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壹位皇帝碩德八剌簡介,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壹政權的最後壹位皇帝,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於上都。至正十壹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壹歲。廟號惠宗 ,蒙古汗號為“烏哈噶圖汗”。明朝為其上尊號為“順帝”,民間又稱其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1篇詩文
少年時代
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妥懽帖睦爾出生於西北察合臺汗國所屬的金山(阿爾泰山)壹帶。他是元朝周王和世瓎(後來的元明宗)的長子,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孫,其世系依次是真金(元裕宗)、答剌麻八剌(元順宗)、海山(元武宗)、和世瓎(元明宗),而妥懽帖睦爾的出生與成長也是伴隨著皇位之爭的腥風血雨。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海山(妥懽帖睦爾的祖父)駕崩,他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以皇太子身份繼位,是為元仁宗。按元武宗與元仁宗的約定,繼承仁宗皇位的是武宗長子和世瓎,但仁宗即位後卻反悔了,試圖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後來的元英宗)為皇太子,而把和世瓎封為周王,命其出
政治
至正更化
至正元年(1341年),元順帝起用脫脫當政,改元“至正”,宣布“更化”,歷史上稱為“脫脫更化”。脫脫的改革主要措施有:
1.恢復伯顏廢黜的科舉制度;科舉制起於隋朝,但元朝建立後直到元仁宗的時候才實行科舉制度。伯顏掌權後,為防止 *** 做官,下令廢止科舉。
2.設置宣文閣,恢復太廟四時祭;
3. *** 昭雪壹批冤獄;
4.開馬禁、為農民減負,放寬政策;脫脫上臺後,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種稅收,放寬了對 *** 、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間禁止養馬,脫脫上臺廢
宋帝之子
據權衡《庚申外史》記載,宋恭帝趙顯降元後受封瀛國公,後又奉忽必烈命令赴吐蕃為僧。當趙顯駐錫甘州的壹個寺廟時,趙王前來遊玩,憐惜趙顯年老又孤獨,贈了壹名 *** 女子(即邁來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生了壹個兒子,正巧當時還是周王的和世瓎途經此地,見寺上有龍紋五彩氣,便將該母子收為己有,這就是元順帝的出身。後來明代的袁徹又記載明成祖朱棣曾覽歷代皇帝畫像碩德八剌簡介,發現元順帝長得像極像宋朝皇帝,驗證了元順帝是宋帝之子的說法。 這壹故事在明代廣為流傳,被認為是宋朝德澤綿延、天道報復元滅宋室,才讓宋恭帝生了元朝的亡國之君。出現這種傳聞的原因,大概與元文宗曾昭告天下、稱妥懽
元順帝的詩文
贈吳王
元代:元順帝
金陵使者過江來,漠漠風煙壹道開。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無處不周回。
莫言率土皆王化,且喜江南有俊才。歸去丁寧頻屬付,春風先到鳳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