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山,世代相傳大乳山是瘴氣不侵、益壽延年的寶地。這壹帶的人,歷代平均壽命都很長。乳山市百歲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連續多年超過百萬分之七十五的“長壽之鄉”標準,而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駐地,是這個標準的5—6倍;人均壽命比全市高出四個百分點,駐地的3個行政村總數僅607戶,而80歲以上老人就多達百余位。大乳山當之無愧是長壽之鄉中的高壽區,其中西山村,自建立中***村級黨支部以來,十壹任黨支部書記均健在;2008年,該村96周歲的孿生姐妹趙秀香、趙秀菊,於7月28日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寄來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被確認為中國年齡最大的雙胞胎。這個中國之最及眾多長壽老人出現在大乳山下,是傳說和現實的巧合,還是二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帶著這個疑問,筆者展開調查。
中國神話女媧摶土造人的立意是要繁榮世界,並讓她所造的人健康長壽,生活幸福。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帶著肉身成仙升天。而《聖經》上也講,上帝耶和華用泥土照著神的模樣造了亞當,用意是讓人來管理世界。上帝怕亞當寂寞,又用亞當的壹根脅骨做了夏娃,給亞當做配偶。有靈無形的魔鬼撒旦附上蛇身,開口引誘夏娃和亞當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以後,亞當為了養家糊口,雖然辛苦了點,但還是活了930歲才壽終正寢。生命的本原是無病的,生命的奧義是幸福的。人們曾幻想有某種神秘的力量,以期自己與天地***存。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渡海求仙,去覓求長生不老之藥;嫦娥吃了仙藥,而奔月;劉晨、阮肇入天臺吃了仙桃,自覺在山上只半年的時間,但回家後碰到的卻是他們七代以後的玄孫們。
按《易經》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天地人三才應該是越來越趨向和諧統壹的。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則,世上本來就是壹物降壹物,應該是沒有治不好的病。按進化論的觀點,進化的進程是朝著優良的、平衡的、美好的方向進展的。按基因科學傳遞的信息,成熟期年齡乘以八是壽命規律,人至少應該活到150—200歲。
大量事例說明,人類自古以來,就在尋找健康長壽的方法及物質。那麽,趙秀香、趙秀菊姐妹倆及大乳山下的人們,是否懂得長壽方法和擁有長壽物質呢?乳山致力於老齡問題研究的宋禮夫在《乳山市百歲老人長壽原因調查》中說:“長壽基因、穩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適當的生活方式、積極的生活態度等,不是乳山所特有的,其他地區也存在,而唯獨優異的自然環境,是乳山的最大優勢,也是絕大部分地區所無法企及的。”他的研究結論,為什麽說自然環境別處無法企及呢?
氣候獨特。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這句話形容大乳山的氣候是再恰當不過了。大乳山景區面海依山,夏天海風送爽,自然清涼。冬天北風當令,群山如墻,阻寒儲暖。而獨特在這種“墻”還是“多層”的,整個乳山地區,由昆崳山、馬石山等山脈連綿而形成月牙狀的屏障,擋住了凜冽的北風,形成了暖冬式的“乳山氣候”;大乳山及周圍的群山,又合成了壹道屏障,再次阻擋了北來的風,加上大海的溫度調節作用,形成了獨特的“大乳山氣候”。其適中的溫度、適當的濕度、清新的空氣,無比宜人。
土質獨特。大乳山景區駐地,丘陵地貌,沙土地。據農業部門化驗,其土壤是“營養土”、“無毒泥”,富含人體所需諸多礦物質,不含任何有害元素。這裏出產的糧食果蔬,口味都很純正。沙土山坡地,因透水性好、排水性好,即使用過化肥農藥,也不能在土壤裏滯留。
