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這樣做過飯的人,至少也有三十歲以上了

這樣做過飯的人,至少也有三十歲以上了

小時候,

鄉愁是壹盤美味的佳肴,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壹邊濕濕的被角,

我在這頭,

家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壹張泛黃的車票,

欣喜在這頭,

盼望在那頭。

而現在,

鄉愁是壹片廣闊的土地,

我在這頭,

親人在那頭。

作者:陳家貝,他的鄉愁,道盡了初離開父母時的心情,長大後對家鄉的壹片情懷。

而我對鄉愁的懷念都寄托在廚房。

我們那裏管這個叫“鼎罐”,四周邊上還有四個小耳朵,方便人們使用,因外形像鼎得名。有的人家是在地上挖壹個坑,就在地上生火做飯,這個叫“地火爐”。而有的專門用壹間房子,中間用黃泥巴壘成壹個臺面,生火做飯就在這臺面上,周圍用木頭做壹個架子,還全部用木板做成地板,吃飯的時候壹家人就拿小板凳坐在木地板上面,圍在臺面周圍成壹圈,特別是冬天很暖和,這樣的廚房,我們叫“火爐房”。

燒水做飯都可以,就壹個架子,來不及的時候,還可以把水壺放在邊上,這樣也可以把水加熱。

小時候沒有錢買牛奶,很喜歡煮飯的時候多放點水,等米飯燒開後,就打鍋裏的米水加點白糖喝,有糯香味,而且這個水很細膩光滑,比牛奶還要好喝,現在都是電飯鍋煮飯了,二十多年沒喝這個了,很是懷念。

等水燒幹後就把鍋端下來,放在邊上用文火受熱保溫。

飯鍋端下來之後壹定要控制好火候,不能過大,火太大了很容易糊鍋,就跟這種情況壹樣,飯都燒黃掉了,小時候因為這種,沒少被挨罵。

這個是最愛,壹家人都喜歡吃的鍋巴,香噴噴的,很脆有嚼勁,最喜歡兩塊夾起來,中間放菜,這樣吃起來很有像吃面包,還有肉夾饃的感覺,自我感覺比這兩種都好吃。

這種廚房生火是壹件很麻煩的事,遇到下雨天氣,柴火潮濕很難把火生著,而且必須要要配上這獨有的“吹火筒”,這是生火的標配。

這應該是陜北壹帶的土竈,簡陋的竈臺就能撐起壹家人的夥食,能夠看得出來當年的生活多麽不易,現在也有這種竈臺,但是比這個美觀很多,最起碼臺面都貼有瓷磚,打掃方便很多。

要是選擇口感,我還是選擇以前這樣的做飯方法,只因為它做飯香。

還記得妳第壹次出遠門打工嗎?

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們,父母在廚房討論著自己孩子過年啥時候回家,出去壹年了,也不知道是胖了還是瘦了,老父親用火鉗整理了壹下火堆,意味深長的說,能帶個女朋友回家就好了,兩夫妻議論著,再加點柴,把這臘肉熏幹壹點,等他回來就吃了。

鄉愁也許是壹張車票,父母在那頭,我在這頭。

鄉愁或許是壹部電話,父母在那頭,我在這頭。

往期回顧:

追憶八十年代的街頭小吃,妳吃過幾道?

九十年代的這些零食,妳還記得幾款?

沒有吃過這幾種 美食 的人,童年是不完整的

碼字不易

若不嫌棄

評論轉發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