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去壹個地方旅遊時,我們首先會選擇當地的景點或品嘗當地的特產。略陽是壹個山區小縣。縣城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獨特的美景和美食。
略陽罐裝茶
我有幸參加了漢中市網信辦組織的“網絡名人看漢中”活動,第壹站就是略陽。
略陽是壹座美麗的小山城,整個縣城被雄偉的秦嶺環繞。站在縣城裏,經常可以看到山間雲霧繚繞,綠樹若隱若現,展現了略陽的美麗風光。
略陽有許多特色美食,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是“罐裝茶”。壺茶是略陽農村的傳統茶點。據說略陽在古代是白馬氐人也就是古羌人的東部領地,而壺茶就是古羌人的遺風。
在主辦方的帶領下,我們來到離縣城不遠的臥虎山莊喝罐裝茶。臥虎山莊在縣城以南3.5公裏處,沿著嘉陵江就可以到達。
臥虎山莊仍然以罐裝茶聞名,而且它離縣城不遠,所以每天早上來這裏喝罐裝茶的人相當多。
所謂壺茶,就是在陶罐中放入水,將茶葉放在火上煮沸,邊煮邊加入面糊,加入清油,並加入茴香、藿香、生姜、鹽、核桃、肉丁和雞蛋花等香料和調味品。當客人來到農村時,他們會煮這樣壹壺茶作為早餐,這肯定會提神醒腦。
我對臥虎山莊的罐裝茶有壹點建議。這裏的壺茶由主人煮好,然後端給大家。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制作成壺茶供客人自己烹飪,既體驗了壺茶的制作過程,又感受了古羌族飲食文化的精髓。我相信生意會更好。
略陽靈巖寺
喝完罐裝茶,我們從臥虎山莊出來,直接去靈巖寺。靈巖寺是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建在嘉陵江東岸的巖石上,非常壯觀。
據記載,靈巖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就略陽而言,我認為靈巖寺可以算是壹些有歷史文化和歲月的有趣景點。
略陽靈巖寺由兩個天然洞穴組成,兩個洞穴相鄰,寺內有梯田和大殿,均依山而建。站在靈巖寺中,妳還可以欣賞雄偉的秦嶺,它籠罩在群山之間的薄霧中,宛如仙境。看起來很美,讓人舍不得離開。
靈巖寺最有趣的是墻上的摩崖石刻,這是許多歷史名人過去訪問這裏的遺產。
據說在隋唐時期,這裏曾是交流活動的中心,許多軍事家、思想家和各種文人在靈巖寺留下了痕跡。其中有我們熟悉的李白、杜甫、蘇軾和吳道子,他們都為靈巖寺留下了傳奇故事。
據記載,略陽靈巖寺有100多處摩崖石刻,每壹處都凝聚著略陽的歷史,承載著略陽的輝煌過去。
在靈巖寺的最後壹個入口,據講解員介紹,從這裏將修建壹條玻璃棧道,通往靈巖寺後山的壹個天然洞穴,名為梅花洞。預計兩年後完工,到時候我們可以看壹看。
我認為如果這條玻璃棧道建在縣城的邊緣,比如南山和玉山之間,那就更好了。只要所有經過縣城的車輛都能看到它,也許它就會停下來爬上它。從靈巖寺到梅花洞修建的玻璃棧道基本上淹沒在綠植中,除非進行大量宣傳,否則沒有人會看到它。
在靈巖寺的展廳裏,有女皇武則天創作的四個字。據說武則天壹生創造了19個字,這四個字就在靈巖寺。
據傳說,武則天還是學生時,曾和老師壹起在嘉陵江上劃船。途經略陽靈巖寺時,她看到這裏群峰聳立,雲霧繚繞,十分震撼,於是和老師壹起來參觀靈巖寺。
在寺廟裏,她看到山洞裏有壹根頂天立地的玉柱,感到非常好奇,於是她過去擁抱玉柱,感受頂天立地的感覺,於是她在寺廟裏做了這四個大字。
廟裏的講解員說,這四個大字讀作“撐天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觀看我的視頻,聽聽講解員的精彩講解。
廟裏的講解員說,這四個漢字只有最後壹個字“冏”是真的,其他三個字早就消失了。我試過了,第二個也存在,因為單詞“吆“可以在手機上打字,所以只有兩種已經滅絕了,而不是三種。
略陽最早的交通規則,儀制秩序。
在靈巖寺內,還有壹塊南宋石碑“支壹陵”。它是記錄古代交通規則的摩崖石刻。在石刻上,有十二個漢字:“廉以避貴,少以避長,輕以避重,和以避來”。
這個“儀令”是壹部“交通法”,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代交通規則。石碑上記載的時間是南宋惜春八年,即1181年。
那麽刻在這塊石碑上的十二個大字是什麽意思呢?
(1)廉而忌貴:古代把人分為三等,即按等級劃分,等級低的人或車馬要忌等級高的人。當人們外出遇到官員時,他們必須讓路。
(2)避長避短:年輕人出門遇到老年人主動讓路。
(3)避重就輕:指的是輕裝上陣、輕裝騎行,路上遇到負重的人要讓路。
(4)避免:避免上坡。
可見略陽在古代還是壹條交通要道。
略陽寺
參觀完靈巖寺後,我們壹行人又來到了江神廟。江申寺位於縣城環城西路,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邊強古戲樓。
江神廟占地2000多平方米。寺內有大量的彩畫和木雕,大多反映了古代傳統文化、民俗、神話故事等。
據縣誌記載,江神廟始建於明代,清代重建。在古代,它是嘉陵江流域的重要碼頭,因此它也是船工、商人、儀式、祭祀和聚會的地方。
參觀結束後,江神廟美女講解員還唱起了當地小曲《摘個帶殼的核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