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攝影的人,基本上都深知攝影的重要性,沒有光線沒有構圖的作品,可能也稱不上是“攝影作品”,只能稱為“拍照照片”。但是,美食評論人的美味主旨,真的就是在“美食攝影”上嗎?
攝影講究布光,光線是攝影的靈魂。沒有壹個好看的美食照片,的確會缺少那麽壹點點的吸引力。但是個人認為,美食評論人的主旨應該是美食,接著是評論,最後才應該是攝影啊!換句話也可以說,美食評論人最重要的主旨是品嘗美食,接著才是評論和攝影。不是說評論和攝影不重要,是相對來說,第壹時間品嘗美食更加重要。趁熱吃,才是對廚師的尊重!
有些人可能對“食物美”存在著壹些偏見,讀壹些小清新的文字、看壹些日系廣告,城市角落裏的小資咖啡館裏點壹杯拉花摩卡或者法國餐廳裏點壹個普羅旺斯燉菜就算是高級了。但是這只是“看起來很高級”而已。也有人喜歡在餐廳,拿起大巨頭的數碼單反對著壹份叉燒包擺個10分鐘的POSE拍拍拍,甚至“發明”出了用筷子兩頭搛起饅頭逼出裏頭芯子以彰顯“飽滿”這種拍照方式,為的就是讓照片好看點來“騙人”。對的,這個第壹印象看起來的確是非常美。但是人走茶涼,顧客朋友壹來看到實物並不是照片上的樣子,也不是拍美食評論裏所說的味道,這樣的美食評論還有意義嗎?這樣的美食作品還有意義嗎?不禁讓人思考,作為壹個美食評論人,美食攝影作品真的是這麽重要嗎?——菜早就已經涼了!
有個玩攝影的美食評論者曾在其公眾號發過這段話:
“我朋友圈裏有許多攝影師,其中有很知名的藝術家,當然大部分是自定義的野生藝術家。不知道什麽時候私房火了,目露兇光、荷爾蒙充盈的少年紛紛喜提相機,狼性加入。但是在鏡頭背後壹條條勃起的生殖器構築著照片的“故事性”。舉著環形閃的暮年老法師攜著年輕攝影師,全幅鄙視殘幅,德系鄙視日系。現場拍照三分鐘,回家修片兩小時,導出照片,磨皮、液化、明眸、瘦腰、提胸,使各種“毒、德味、大師、學習了”撲面而來......”
這壹切仿佛都是壹氣呵成,都有模板,都有套路。但是看得多了,有時候也會厭惡。就如同商業模式的婚紗照,每對情侶的照片都是壹樣的,就像只是換了壹個頭的作品......美食,應該有其特點,通過語言文字有獨特的“評論見地”才足以吸引到人。而不是說每個美食評論人都必須要提供光線布局超級完美的攝影作品,都必須要千篇壹律。當然,不是說提供了完美的美食攝影作品不好,只是在品嘗美食面前和評論美食面前,美食攝影作品顯得就沒有這麽多的重要了。
作為“美食評論人”,個人覺得,應該要區分好“美食評論人”和“美食攝影師”之間的關系。前者,在熱騰騰的食物被搬上桌面的時候,第壹反應,應該是有嗅覺視覺聯動味覺神經的反應,在聞香和品嘗的時候大腦中已經有了相應的描寫的詞句,這才是美食評論人的真實的第壹反應,這才對得起廚師,對得起食物,對得起美食評論人的稱號,畢竟不是單純的把照片做壹個商業的推廣,而是通過語言文字搭配照片來做“美味”的推廣;而後者,才是商業的,需要想好構圖和光線,只需要壹心想著如何推廣其拍攝的“照片”,通篇美食評論都只用“好吃”兩個慣用的字眼來搪塞讀者。前者才可能是美食評論人;後者只可能是美食攝影師,無法和“美食評論人”專業的評論態度沾邊的美食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