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回
劉備替關羽求情,孔明作罷。劉備派孫乾向周瑜祝賀,周瑜聽說劉備屯兵油江,以為劉備欲取南郡,與魯肅來見劉備。孔明稱,先由周瑜取南郡,若失敗,則劉備要取南郡。周瑜用五千精兵渡江。曹仁首戰告捷。
甘寧向周瑜獻計,先打彜陵。甘寧在彜陵被圍,呂蒙勸周瑜領兵去救,讓淩統鎮守。曹仁中計,被打退至襄陽。周瑜領兵回南郡,南郡已被趙子龍占領。
第52回
周瑜氣惱萬分,魯肅見孔明。孔明稱,荊州是劉景升的,他的兒子劉琦在壹天,就要守壹天,若是死了就退兵。此時,孫權召周瑜回兵,救合淝。馬良勸劉備把劉琦安放在荊襄,領兵依次奪取零陵、武陵、桂陽、長沙。
張飛與趙子龍抓鬮,趙子龍領兵攻桂陽郡,大敗趙範,期間趙範與趙子龍結拜,想把嫂子樊氏許配給子龍。趙子龍取桂陵。張飛領兵取武陵。
第53回
從事鞏誌射死武陵長官金旋,投降張飛。關羽攻打長沙。太守韓玄派黃忠迎敵。黃忠善於弓箭,力大無比。黃忠馬失前蹄,關羽義氣放走黃忠。第二日對陣,黃忠退到吊橋,用箭射關羽盔纓根上,報關羽不殺之恩。韓玄大怒,要斬黃忠。
孫權采用計策,讓戈定的弟兄後槽在張遼軍中做內應,放火趁亂襲擊。張遼將計就計,大敗吳軍,太史慈中了數箭身亡。荊州劉琦病死。
第54回
魯肅向孔明討荊州。劉備與魯肅立下文書,劉備何時取了西川,何時歸還荊州。此時,甘夫人去世。周瑜用計,為吳國太幼女招贅玄德為婿,孫權讓呂範說媒。諸葛亮交給趙子龍三條錦囊妙計。
第壹條,讓劉備拜見大喬小喬的父親,提起婚事,並讓隨從把婚事在南徐城說得滿城風雨。吳國太得知此事,大罵孫權周瑜。吳國太在甘露寺,看中劉備為女婿,喝退刀斧手。劉備在石頭上砍了兩劍,稱為“恨石”。幾天後,劉備與孫夫人拜堂。
第55回
孫夫人平時喜歡讓女婢舞劍,因此房中的侍婢都佩劍懸刀。周瑜不想弄假成真,就用美食美色迷住劉備。
錦囊妙計第二條:向劉備報告曹操率五十萬精兵攻打荊州。劉備以拜祭父母祖墳為由脫身,遭到周瑜攔截。錦囊妙計三:把周瑜的計策告訴孫夫人。孫夫人罵退徐盛,丁奉。諸葛亮安排船只在江邊接應,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金瘡崩裂,不省人事,孔明二氣周瑜。
第56回
周瑜、孫權兵敗大怒,欲攻劉備。張昭勸阻,稱不可。顧雍獻計,讓華歆到許都上表曹操,讓劉備做荊州牧,然後離間曹劉,乘虛而入。
曹操在鄴郡銅雀臺匯聚群雄,手下大將比拼射術,曹操謀士程昱識破顧雍的計策,封周瑜為南郡太守,重用華歆,讓孫劉相鬥。魯肅找劉備詢問何日攻打西川。劉備依孔明的計策放聲大哭。魯肅中計。
周瑜設計謊稱替劉備攻打西川,以作為嫁資換荊州,實則讓荊州不設防,乘虛而入。孔明看破周瑜計策,四面埋伏,三氣周瑜。
第57回
周瑜舊病復發,大喊:“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孔明來東吳吊唁,祭文悲痛萬分,吳中將士都被感動。孔明碰見龐統,相約輔佐劉備。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孫權見他相貌醜陋,桀驁不馴,誓不用他。劉備見龐統醜陋傲慢,龐統又不出示魯肅、孔明的薦書,就安排他當耒陽縣宰。
龐統不理事務,劉備派張飛去問責。龐統半日內處理了百日的事務,張飛臣服。周瑜新死,荀攸提議曹操先伐孫權,再伐劉備。曹操恐西涼馬騰乘虛而入。荀攸獻計,將馬騰誘入許都殺之。馬騰讓馬超守西涼,自己與二子引兵入許都。
第58回
陳群獻計,勸曹操征江南。劉備欲取西川,則不救孫權,則江南可歸曹操,荊州、西川也將歸曹操。曹操於是征江南。魯肅向劉備求救,孔明讓劉備與馬超結交,伐曹操,使其不能南下。
馬超得劉備書,與西涼太守韓遂興兵二十萬殺向長安,大敗長安郡守鐘繇。曹操命曹洪、徐晃守住潼關十日。曹洪魯莽,第九日失了潼關。馬超軍隊銳不可當,曹操脫掉紅袍,隔斷長髯,用旗角包頸倉皇逃竄。
徐晃獻計,叫人暗渡蒲阪津,截斷西涼退路,曹操攻河北。馬超知曹操渡河,韓遂獻計,等渡河壹半時襲擊。許褚拼死保護曹操渡河。渭南縣令丁斐以牛馬引開西涼兵,曹操封其為典軍校尉。曹操渡河,馬超連夜劫寨。曹操料定西涼劫寨,設下埋伏。
第59回
馬超屯兵渭口,日夜分兵,前後攻擊,並派兵燒毀曹操車馬、糧草、河寨。終南山婁子伯向曹操獻計,趁天寒,用水潑沙土築城。許褚裸衣戰馬超,曹軍大亂,馬超直取曹操,曹軍趁虛攻下河西營寨。
賈詡獻計給韓遂送去於機要處塗抹的書信,離間馬超韓遂。馬超砍去韓遂左手,曹操懸賞馬超首級。馬超退兵。曹操回長安,獻帝迎接,詔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驚動漢中張魯。張魯欲稱王,抗拒曹操。閻圃獻計:先取西川為本。益州劉璋得知此事大驚。
第60回
張永年向劉璋獻計,請曹操出兵張魯。曹操退馬超,每日宴飲。張永年面目醜陋,言語沖撞,曹操不滿。楊修驚嘆張松(永年)之才。張松與曹操於西教場觀操練,盡揭曹操短處,曹操大怒。張松連夜出城,趙子龍迎接張松至荊州。
劉備接待張松三日,長亭送別,潸然淚下。張松回稟劉璋,讓法正、孟達出使荊州,聯合抗張魯。於是,孔明守荊州,龐統往西川。劉璋欲出涪城迎劉備,黃權力勸不成碰落門牙,王累倒掛城門進諫,最後自斷繩索,撞死於地。龐統勸劉備殺掉劉璋,奪取益州。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壹,是中國第壹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誌通俗演義》(又稱《三國誌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誌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整個故事在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的歷史大背景下展開。東漢末年,皇帝昏聵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壹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
