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小籠包可以去嘗嘗,其他都是全國各地的美食了
杭州:
杭州傳統名菜:
首推“西湖醋魚”是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如今烹制西湖醋魚最為有名的是孤山南麓的百年老店“樓外樓”。西湖醋魚,又稱"叔嫂傳珍",傳說是古時嫂嫂給小叔燒過壹碗加糖加醋的魚而來的。選用體態適中的草魚,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裝盤後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
其次“杭州醬鴨”選用當年飼養成熟的肥壯鴨子,經先腌後醬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富有回味,是壹道佐酒佳肴。鴨子先腌後醬,肉色棗紅,芳香油潤,鹹中帶鮮,富有回去味,是杭州傳統的風味名菜。
再有“幹炸響鈴”它系用優質豆腐皮裹入裏脊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若裹入筍末、香菇末及馬鈴薯泥,則成為素食者喜愛的“素響鈴”。
“東坡肉”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燜制此菜,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是杭州傳統名菜。
下面的是杭州特色小吃: 貓耳朵(壹種面點,每個有指壓蓋那麽大,最考究廚師的手藝了)、小雞酥 、片兒川面 、蔥包檜 、杭式榴蓮酥 南方迷宗大包、吳山酥油餅。妳可以去知味觀連鎖店去嘗嘗,吳山廣場西湖邊都有分店。
紹興:
老酒,臭豆腐,紹興腐乳,麻鴨,香糕,梅幹菜燒肉算是很受當地百姓歡迎的壹道家常菜了。另
外醬制菜肴也是小有名氣,如醬鴨、醬鵝、醬菜等。還有與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孔乙己緊緊聯系在壹起的茴香豆,早已成為遠近皆知的紹興地方小吃。
寧波:
海鮮是當地最特色的,妳可以去品嘗海鮮大餐了。
烏鎮特色小吃:薰豆茶
薰豆茶又稱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的加工制作:首先要選上好的嫩毛豆,必須是秋季的晚黃豆,以香粳豆為佳。將新鮮晚豆在淡鹽水中煮到半熟,撈出,瀝幹,然後盛在鐵篩中,架在炭火上烘薰。烘薰的必須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則染煙火氣和煤氣...
烏鎮羊肉
桐鄉是湖羊的主要產地,用湖羊肉作原料燒制的紅燒羊肉是這壹帶的傳統菜肴,而尤以濮院、烏鎮燒制得最為出色。
三珍齋醬品
三珍齋醬雞選用本地農民當年放養的土種雌雞作原料。加工時整體燒制,原汁浸燒,三次出場;再放入上等醬油、黃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浸燒;出鍋後又得塗上壹層麻油,方告完成。這樣烹制成的醬雞,外觀醬紅油亮,入口脆嫩鮮美,後味無盡。
三白酒
三白酒何謂三白?《烏青鎮誌》說得明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
姑嫂餅
姑嫂餅油潤麻香,入口酥松脆糯,鹹甜適中,不膩不寡,充滿鄉野滋味,但不粗礪。 姑嫂餅在烏鎮至少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了
蘇州:
歌謠傳唱:“姑蘇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軟酥糯。生煎饅頭蟹殼黃,老虎腳爪絞連棒……”
蘇式鮮肉月餅