水質獨特。大乳山周圍遍布很多水井,其水是乳白色的,當人叫“白漿水”,其水甘甜。白漿水出現在母愛神話的大乳山下,人們倍感神奇,視為聖母的乳汁,因而又稱這樣的井水為“聖乳泉”。大乳山壹帶,即使不呈乳白色的井水,飲用口感也相當好。經衛生等部門化驗鑒定,所有的井水,均呈弱堿性,都是難得的優質飲用水。
物產獨特。大乳山區域的海產品及山上植物資源都很豐富。西至乳山口、東至浪暖口這壹大片開闊的水域,潮流暢通,風浪較小,乳山河與黃壘河奔流入海,帶進了大量天然餌料,非常適合貝類生長。所以,大乳山沿海出產的牡蠣、海紅(貽貝)、蜆子(雜色蛤)等,質量之優,從古到今,全國聞名。特別是牡蠣,有壹段美麗的傳說。說當年三聖母化作大乳山時,為了此後孩子的生計,把部分乳汁滴灑到海岸邊,變成了附著在礁石上的貝類。其肉色白如乳汁,生熟皆可食,且營養豐富,鮮美異常,故人稱“母瀝”,後寫作牡蠣。大乳山壹帶野菜品種相當多,其中以蕨菜、薺菜、苦菜、馬齒莧、婆婆丁最為有名。大乳山畔藥材很多,乳山所有的植物類藥材155科738種,大多數都集中在這裏,其中益母草、薄荷、茜草、紫蘇、香蒲、山藥、酸棗仁等質量上乘。
飲食獨特。大乳山下3個村的人,自古就有“晚稀飯”的習慣,即晚飯喝打鹵面。小麥種植少的年代,則是喝地瓜面條(俗稱地瓜湯)。喝面條倒不奇特,奇特在澆面條的“湯鹵”上。過去無味精,貝類的肉和汁,是做鮮鹵的必備材料。這就是說,在這裏居住的人們,幾乎天天能攝取到貝類的營養。貝類的甲殼素,分子結構類似於植物纖維素,但它的作用卻不是植物纖維素可以比擬的。甲殼素雖然最終沈積在貝殼裏,但“生成”於貝肉中,這種物質是繼發現蛋白質、脂肪、糖、礦物質、維生素之後,被科技界稱為“生命第六要素”,清除體內垃圾的作用特強。另外,大乳山下的高壽人,都有飲茶的習慣。他們所飲的茶,品種很雜,常規茶葉也喝,自制的“土茶”也喝。所謂的土茶就是用山竹子、山菊花、黃芹葉、金銀花、石榴葉、絲瓜瓤等炒制出來的“茶”,他們喝起來津津有味、樂此不疲。大乳山人還有常吃野菜渣(也稱豆沫或野菜豆腐)的習慣,野菜能治病,很多有慢性病的人,吃野菜餷的渣,病情減輕或消除。
文化獨特。三聖母和義妹戰海妖、救孩子、擋狂浪的母愛傳說,孕育了母愛文化、孝悌文化。重親情、重感情、講信義、講和睦、尚善良、尚禮讓,是這裏民風的主基調,和則順、禮則安,心寬之、體則健,精神狀態與身體機能是相互作用的。當地有即婚女子誠拜大乳山的傳統,祈禱婚後能順利當上母親,並成為夫家尊崇的好母親;子女惹父母生氣後,也敬拜大乳山,起誓今生要好好孝敬父母;這些崇信活動,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起到良好作用。良好的文化傳統,對人們調節精神,促進身心健康,肯定大有益處。
即使是神話傳說,也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古人對成仙得道、長生不老的探索,雖然沒有獲得成功,但對益壽延年的研究,成果頗豐。《黃帝內經》上講:“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這是預防醫學最早的理論闡述。臨床醫生治得是已病,壹張處方只能針對著壹個病人;預防醫生治得是未病,壹張處方要普對所有的人。相比之下,臨床醫學為被動醫學,預防醫學為主動醫學。所以,在身體調養上,人們主動進行“三大幹預”:壹是進行意識調整,梳理心理問題,消除不良的精神因素。二是進行行為調整,適度鍛煉,科學膳食,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三是進行藥物調整,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特別是常服降低血脂、軟化血管方面的食品。做這些調整,就是康體養生。
從大乳山氣候獨特、土質獨特、水質獨特、物產獨特、飲食獨特、文化獨特這“六大要素”上看,大乳山地區,是世上少有康體養生的福地。“六大要素”在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現其中的壹兩樣,但全部集中在壹個地方,據筆者所知,唯有大乳山。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的,“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缺壹不可。這就像中醫的方子,配伍在壹起的藥物,君臣佐使各有“使命”,如果缺少了其中壹味藥,整個藥方將“前功盡棄”。所以說,大乳山是別的地方無法比擬也無法復制的,要想取得康體養生的最佳效果,就得親臨大乳山接受“哺育”和“洗禮”。
