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擬人化」的應用

「擬人化」的應用

熊本熊。

壹只外表笨拙,內心腹黑又賤又萌的網紅熊,它的形象風靡了全世界,為它的家鄉熊本縣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這是怎麽做到的?

這就是「擬人化」的力量, 人們天生就會對具有人的特征的事物產生好感,如果經過精心設計,它的力量可以變得非常強大。

這篇文章就來講壹下,如何利用「擬人化」來營造影響力。

實際上,「擬人化」的技巧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應用。

我至今還能回想起,瑞星的小獅子打呼嚕的畫面,它讓我深深記住了瑞星的品牌,哪怕在多少年後,瑞星的市場早已萎縮,幾不常見。

人們總是傾向於賦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者痕跡。同時,人們往往會對具有人的特征的事物產生好感。

這種機制古已有之。

古代人為了解釋自然現象,提出了「自然神」的概念,天地生化,風雨雷電,莫不是神。不管是中國神話,日本神話,印度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都不約而同地用「神」的概念來解釋「自然現象」,並且想象「神」具有人的性格和偏好。

我們還相信,人是萬物的靈長,妖靈精怪要呈現,總是要先修煉出人形。就算壹開始是個奇形怪狀,不可名狀,也要化為人形,比如哪咤出生是個大肉球,劈開後就出來壹個可愛的娃娃,再比如孫悟空橫空出世石破天驚,再比如葫蘆娃從葫蘆裏蹦出來……

而神仙們的寵物下界作怪,也要化作人形,鮮少有直接本相的。

「化為人形」這個設定被廣泛用在遊戲設計中,動漫作品中,比如神兵化靈,美食化靈,茶化靈,書化靈……

即便在現代,這種心理也沒有改變。

我們看科幻電影,外星人總是長得跟人類挺像,而且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或者英語,或者日本話)。

有些人存在「高達」情節,堅信機器人要有「人」的形象,堅信這樣的機器人戰鬥力更高。

不僅如此,我們還偏好跨種族戀愛的劇情,比如《白蛇傳》,為什麽我們相信故事,是因為我們相信,妖靈精怪們,也可以有「人心」。

最近上映的電影《水形物語》,不也是這樣的故事嗎?

那麽,這種機制,該如何運用呢?

先說壹下定義。

擬人化 :賦予對象人性和人情味。不局限於原本不具有人性的東西具有人性, 也可以是原本就是人的對象更具有人性。

壹種常見的做法是 「投其所好,制造理想形象」

比如小葵花媽媽課堂的廣告,通過塑造「小葵花」的專家形象,使媽媽們更願意相信廣告的描述;

課堂上,有些老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也會喜歡用擬人的手法來講故事,通過故事來讓學生們記住知識;

現代王室總是樂於塑造親民的形象;

公眾號取名,「飛魚船長」「凱叔講故事」,壹下子就拉近了跟讀者的距離。

遊戲設計,典型如《戀與制作人》裏的紙片人,《旅行青蛙》裏的小青蛙。

就連漫畫家,在「作者的話」部分,也總是喜歡塑造壹個形象來跟讀者聊天。

再比如說,日常聊天中,視頻聊天比語音聊天優越,語音聊天比打字聊天優越,即便是打字聊天,也要配上表情包,顏文字,再不濟也要加上標點,來傳達態度和情感。比如加上壹個「 」就比不加要溫婉許多

還有些聰明的人會 刻意制造反差,來產生驚奇愉悅的感覺

比如有些媒體,會寫開自家老板玩笑的文章,這打破了用戶的認知(比如覺得媒體號應該是嚴肅的,官樣文章的),用戶覺得有趣,就更願意轉發。

人就是這樣,太過完美的東西會覺得虛假,太過正義的話聽起來會覺得虛偽,冷冰冰的公主,不如鄰家小妹來得容易親近,可公主壹旦露出傲嬌的壹面,會讓人覺得「原來這家夥也會軟弱」,從而心生壹種親近之感。

之前看到壹本書裏提到過,很長壹段時間,中世紀的畫家繪制聖母像,總是塑造成聖潔冰冷的模樣,讓人敬而遠之。直到拉斐爾(好像是)第壹次將聖母瑪利亞繪制成慈母形象,顛覆了傳統,也引入了新的潮流。

這裏要強調壹下「擬人化本質上賦予人味,也就是說,也可以是原本就是人的對象更具有人性,更容易受歡迎」。

比如明星的人設。

熊本熊火了,但實際上,這種造星造網紅的手法,最早還是在培養人類明星上,經紀公司要推出某款明星之前,總是要先想好壹個人設,重點圍繞這個人設去營銷他,明星成名之後,也要繼續賣人設來維持流量,壹旦人設崩了就會面臨過氣的風險。常見的款式有「好男人」「禁欲系」「硬漢」「小鮮肉」「清純少女」「仙」……

不過現在用在了虛擬形象上,有額外的好處體現出來了,虛擬形象不容易犯錯(比如出軌啥的),更容易掌控。

類似的還有初音未來,虛擬歌手。

很好奇,如果給虛擬形象插上 AI 的翅膀,將會是什麽樣子?

話說回來,「理想人格」不是只有「偶像」壹種用法,它還可以是人的某種寄托,壹種映射。比如「英雄」人格。比如羅永浩打假鬥士,西門子冰箱事件。比如網文寫作,經常會有人請求作者在小說裏給他安排個角色。

總結壹下, 通過賦予對象人性和人情味,可以影響人的態度,獲得他人的好感。

而可行的做法是,投其所好,制造典型形象。

這裏可以 利用屬於人的特征來實現擬人化

何以稱為人?

人有語音,有情感,有名字,直立行走……

擬人化也是從這些方面著手進行。

以上。

請大家在閱讀之後,試著想壹想,「擬人化」在各行各業中,有沒有更多的應用吧,歡迎與我探討~

本文也是在跟朋友聊天腦暴之後誕生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