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誰有永定客家土樓攻略

誰有永定客家土樓攻略

壹、民俗文化記憶——洪坑土樓群

洪坑土樓群位於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形成於宋代末至現代,現存圓樓、方樓、宮殿式土樓、五鳳式土樓、府第式土樓等30多種百余座客家土樓,是建築種類、風格最多的土樓群,被譽為“壹座濃縮的福建土樓博物館”。

振成樓是最富麗堂皇、最具代表性的土樓,被稱為“土樓王子”。它建於1912年,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按《易經》八卦原理設計,開創了將西洋建築文化融入客家土樓建築的先河。樓內有眾多名流名家楹聯及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題字。

福裕樓是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由洪坑林氏20世林德山、林仲山、林仁山3兄弟經營條絲煙刀加工作坊而成為富甲壹方的大財主之後,買田置地,大興土木,由林仲山牽頭合建該樓。福裕樓的結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與樓後的山坡走勢渾然壹體,更顯恢宏威嚴。整個屋脊成彩色,雕刻著孔雀、鳳凰等瑞獸祥鳥和花草圖案,仰望屋脊,像壹只展翅欲飛的鳳凰。

奎聚樓,始建於清朝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洪坑村第十八世祖奎揚公所修建,坐北朝南,占地約6000平方米。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形成前低後高,中廳高兩廂低,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格局。該樓是永定縣乃至客家地區現存的唯壹壹座宮殿式方樓,又被稱為“西藏布達拉宮式”建築。

如升樓是永定客家土樓中最小的圓樓之壹,其規模形狀如同舊時民間計量大米、谷子的竹制器皿,故又被稱為“米升樓”。此樓坐東朝西,單環,土木結構,高3層,直徑23米。每層16開間,內通廊式平面。底層微廚房、餐廳、不開窗;二層不開窗,設糧倉,三層為臥室。全樓只設壹門,樓門、門廳與後廳(祖堂)同在中軸線上。樓內天井中有壹口水井。

二、土樓王的榮耀——高北土樓群

高北土樓群坐落在永定縣高頭鄉高北村,由建於明代至現代的承啟樓、世澤樓、僑福樓、五雲樓組成,均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樓與樓之間有青石板小道相通。

承啟樓為圓形土樓,江氏民居,被稱為“土樓王”,始建於明朝,按《易經》八卦原理設計,直徑73米,高四層,裏外四圈,400個房間,鼎盛時期住過800多人。

世澤樓是壹座方形土樓,占地面積約5100平方米,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世澤樓高4層,4道樓梯分布在4個角。樓內左右相對稱的壹層房間是當時的會客室。這座樓的木結構沒有用壹枚鐵釘,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樓內東西兩側各有壹口水井,東邊的稱為陽井,西邊的稱為陰井。樓內采用三進堂布局,前低後高,壹進比壹進高,形成樓內錯落有致的格局。祖堂設在最後壹進,像太師椅那樣四平八穩。民國十八年(1929年)這座土樓的中廳和部分木結構毀於戰火,後來中廳沒再修復。

五雲樓,建於明隆慶年間(1567壹1572),該樓為方形土樓,坐北朝南,高4層,無石砌墻基。該樓從外大門起,經內大門、南儀門、北儀門到後廳(祖堂),***有5進。外門樓屬文曲水星,內大門屬貪狼木星,北儀門屬巨門土星,祖堂屬武曲金星,正好按五行相生規律,即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規律布局,層層生進。中廳為口字形,中為天井,南、北面各開壹個儀門,東、西面各開壹個旁門,4個門各通磚墻巷道,把樓內分隔成4個小院落,自成單元,寓意春夏秋冬四季。4條巷道各在中間相對開兩個門,分別與各院落的曲徑相通,寓意“八節”。8個巷門象征金鎖迷宮陣圖中的8門。兩口水井象征日月陰陽。總起來寓意“動宅五進,日月照臨;四時八節,人財興盛”。像五雲樓建築中蘊含這種中華傳統文化的現象,在永定客家土樓中非常普遍。

三、無限風光撲面來——初溪土樓群

初溪土樓群位於永定縣下洋鎮初溪村海撥400-500米大山深處的山腰上,形成於明代初(公元13世紀初)至現代,建築布局至今保留著古代的傳統格局,包括5座圓樓在內的近百座土樓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氣勢磅礴、背靠千畝梯田。壹條小溪自東而西從土樓群前橫穿而過,溪水潺潺,景色迷人。初溪土樓群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和諧相處的典範,被稱為最令人震撼的土樓群。

集慶樓,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已有600年歷史。該樓為圓形土樓,以年代久遠、結構特殊著稱,底層內通廊式,全樓用72道樓梯分割成72個單元,木結構均靠榫頭銜接,不用壹枚鐵釘,被稱為“樓梯最多、最奇特的土樓”。

