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驢打滾的來歷

驢打滾的來歷

驢打滾,是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壹,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制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面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由來傳說:

第壹種由來

據說有壹次,慈禧太後吃煩了宮裏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於是啊,禦膳大廚左思右想,決定用江米粉裹著紅豆沙做壹道新菜。新菜剛壹做好,便有壹個叫小驢兒的太監來到了禦膳廚房,誰知這小驢兒壹個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面的盆裏,這可急壞了禦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這道菜呈到慈禧太後的面前。慈禧太後壹吃這新玩意兒覺得味道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麽呀?"大廚想了想,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闖的禍,於是就跟慈禧太後說:"這叫'驢打滾'。"從此,就有了"驢打滾"這道小吃。

第二種由來

傳說清乾隆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亂後,把新疆的壹個維吾爾族首領的妻子搶到宮中作他的妃子,也就是香妃。

香妃被搶到北京後,日夜茶飯不思,乾隆急壞了,傳旨給禦膳房,說:如果誰能做出香妃愛吃的東西,不但升官,還賞銀千兩。這壹來禦廚們大顯身手,使出了看家本領,山珍海味,風味名吃,做了數千樣,但香妃連看也不看。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營的人給香妃做家鄉吃食送進宮。

話分兩頭說,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搶進宮後,也跋山涉水從新疆來到北京,藏身在白帽營裏,想方設法打聽香妃的下落。當他聽說皇帝下旨讓白帽營的人做壹樣好吃的東西送進宮去給香妃吃,覺得這是個聯系的好機會。於是就做了壹盤他家祖傳的自制點心江米團子,香妃見到這江米團子,就會知道是她丈夫來了。

江米團子送到宮中,太監問這食物的名字,於是就叫它驢打滾。宮女把驢打滾端到香妃面前,香妃壹見,睛睛壹亮,知道丈夫來了,便強打精神,夾起壹個,輕輕咬了壹口。

乾隆聽說香妃吃東西了,高興地不得了。下旨讓白帽營的艾買提天天做驢打滾送進宮來。從此,艾買提就天天做驢打滾送進宮來,驢打滾也就出了名。後來又流傳到了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