現實生活中,關於大乳山景區康復身心的事例很多。乳山石油公司職工劉月芳,患高血壓、失眠癥,內退後,有段時間回到婆家西黃島村住。不想住了不長的時間,血壓降了、失眠好了,驚喜之余,她商量丈夫,舉家遷來居住。同村的遲洪太,因子女都在外工作,他隨兒子住城市。因感冒留下了慢性支氣管炎,百治無效,後來他發現,壹回原籍住些日子,病情就好轉了。他百思不得其解,逢人便說:“我沒有住大城市的命。”姜家莊村、西山村在外工作的人,回鄉多要帶些“聖乳泉”井水回城。據他們講,工作和生活壓力大,身體感到乏力不適時,喝口家鄉水,壓力就會得到緩解,精氣神也倍感清爽。
大乳山景區集山、海、灘、灣、島為壹體,乳山口灣碧水擁繞,小青島、浦島、杜家島、南黃島群星拱月,真是峰巒疊秀,島嶼鱗次,移步換景,美感天成,令人心曠神怡、了無纖塵。特別是在早晨或者傍晚的霞光裏,海島、沙灘、青山在海波的陪襯下,如夢幻世界壹般,天上人間,無界無疆,凡人神仙,無籍無分。這麽美麗神奇的地方,所存儲的日月精華、所蘊含的天地靈氣,不是我們能夠闡述清楚的。大乳山養生孕育的傳奇,除“六大要素”之外,可能還有秘密。現有的科學“眼力”,只能從“長、寬、高”三維空間觀察事物,所以人類至今也沒有找到宇宙的邊緣。如果這宇宙空間是四維的、五維的、甚至更多維度的,那麽很多事憑現有的認知能力,壹時半會兒是難以說清楚的。
養生福地大乳山探秘,我們還將繼續。也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到養生體驗和實地探秘中來! 大乳山因三聖母拯救眾生的美麗傳說,成為母愛文化的發源地;也因藥師佛開光葫蘆山的動人故事,成為養生文化底蘊深厚之地。母愛育福地,福地能養生,這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大乳山壹帶,山繞水環,風景優美,自古以來就是瘴氣不侵、益壽延年的養生福地。據考證,居住在這裏的人民,歷代平均壽命都很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現年98歲高齡、目前中國年齡最大的雙胞胎趙秀香、趙秀菊姐妹倆,就生活在大乳山腳下。
坐落在大乳山主峰東南海濱的葫蘆山,當地人習慣叫葫蘆島。但她既不是個水環波擁的島嶼,也不是指省外那個葫蘆島市,而是大乳山系裏的壹座小山丘,傳說是八仙之壹鐵拐李的寶葫蘆化育的。
據說某日,“赤腳大仙”王玉陽(亦稱鐵腳大仙)來此拜瞻三聖母化作的大乳山。正趕上八仙也在這兒,王玉陽便說,三聖母濟世救人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大家都護衛愛戴她,就連遠在長白山的人參娃娃,也遷駐大乳山,為聖母提供營養;那看護小乳山仙桃的神鵲、火狐等,也為這片富庶的土地做了很多事情。妳們只來觀美景、吃仙桃,不做點什麽嗎?
鐵拐李說,我們正有此意。三聖母化作大乳山時,為了孩子們的生計,將點點乳汁滴灑在海岸邊,變成了壹種礁貝,其肉色白如乳汁,生熟皆可食,營養豐富,鮮美異常,人稱母瀝(即牡蠣——作者加)。如果這裏再有壹些消瘟避疫的靈物就更好了,那就能真正成為人間樂土,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三聖母的大愛意願。說話間,他把手中的寶葫蘆向南壹拋,頓時在海邊化作了壹座葫蘆山,山上山下,隨即布滿了黃芩、沙參、防風、首烏、桔梗、柴胡、玉竹、五加、紫蘇、茵陳等藥用植物。何仙姑也壹躍而起,抖動花籃,來了個天女撒花,奇花異草布滿了大乳山畔。立時,這裏香氣四溢,直達雲天,濁氣不犯,毒蟲遠遁。
正在八仙各顯神通的時候,壹朵祥雲飄來,披著金色佛衣、坦胸露臂、身呈藍色的藥師佛降臨此地。他儀態莊嚴、烏發肉髻、雙耳垂肩,右手持有尊勝訶子果枝,左手捧著佛缽。王玉陽和八仙急忙躬身參拜。藥師佛雙掌合十道:“三聖母為拯救百姓而化為大乳山,舍身為民之大愛,仙凡兩界***仰。諸仙在此播灑芝蘭靈草惠澤蒼生,真乃大德大善之舉。我佛慈悲,願與眾仙***佑福地寶域,保四方黎民安康樂業。” 隨之,藥師佛誦頌“十二大願”,對葫蘆山進行開光洗禮,為眾生祈福納祥、消災延壽。眾仙也從中悟出了博愛的真諦,更為崇敬三聖母,意按聖母的大愛情懷,護佑普天下蒼生,使眾生健康長壽。
