力,生產垃圾為人鄙視,而願意為垃圾買單則更值得人們警醒。

科技帶來的價值沒有辦法獲得短期回饋,大眾更願意為娛樂買單,獲得即時的,更直觀的刺激感受,催生了流量經濟。

當為社會現象深感不平時,又轉而投入娛樂垃圾,去宣泄或遺忘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帶來的焦慮,無力改變現狀帶來的憤懣。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帶來的是大批公眾的精神麻木和社會發展的凝滯。

當然,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社會價值獲得應有的認可,科研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低片酬的《延禧攻略》大獲好評,流量王《如懿傳》卻未獲預期,娛樂產品中的良心之作被甄別篩選出來,流量產品逐漸被淘汰,市場在以它的能量完成資源的合理分配。

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有意識地,主動地去推動市場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匹配,每壹個個人都把精力、資源投放在有價值含量的產品上,讓張小平們不再憤而辭職,讓未來壹代更願意做演員而不是做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