袁紹和曹操領眾諸侯以平“十常侍之亂”為名沖人皇宮,漢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慌亂出逃。在各路諸侯爭相尋找劉辯和劉協的過程中,原屯兵涼州1的董卓因救駕有功隨即掌控朝中大權,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
生性殘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發多方憤然。曹操假借聖旨之名,召集群雄聯合討伐董卓,迫使其挾漢獻帝至長安。董卓後被其義子呂布所殺。
此後,袁紹欲謀長沙太守孫堅手中的傳國玉璽,孫堅在逃避途中遭荊州劉表所襲而兩相結怨。孫堅在後進攻荊州之時死於戰中。與此同時,袁紹與公孫瓚在河北地界爭鬥,爆發界橋之戰。曹操廣泛招賢納才,劉備不斷擴充實力。此時,群雄逐鹿中原的雛形初成。
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於許昌建都,並運用權謀除去了呂布、袁術等人。在其後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繼而壹統北方,為此後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江東,孫堅之子孫策多年苦心經營,終於稱霸江東六郡八十壹州。孫策亡故後,其弟孫權繼業。孫權在周瑜等人扶持下,為吳國的建立積聚了強大的實力。劉備則與關羽、張飛二人桃園結義,***同立起輔佐漢室的大旗。劉備在汝南遭劉表戰敗,投奔荊州劉表。而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足智多謀而又心懷天下的諸葛亮輔佐。
曹操統壹北方後開始舉兵南征,矛頭直指荊州和江都。此時,劉表亡故,其長子劉琦守江夏。次子劉琮接管荊州,後投降曹操,荊州於是落入曹操受眾。面對曹操南征之勢,劉備遣諸葛亮往江東與孫權結盟。
諸葛亮憑借機智在江東舌戰群儒,最終促成孫、劉聯軍,並在赤壁之戰中通過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壹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大破曹軍,譜寫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篇章。
赤壁大戰過後,劉備、孫權轉而互爭荊州。孫權遣魯肅向劉備討還荊州,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諭下多次推辭。周瑜向孫權獻計,欲騙劉備前往東吳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妻,進而扣留劉備,威逼諸葛亮以荊州換之。
不料周瑜的計謀都被諸葛亮屢屢識破,致使其“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終在諸葛亮的譏諷中嘔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周瑜死後,吳軍忙於與曹軍開戰。劉備則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打敗劉璋,奪取西川,並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自封漢中王。
至此,天下大勢抵定,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劉備在巴蜀稱帝,國號蜀漢;曹操稱霸中原,後由其子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孫權則坐鎮江東壹方。
後東吳與曹魏修好,孫權受封南昌侯。東吳大將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奪取荊州。此時正在攻打樊城的關羽不得不退守麥城並在突圍過程中被擒。關羽寧死不降而被孫權斬首。張飛亦被部下範強、張達所殺,劉備痛心疾首。
孫權繼而拜陸遜為大都督,大敗蜀軍。劉備在率敗軍撤至白帝城之時病倒,並在臨終前向諸葛亮托孤。曹丕此時趁機聯合東吳、南蠻、羌族和蜀漢降將孟達進攻蜀國。諸葛亮派出馬超、趙雲等猛將把守關口,又派出李嚴,鄧芝等人說服孟達與東吳。諸葛亮則親領大軍七擒七縱,平定了南蠻孟獲之亂。
後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諸葛亮六出祁山,決心為劉備完成匡復漢室的遺願。在此其間,諸葛亮收復姜維並以己平生所學相授。諸葛亮最終因操勞過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維繼承諸葛亮遺誌,繼續興兵抗魏卻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閬中。
魏將鄧艾趁蜀國內亂之際發兵進攻,蜀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至此滅亡。姜維在司馬昭的圍攻下身負重傷,拔劍自刎。東吳孫權死後,內亂不止,吳主孫亮被獨攬大權的孫琳所廢,孫休被立為帝。孫休聯合老將丁奉除掉孫琳將大權奪回手中,但東吳此時也已呈現大江東去之勢。
在魏國,曹睿死後曹芳繼位,司馬懿從曹爽手中奪得兵權。後曹芳被廢,司馬兄弟立曹髦為帝,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大權獨攬。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為晉,魏國滅。吳國最終被西晉所滅。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戰亂終於在此劃下句點,西晉開拓了中國歷史上又壹個大壹統的局面。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壹部文人長篇小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