余慶樓,建於清雍正七年,也就是公元1729年,已有將近300年的歷史。坐南朝北,占地約2100平方米。單環,直徑41.6米,主樓高3層,每層34開間,設壹個大門、4道樓梯,壹、二層不開窗,中為天井,內通廊式平面。祖堂設於內院中間,為單層磚木結構方形建築。懸山頂,穿鬥、擡梁混合式構架。

四、震撼?土樓長城——南溪土樓群

南溪土樓群位於永定縣湖坑鎮,形成於宋代(公元12世紀)至現代。數百座大小不壹、形態各異的土樓,如壹顆顆璀璨的明珠,依山傍水或依山就勢分布在南溪河兩岸,蜿蜒十幾公裏,錯落有致,氣勢恢宏,蔚為壯觀,令世人嘆為觀止,被稱為最壯觀的土樓群。如果說在空中鳥瞰南溪土樓群,可以毫無遮攔地感受永定土樓最具震撼的壹面,那麽行走在南溪土樓的村落之間,體味到的則是恬靜悠哉的客家鄉間生活。

環極樓,圓形土樓,2環,高4層。坐落在湖坑鎮南中村,建於清康熙32年(1693),被稱為“大地音響”和 “抗震巨堡”。站在該樓中間天井中心喊話,即產生擴音器的效果,其緣故至今是個謎。1918年農歷正月初三永定發生強烈地震,該樓外墻被震開壹條壹尺多寬的裂縫,而後又慢慢愈合。該樓被稱為最富傳奇色彩的土樓。

振福樓,圓形土樓,建於1913年。它依山傍水、典雅精致,是最秀麗的土樓,被稱為“土樓公主”。它不僅按傳統的《易經》八卦原理布局,石刻楹聯眾多,而且受近代西方建築風格的影響,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是生土建築藝術達到前所未有高峰的典範。振福樓是最秀麗的土樓,遠處青山綽綽,近處溪水潺潺,老樹、拱橋、土樓、稻田融為壹體,相得益彰,構築了壹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

衍香樓,坐落在永定縣湖坑鎮新南村,建於清道光22年(1842),外圓內方,按《易經》八卦原理構建。內廳仿府第式建築,廳內及樓外圍墻、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墻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整體布局協調、統壹、美觀而實用。歷代以詩書傳家,人才輩出,是典型的書香門第,被稱為最具書香氣的土樓。

五、僑鄉印象?萬金油帝國——中川古村落

中川古村落位於永定縣南部的下洋鎮中川村,形成於明代早期(公元15世紀20年代)至現代。百余座造型、規模各異的土樓依山傍水,建築風格別具壹格,充分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是最具僑鄉特色的土樓村落。

中川是著名愛國華僑胡文虎的故鄉,始建於民國36年(公元1947年)的虎豹別墅(現為胡文虎紀念館),即坐落在村北。虎豹別墅系土木結構,部分用磚、鋼筋,三層,揉合中西方建築特色,氣勢雄偉。半弧形磚墻襯托土墻高樓,新穎別致,淩空欲飛。屋檐有古曲藝術雕飾,頗富閩西僑鄉特色。

胡文虎胡文豹兩兄弟聲名顯赫,在海外華人商圈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這兩兄弟發家致富的因由卻是壹盒小小中成藥,當年父親病逝家境敗落,母親將父親留下的壹個中藥秘方交與兄弟兩個,囑咐說這是救命的稻草,成敗就看兩兄弟自己的造化了。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兩兄弟終於以壹種專治蚊蟲叮咬,暈船嘔吐,頭疼胃痛的神奇藥膏發了家,這就是體積小名聲大的“萬金油”。

六、舌尖上的客家味道

聰明睿智的客家人和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沈澱和積累,不僅建造了神奇的永定客家土樓,也創造了令人向往的客家飲食文化。到客家故裏品嘗最正宗的客家菜肴和特色的風味小吃,不僅是口腹的滿足和味覺的享受,也是壹次客家文化和飲食的切身體驗。

下洋牛肉丸——聞名遐邇的下洋牛肉丸以柔韌、松爽、味香的獨特風味躋身於客家美食之林,可謂“閩西壹絕”!

永定芋子包——俗稱“牛泳浴”,是永定人過九月重陽節必吃的食品。重陽節時,正是芋子豐收的季節,量多質優,做成芋子肉丸,松軟味美,香甜可口,食之令人回味無窮。

梅菜扣肉——北宋年間,蘇東坡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在惠州期間,蘇東坡命人仿杭州西湖的“東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傳承至今,梅菜扣肉成為傳統客家宴席上壹道必不可少的佳肴。

下洋泡鴨爪是永定壹道獨具特色的休閑小吃,該產品香味獨特,口感酸、辣、脆、爽。吃壹個,保證妳還想再吃壹個,是壹道令人念念不忘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