南方人少有不愛蘇式月餅的,看起來金黃油潤,吃起來皮層酥松,口味甜鹹多樣。甜餡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鹹餡料有火腿、蝦仁、香蔥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無窮的,恐怕還是鮮肉月餅。老字號的攤位前,常年都能見到等待月餅出爐的隊伍,中秋佳節更是供不應求。
品嘗法門:最要緊是皮薄餡大,酥層清晰不亂。
楓鎮大面
鮮有壹碗面,會像楓鎮大面這樣帶給食客撲鼻的酒香,因為吊湯的時候除了常見的肉骨、鱔骨外,還加入了酒糟和螺絲。澆頭是壹塊燜肉,但也和普通的燜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復雜,且燜制時不能放醬油,純粹靠鹽調味。於是,燜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湯鮮滑,酒香醇厚。
品嘗法門:只在立夏到立秋兩個節氣之間供應。老蘇州人總說,炎炎夏日,吃壹碗雪白大面,出身大汗,自會覺得腋下生風。
紅白湯奧竈面
紅油爆魚面,白湯鹵鴨面,嘗過奧竈面的人,多半難以忘懷那湯清面爽、澆頭醇美的獨特風味。胥城大廈的國家級餐飲大師潘小敏十多年前親赴昆山奧竈面館學藝,讓正宗奧竈面落戶蘇州,且不斷改進配方和口味,湯水更精致,滋味更豐厚,澆頭除爆魚、鹵鴨外,還添了燜肉和野生蝦仁
雞頭米羹
蘇州人吃“水中人參”雞頭米有很多講究。壹是要吃南塘的雞頭米,質量最好;二是買少量,壹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帶著水的氣息的新鮮味道;三是壹定要趕在中秋時節吃,壹旦錯過,就只能眼巴巴地等來年的上市了。
蟹殼黃
蟹殼黃,形如蟹殼,色如蟹黃。蘇州人嗜茶,舊時茶館裏,點單率最高的兩種茶點之壹,即是蟹殼黃。在曾經物質匱乏的年代,極偶爾的,能把蟹殼黃當作早點心,那種齒頰留香的感覺,註定要成為美好的永恒。頗受人喜愛的傳統茶食中,椒鹽味的襪底酥也是壹道。小小酥餅,做工考究,壹層層薄如蟬翼,真正見功夫。
魚味春卷
蘇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稱壹絕。廚師壹手持鍋,壹手抖動面團,壹掀就是壹張,幹凈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紙,圓如鏡,透明柔軟。魚味春卷,顧名思義,用鱸魚肉輔以蝦仁制成餡心,魚味濃郁,“魚米之鄉”的地方特色鮮明。
油氽緊酵
“氽”是流行於江浙滬壹帶的烹調術語,又稱浸炸;緊酵,指用酵量少,蒸後緊實,氽後外脆內松。蘇州人更樂意稱它“興隆饅頭”,含興旺發過之意。也正因著這份美好的含義,故在冬令上市,作為春節親友間的饋贈吃食,往往供不應求。
小餛飩
小餛飩是江南人家最尋常可見的小點。幾乎透明的皮薄如縐紗,中間透出壹點粉紅色的肉餡,盛在最常見的白瓷湯碗裏,清澈的湯裏撒上些碧綠生青的蔥花蒜葉、嫩黃的蛋皮絲,又或再添少許紫菜和蝦皮,湯鮮味美,意猶未盡。
推薦餐廳:鳳凰街集貿市場旁的餛飩店
品嘗法門:小餛飩湯水的滋味至關重要,久熬而成的骨頭高湯,鮮得眉毛都快掉下來。江南的味道全在這壹碗小餛飩裏了。
估價:3元/份
糖粥
“篤篤篤,賣糖粥”的兒時童謠深入人心,糖粥的軟糯香甜也同樣令人難忘。蘇州的糖粥是頗有名氣的,加了赤砂糖的糯米粥先盛入碗中,表面撒壹層紅色豆沙,有紅雲蓋白雪之美。吃時拌勻,入口熱、甜、香、糯。
品嘗法門:最傳統的蘇州糖粥裏,紅色的豆沙是由蠶豆和紅糖水制成,而非赤豆燒成。
估價:3元/份
酒釀餅
春節壹過,街上就開始彌漫起酒釀餅酸甜芬芳的滋味。酒釀餅,是春天時令的蘇式食品,只賣壹季。外觀形似小月餅,餡料有豆沙、芝麻等。尤其是玫瑰餡,白皮紅瓤,似要滲到皮上來。趁熱咬壹口,噴香、酸甜、脆嫩,皮軟、餡甜、味糯,有壹種餅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