後來,為了實現儒、釋、道“三教合壹”,合力造福社稷民眾,王玉陽和丘處機等人,協助師傅王重陽,在膠東半島創立了全真教。乳山市馮家鎮境內的玉虛觀,舊為中國北方三大道觀之壹,是王玉陽在自己家鄉修道講經30多年的居所。王玉陽在此開創了全真教崳山派,在全真教“三教合壹”教義的基礎上,又提倡“天人合壹”。其道教的哲學思想、養生文化之最高成就,在乳山得以發揚光大。
也正是由於上述傳說,當地百姓便有了敬奉藥師佛的習俗。代代相沿,延續至今。我母親信佛教,在青年時代,曾長期設佛龕敬奉藥師佛。那時,外祖母體弱多病,兒女祈盼娘親早日康復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時代原因,她沒有在婆家設佛龕,但對我們兄妹的教育,佛教普渡眾生的思想貫徹始終。1970年我開始在村當赤腳醫生,母親很高興。“做個藥師佛膝前送醫送藥的童子,是妳前世修來的福氣。” 這是家母時常勉勵我的話。
現在的老中醫,都知道古典藥書上常提到壹種叫“登芩”的藥材,那是指大乳山壹帶出產的黃芩,因乳山曾隸屬登州府而得名。20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毛澤東主席號召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隨後,所有的生產大隊都成立了合作醫療。有錢的大隊,社員免費就醫;經濟條件差的,最低也得給群眾減免壹半的醫藥費。我和師傅經常到葫蘆山采藥。葫蘆山藥材品種之多、質量之好,為北中國之最。玉竹是地下連生根植物,有壹次,我們挖到壹株,鮮重竟達半斤多。挖到超大個的黃芩、首烏、沙參、防風更是常有的事。現在看來,那都是奇珍異寶。可惜當時我們沒有珍藏標本的意識,采回來的,切巴切巴,晾幹後就當普通藥物用了。
“為了節省資金,上級號召以‘三土四自’‘土單驗方’來降低醫藥成本。赤腳醫生自種藥材、自制藥片是那個時代的時尚。要把中藥磨成細末,我們村沒有藥碾子。那種小船形狀用腳蹬的藥碾子當時缺貨。後來姜國元知道了,要把他的藥碾子送給我們。他在戰爭年代跟八路軍的醫生學到了壹些醫療知識,回鄉務農後,便免費為病人配制壹些治療外傷、醫治瘡癤的藥粉。我和師傅趙龍章去取藥碾子那天,姜國元鄭重地對我們說,我快80歲了,碾不動藥了,把藥碾子交給妳們,我就放心了。” 這是我在《漁民抗戰英雄》壹文中的話(《大乳山下》173頁)。文中的姜國元,家住葫蘆山,曾任中國東部沿海——文、榮、即、牟、海、膠等縣漁民抗日救國聯合會會長(《乳山市誌》990頁)。人間不乏真情在,英雄也有菩薩心。他守候著葫蘆山的藥材,利用著葫蘆山的藥材,為鄉親們醫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癥。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乳山維多利亞海灣旅遊開發公司的景區建設理念,較好地傳承了大乳山的地域文化,在廣泛弘揚母愛文化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養生文化建設。已在葫蘆山建起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藥師佛琉璃大殿和日月同輝雙塔,使藥師佛養生文化,從傳說回歸到現實中來,傳承發揚於社會,積極服務於大眾。
藥師佛,又名藥師琉璃光如來,即消災延壽藥師佛。他能治療壹切眾生的各種疾病,依據他“生佛平等、開曉事業、無盡資生、安立大道、戒行清凈、諸根具足、身心康樂、形魄歸壹、回邪歸正、從縛得脫、得妙飲食、得妙衣具”的十二大願,按其步驟進修,從願行中慢慢去體驗,種種煩惱和苦痛就會逐漸減少,繼而最終徹底消除;日月同輝兩位菩薩,是藥師佛的兩個兒子,名字分別叫日照、月照,均系父親的得力助手。藥師佛系列建築,旨在以建築設施為載體,進壹步引導遊人從禮佛中參悟佛教思想文化,遵循清靜無爭、主張調和的處世法則,領悟“十二大願”中的養生文化真諦,享受養生所帶來的快樂,從而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
乳山是中國長壽之鄉,大乳山是長壽之源。大乳山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親臨其境,在這得天獨厚的養生環境裏,會滿足人們增福添壽之願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