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壹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裏,用食物喚起我們若有似無的記憶。"因為這句話,姜老刀做了個短片還起了個拗口的名字《日食記》。
● 0 ●引子
在網紅泛濫的今天,《日食記》是怎麽在短視頻領域取勝的?壹個5-10分鐘的視頻又是怎麽在各個平臺獲得累計過億播放量,累積粉絲百萬的?
“日食記”的視頻在豆瓣平臺獲得了9.2分的高評分,僅次於9.3分的《舌尖上的中國》第壹季。壹個5—10分鐘的短片,怎麽獲得高評價的,“日食記”又是如何獲得千萬級A輪融資的?
讓我們從頭道來。
● 1 ●壹只貓當上了“CEO”?
2014年以前的姜老刀還是壹名影視工作室的小老板,養著幾個可愛的攝像和後期,為了不給加班費,姜老刀開始給他們做飯吃。也就是這壹年,姜老刀遇到了命中註定的壹只貓——酥餅。
(圖片來源:“日食記”)
流浪在外的酥餅被姜老刀撫摸了壹下之後,就抓著姜老刀的衣服摳著他的肉不松爪。就這樣,酥餅成功的入住到了姜老刀的工作室。
之後,出於對“在壹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裏,用食物喚起我們若有似無的記憶。”這句話的感情,姜老刀做了個短片還起了個拗口的名字《日食記》,就這樣,這個名為《日食記》的系列短片開始在網絡播放。
治愈系的視頻風格。留著胡子,圍著麻布圍裙出鏡做菜的姜老刀,渾身混搭著文藝範和江湖氣,做飯這件事在他演繹出來,倒像是壹種情感的表達方式。
幾期的小視頻,加上壹篇火遍豆瓣最大美食小組的帖子——《我的老板是個野蠻、有紋身的做飯大叔》。就這樣,日食記在幾周之內讓姜老刀的團隊擁有了第壹批十萬以上觀眾。
之後,他們成立了上海罐頭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罐頭場)。而酥餅大人,憑借高顏值和機智的反應,被戲稱為罐頭場的“CEO”。
今年壹月份“日食記”曾在某次采訪中透露,當時的粉絲數是35萬。但目前的粉絲數應該遠不止於此,最近幾篇頭條閱讀幾乎都超過了10W+。
● 2 ●“日食記”講什麽
“謝謝第壹時間關註我們的親生朋友,那些只回復點贊,不加我們的人,以後不跟他們玩了!”
2014年1月17日,“日食記”公眾號推送了第壹條信息。2014年06月09日,“日食記”推送了壹篇引發了廣泛關註的文章。
《第八回 ?貓背》
貓背,意思是弓著背的人。
在上海市盧灣區,有時可以看到壹位駝背老太太餵貓的身影。這裏的人,稱她為貓奶奶。本期《日食記 · 貓背》,記錄的就是這位老人的故事。
貓奶奶居無定所,她的夜晚,大多是蜷縮在超市的貨箱上渡過的。她把自己寥寥無幾的錢全都花在餵養野貓上,她是個愛貓愛到很難被世人理解的人。
這個故事,也成了第壹季裏面特別的故事之壹。它不再只是“日食記”創始人姜老刀的故事和感受,姜老刀也開始在別人的故事裏做自己的食物,讓更多人加入到視頻拍攝中。
之後,姜老刀拍攝了《孤獨的石鍋飯》、《酥餅的鮪魚蛋杯》、《[除夕]阿婆的肉圓》等視頻。
“日食記”總能從生活出發,把每壹種感受還原到食品。“日食記”裏的每壹種食物都會帶有壹種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壹種感情也可能是壹種場景。
《據說這個味道,跟異地戀最相似》:
大學時代有個同窗,她曾因工作緣故跟男友異地多年。我問起她當年的感想,她說也沒什麽,只是對方剛走的那段日子,她晚上睡覺總攥著手機。有壹天半夜,房間裏壹片漆黑,只有手上的手機屏亮著。那時明明很困了,但每隔壹會當屏幕半暗下來的時候,她都會掙紮著睜開眼,再把屏幕戳亮。她說,因為對於異地戀的人來說,這就像唯壹的光亮。因為這句話,我這次拍了壹個異地戀的故事,所做的拿破侖也帶壹點點的酸味。
(圖片來自於“日食記”公眾號)
“日食記”的視頻,在可操作性上很高,大家對著視頻基本上都可以做出來壹鍋美食而且,精致好看。
(圖片來源:“日食記”視頻截圖)
在沒有視頻的時候,姜老刀會拍攝做飯的照片發到微博,並且搭配上可愛的手繪圖片。
而酥餅貓,也成為了手繪教學的代言人。
“日食記”在欄目設置上分為做做飯、逗逗貓、我家店鋪三項。做做飯裏面可以查看到以往日食記的推送內容,而逗逗貓,則是講述酥餅貓和鏟屎官(姜老刀)的故事。從點擊數量來看,酥餅貓的人氣似乎高過姜老刀不少......
