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黃河戰略”核心示範區鄭州“被圈”了!

“黃河戰略”核心示範區鄭州“被圈”了!

鄭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示意圖

鄭州市發改委供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克

鄭州要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核心示範區在哪裏?起步區怎麽建?

65438 2月8日鄭州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辦公室召開《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發展規劃》)和《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起步區建設規劃》)

核心示範區

面積約1200平方公裏。

《總體發展規劃》明確了核心示範區的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空間格局。

規劃範圍

鄭州市沿黃地區:東至中牟縣狼城崗鎮,西至鞏義市康店鎮,南至連霍高速公路,北至黃河主航道中線。

三大功能定位

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

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黃河歷史文化的主要標誌

七項重點任務:綠色基礎建設、科學重建和保護沿黃生態系統。

寧河安瀾將努力打造全國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典範。

追根溯源,講好鄭州黃河故事——汴洛國際黃金旅遊帶

開放合作培育戰略創新資源加快經濟動能轉換

幸福民生,精致品質,宜居生活之地,展現北方城市風采

協調加快構建安全、智能、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

聚焦突破,立足當前謀劃長效創新機制建設起步區

核心示範區啟動區

面積約210平方公裏。

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委委員、三級調研員王新田表示,啟動區是鄭州核心示範區率先開工建設的重點區域。啟動區建設方案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樣板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和國家文化展示區、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融合創新示範區、世界級宜居城市示範區的功能定位。科學規劃了起步區重大空間分區、重大文旅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的功能布局,為該區域成為鄭州實施黃河戰略的集中展示區提供了路線圖。

規劃範圍

第壹條線路從桃花峪至花園口,東至鄭州市花園口東107國道,西至連接天倫大道的鄭雲高速公路,南至連接索徐河至北四環的連霍高速公路,北至黃河中線。

十項重點任務

首先是營造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

二是保護和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三是全力保障黃河安瀾健康

四是構建海綿生態水系。

五是建立高質量發展動能體系。

六是塑造城市鮮明特色。

七是提供高質量共享公共服務。

八是構建綠色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

九是建設綠色智能基礎設施。

十是構建現代安全保障體系。

功能布局

“三帶”:黃河生態帶、大運河文化帶和京廣走廊綠色文化景觀帶。

“三軸”:黃河文化展示軸、運河文化體驗軸和城市功能拓展軸。

“六區”:邙山區、黃河灘區、滎陽老城區、運河新城區、黃河國家博物館區和大河村區。

作為啟動區的主要區域。

惠濟區這兩年做了哪些工作?

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趙表示,2020年惠濟區出臺啟動區建設專項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統籌設計生態保護、產業布局、文化傳承等發展規劃。深入推進黃河灘區綜合整治,退出漁業養殖6200畝,恢復濕地6500畝,栽植綠化樹木22萬余株。

在項目支撐方面,惠濟區累計謀劃實施重大項目13個,完成投資97.5億元。

S312鄭州最美沿黃公路鄭州界改建工程於今年5月1日建成通車。

黃河國家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35畝,總建築面積約102萬平方米。自2008年7月65日正式開工以來,地下室已基本封頂。

黃河灘區公園規劃約44平方公裏,總投資35.2億元。建成“九縱三橫”彩色慢行道路27條66公裏,南堡頭廣場、海上廣場、吳輝浮橋廣場3個觀景節點全面建成開放。

《總體發展規劃》提出,打造國家高質量區域增長極。

鄭州要做什麽?

對此,鄭州市發改委發展規劃處處長王春濤表示,“十四五”期間,鄭州將聚焦創新發展,加快培育新動能。以自創區為引領,以中原科技城為帶動,加快嵩山實驗室、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等實驗室建設,著力打造壹流創新平臺。

聚焦實體經濟,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打造全市電子信息“壹號”產業,加快發展汽車、裝備制造、現代食品、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低碳環保、網絡信息安全等新興產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北鬥應用、量子信息、基因技術、區塊鏈、氫能等未來產業。

聚焦開放突破,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繼續加快機場三期、高鐵南站、小李莊客運站、薛顛鐵路物流基地、通航產業示範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化鄭州與盧森堡戰略合作,加快鄭州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項目和陸路口岸第二節點建設,探索“跨境電商機場陸港通郵”運營模式,拓展海鐵聯運班列線路,增強鄭州“四條絲綢之路”新優勢。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建設。加快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碳中和”。加快節水型城市建設,深化實施“四河共治”,抓好南水北調坎農集調蓄、黃河剛性護岸、金水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著力構建超大城市水安全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