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塵仆仆回到家,慌慌張張的侄媳婦與我撞了個滿懷。我問她幹嘛急匆匆,說是正在揉饅頭。我突然想起了母親蒸饃時常順便做盆面辣子,於是便壹時心血來潮地對侄媳婦說:“咱們試著做個面辣子,咋樣?”
“好嘞!”侄媳婦爽快地答應了。接下來我便模仿母親的樣子攪面糊放調料打雞蛋,攪勻後放入蒸鍋裏。經過四十多分鐘的漫長期待,面辣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嘗了壹口,有點鹹,似乎又缺少點什麽,再嘗壹口,細細品味,感覺不好吃了,不是記憶中的味道了。
要是母親還活著該有多好,可惜母親已經離開了我們,但她做的面辣子是我們小時候的美食,難以忘懷的味道,不可抹去的味道。
母親有壹手好廚藝,在那“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的年代,母親用她那壹雙纖細的巧手把黑不溜秋的紅薯面做成各種舌尖上的美味來滿足我們的味蕾,紅薯葉和紅薯桿也被母親加工成早餐和晚餐的美味佳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各家的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改善,人們終於吃上了白面饃。在那時,隔上壹周,母親就蒸上壹鍋虛騰騰的白面饃,有時,為了改善夥食,調換味口,母親又順便做了壹道全家人都愛吃的調味品——面辣子。
母親做面辣子的方法十分簡單,先將盆裏加上面粉、辣椒面兒和調料,撒上適量食鹽、少許食用油和清水,最後再打壹個雞蛋,攪拌均勻後,上蒸籠和饅頭壹起蒸,四十分鐘後就成熟出鍋,這時候饃蒸好了,冒著熱氣、黃亮亮的面辣子也做好了。做好的面辣子用筷子攪壹攪就可以吃了。把剛出鍋的白面饃饃掰成小塊,沾著熱氣騰騰的漿糊狀的面辣子,吃上第壹口,壹股辛辣的味道,瞬間湧上心頭,吃上第二口,味道鮮美,唇齒留香,沾完壹個饃,頭上微微出汗,渾身通透,滋潤無比。有壹次,吃飯慢的妹妹望著空空的盆子抹著眼淚說:“我還要吃!我還要吃!”壹旁的母親忍不住笑著說:“喜歡吃了明天再做。”我原以為母親只是隨便說說而已,想不到第二天晚上母親果真又做了誘人的面辣子。
母親用濃濃的愛做的面辣子,細品起來是美味,回味起來是壹種讓家人永遠懷念的味道。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母親又增添了做面辣子的食料。記得暑假的壹天,晴空萬裏,天上沒有壹絲雲彩,太陽把地面烤得滾燙滾燙;樹上的知了“熱啊,熱啊”不停地叫著,似乎這樣能為自己解暑。午飯後,洗了碗的母親熱的受不了了,手執蒲扇到樹蔭下乘涼。大約三四點鐘,工作在外的弟弟突然像天使壹樣出現在母親面前。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子,母親高興得合不攏嘴,連忙問他晚上最想吃什麽,弟弟不加思索地說他很想再嘗嘗母親做的面辣子。對母親而言,弟弟的話就是“聖旨”,她趕緊放下扇子,壹溜小跑去街上割肉買菜。不到半個小時,母親就趕了回來,毒辣的太陽把她的臉曬得黑紅黑紅,汗水濕透了衣服,可母親顧不上歇息,僅僅擦了壹把臉上的汗,就壹頭紮進廚房裏忙活起來。她先把肉垛成細肉末,又切了豆腐塊、香菇絲和木耳絲,把它們放在早已調好的面糊裏,然後又添加了調料、辣子丁及青蒜苗段,攪拌均勻後,隔水放入鍋中開始蒸。
母親說,做這道菜要記得放蒜苗或蒜片,否則就會失敗。另外,面糊的稀稠掌握的不好,或者不隔水蒸,做出來的味兒都不好,吃起來像喝漿糊壹樣,看來,做面辣子還真有壹番學問。
那天晚上,在灑滿月光的溫馨小院裏,我們全家再壹次美美地享受了母親做的面辣子。長期輾轉於沿江壹帶的父親說,每次吃母親做的面辣子,就有暖暖的家的味道。最小的弟弟感嘆道,他走南闖北,吃過的美食不計其數,卻唯獨對母親做的面辣子情有獨鐘,因為這道菜不僅包含了令人懷念的家鄉的味道,而且也有著母親的味道。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我們壹家人做夢也想不到,那竟是弟弟在家吃的最後壹頓面辣子。在弟弟走後的好長時間,母親壹直沈浸在悲痛中難以自拔,很自然,面辣子這道美食母親再也無心去做,直到二年後,母親漸漸走出了悲傷,那道小吃才再次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
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家戶戶都富裕了起來,五花八門的小吃越來越多,面辣子漸漸成了餐桌上即將消失的美食。可是,不管四季怎樣變換,歲月如何流逝,母親做的面辣子始終是我記憶中難以忘懷的壹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