“日食記”觀眾主要聚集在1990-1995年出生的女生。這個群體剛剛步入社會,對社會充滿懵懂。而“日食記”就為他們營造了某種生活狀態。
所以在食材選擇上會接地氣,在鏡頭布景方面要求精致。在出鏡方面,“日食記”壹直保持壹個人出鏡(姜老刀自己),經常入鏡的酥餅也萌哭了少女們的內心。
(公眾號“日食記”截圖)
可行性高的操作加上“人格化”,日食記的成功並不是偶然。
● 3 ●“日食記”的商業模式是....
日食記的團隊從開始的幾個人到現在的三十人,分為制作部、新媒體運營和支持部門。日食記的盈利方面有電商和廣告。
在合作品牌商方面,姜老刀設了兩個標準,壹是商品調性和罐頭場相符,二是品牌商合作意願強烈,態度開放。迄今和罐頭場合作過的品牌包括星巴克、明治、松下和美的。
而電商方面,除了微信店鋪之外,姜老刀在淘寶也有自己的周邊產品店,商品主要是壹些日食記的特色產品。
相比掙錢,周邊產品對姜老刀的更大意義似乎是維持和受眾之間的關系。
(“日食記”店鋪截圖)
變現對日食記來說並非難事,但“日食記”似乎並不急於變現,創始人姜老刀說過:“現在電商競爭非常慘烈,哪怕巨頭也未必盈利,所以這是壹個燒錢的過程,對於日食記這樣的內容制作者來說,會更在意眼前的變現。至少靠目前的B端是非常穩定的方面,所以電商還是嘗試的階段。”
● 4 ●“日食記”的未來發展
在未來發展方面,“日食記”會進行細分。從橫向來看,下壹步除了美食領域的更加細分(如腦洞廚房、壹日壹食壹記、美食評測、少女甜點等),還會涉足更多領域。已經上線的《日食的旅行記》,獲得了許多關註。在未來,或許會跟線下旅行社合作推出相關旅行產品。
除此之外,日食記也計劃將日食記深化至網劇,並且簽約多名新晉藝人,著手大電影的目標,進壹步深化品牌。
創始人姜老刀在接受淺石創投采訪時候表示,“未來的互聯網內容將會是壹個碎片化的內容時代。我們將帶著無法替代的鮮明標識在貧瘠單壹的生活短視頻領域不斷延展和深化。通過食物、家居、身邊的人、物,換起深埋在每個人心底的壹絲記憶。如果說無印良品在我們的物質生活中,給人帶來的是淡然的溫暖。那麽我們則會在年輕人的精神領域中,讓大家像罐頭場壹樣去生活。”
看了這麽久“日食記”,應該餓了吧,來,我有爆米花,妳可以跟我壹起看片兒嗎?
人人都是自媒體。我們致力於做最專業的自媒體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