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我國10大“另類美食”是什麽?

我國10大“另類美食”是什麽?

美食,顧名思義就是美味的食物,我國幅員遼闊,因地理、氣候、習俗、特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正所謂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好多當地的美食小吃只有本地人喜歡,外地食客第壹次會有些不習慣,但也有壹些美食在當地乃至全國都非常出名,但本地人卻很少去吃,下面就來看看我國10大?另類美食?,味道美味,但大多數只有外地遊客去吃。

1、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制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幾十個品種。但有意思的是,天津的本地人好少有吃狗不理的包子,往往都是旅遊團或壹些外地食客慕名而來,總體評價味道還是可以,就是價格太貴了,包子本身就是接地氣的大眾食品,即使有著百年的字號,當脫離了大眾消費,落寞那就是遲早的事了。

2、北京全聚德烤鴨

全聚德烤鴨歷史悠久、蜚聲中外的全聚德烤鴨采用掛爐、明火燒果木的方法烤制而成。烤鴨成熟時間為45分鐘左右。其成品特點是,剛烤出的鴨子皮質酥脆,肉質鮮嫩,飄逸著果木的清香。鴨體形態豐盈飽滿,全身呈均勻的棗紅色,油光潤澤,賞心悅目。配以荷葉餅、蔥、醬食之,腴美醇厚,回味不盡。早年間的全聚德烤鴨真的不是壹般人能吃得起的,只有壹些達官顯赫才能吃得起,現如今北京人很少有吃全聚德的烤鴨,主要是價格太貴了,還要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務費,往往都是壹些遊客前來品嘗,就如同狗不理包子壹樣,美食質量沒的說,但是脫離了食材本身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買賬的,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3、江蘇蟹黃小籠包

蟹黃小籠包,又名加蟹小籠包,是江南地區傳統名吃,發源地是江蘇常州的南河沿,於上世紀初傳入上海等地。經過歷代廚師的不斷研究、改進,技術越來越成熟,風味更加突出,名聞江、浙、滬壹帶以及香港、東南亞地區,是常州的標誌性旅遊商品,這壹款當地美食也是價格出奇的貴,本地人很少去吃,主要食客都是壹些遊客前來光顧。

4、切糕

切糕是瑪仁糖,在新疆外地區民眾在不知道名稱的情況下根據販賣時的特點所賦予的名稱,是壹種新疆維吾爾族民眾采用傳統特色工藝,選用核桃仁、玉米飴、葡萄幹、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棗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切糕的歷史悠久,早在絲綢之路時期,新疆是國內外商隊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補給站。現如今本地人很少有購買這種美味,主要都是銷售給外地遊客,切糕的分量很重,所以購買時不要憑感覺估計重量。

5、哈爾濱紅腸

哈爾濱紅腸,原產於東歐的立陶宛,中東鐵路修建後,外國人大量進入哈爾濱,也將紅腸工藝帶到了哈爾濱,其成品鮮香糯嫩,鮮美可口,與香腸相比,顯得不油膩而易嚼,帶有異國風味,很受消費者歡迎,哈爾濱紅腸只是壹個統稱,在哈爾濱有好幾個生產紅腸的廠家,本地人多數人愛吃商委的紅腸,前店後廠,只收現金,全市就壹家店鋪,每天限量。壹部分吃秋林紅腸,而且只到位於果戈裏大街的秋林公司去購買,還有壹些本地人吃哈肉聯的紅腸,基本上就這三類。外地食客往往都是在市區的熟食店或者在火車站打著哈肉聯、秋林、商委旗號的店購買,這些都是假冒的,本地人從來都會在這些地方購買紅腸。

6、北京炸醬面

老北京炸醬面是壹道傳統的中式面食,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流行於北京 、天津、河北等地,最近幾年由於網絡的推波助瀾,好多京城的炸醬面館被炒紅,壹些外地食客都慕名而來,其實北京本地人很少有去外面吃炸醬面的,基本都是自己家做炸醬,而且都覺得自己家炸的醬最好吃,像是機場火車站附近的打著老北京炸醬面旗號的飯館,更沒有本地人去吃了。

7、四川三大炮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傳統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於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壹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分為"鐵炮","火炮","槍炮",故名總稱"三大炮"。吃時配以"老蔭茶",別有風味。三大炮有香甜可口、不膩不粘又化渣的特點,且價廉物美。三大炮的主要食材為糯米、紅糖、芝麻、黃豆,口味香甜。三大炮非涼食,賣時將舂好的半成品糍粑裝入鍋中至火爐上以微火保溫,吃時現做。現如今這壹美食小吃本地人根本沒有人去買,都是賣給遊客的,壹碗就三個裹了黃豆粉的糯米團子,10元錢。

8、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於蘇州陽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閘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置於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風送爽、菊花盛開之時,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農歷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最為好吃,煮熟凝結,雌者呈金黃色,雄者如白玉狀,滋味鮮美,是享譽中國的名牌產品。但是本地人幾乎沒有人去購買陽澄湖大閘蟹的習慣,出產的閘蟹都是包裝好銷售到了全國各地,還有壹個比較有意思的是,壹些購買陽澄湖大閘蟹的人從來不吃,吃的人從來不用買。(感覺門外有人敲門,不會是查(水)表的吧)

9、四川龍抄手

龍抄手,是成都市著名的傳統小吃,創始於上世紀40年代左右,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夥計商量合資開壹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濃"字音,也取"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之意,定名為"龍抄手"。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時至今日,由於本地商家的制作原因,好多本地人都很少去吃這壹小吃,只有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價格和味道都不如人意。

10、濰坊城隍廟火燒濰坊肉火燒是山東知名的傳統小吃,在濰坊周邊地區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皮薄而酥脆,皮鼓鼓的,裏面是肉餡。而剛出爐的肉火燒呈碗口大小,因熱氣和肉餡而充實而飽滿,圓滾滾的卻看不到捏合的痕跡,略扁平,顏色呈金黃色。也許是因為太出名,吃的人太多,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山寨版,味道和價格都讓人吐槽,本地人幾乎都沒有人去吃,外地食客慕名而來,也是只吃壹次就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