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如何在外國依靠榨菜生存?

如何在外國依靠榨菜生存?

與堅持不上市的老幹媽不同,涪陵榨菜是上市公司。而食品類上市公司的招股書與財報,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按照披露信息,涪陵榨菜的原料叫青菜頭,這種植物的產地有明顯的區域特性。四川盆地和長三角區域超過了全國總量的壹半,剩下的種植區主要集中在山東和廣東。

青菜頭三個字的準確讀法不是“青菜-頭”,而是“青-菜頭”。出了重慶地界,更多地方把它叫做“芥菜”“菜頭”“頭菜”。有些地方愛吃葉子,比如廣東人的清炒小芥菜;有些地方愛把菜葉做成腌菜,比如寧波的雪裏蕻;但最主要的吃法,則是用它膨大的基部做成爽口的榨菜。

這是壹種每年2月前後收割,極易變質腐爛,且運輸成本比菜本身還貴的奇葩植物。所以,所有的榨菜加工企業,都圍繞著菜頭的產地設廠。

沒錯,江浙地區和四川重慶,以及少部分的山東與廣東,構成了中國榨菜的主流調味風格。

反過來說,這些地區,也囊括了中國傳統菜系中的“川魯粵淮揚”——從某種角度出發,榨菜的爽脆、鹹鮮、微甜、微辣,是最能代表中國人舌尖審美的食物。

出國旅行時,水土不服、口味不合、吃飯沒胃口怎麽辦?壹包涪陵榨菜,輕松拯救妳的中國胃。

美國:榨菜土豆餅

美國的物產豐富,超市食材新鮮度在全球首屈壹指。但美國人對於烹飪的理解讓人不敢恭維。

但好在,美國有很多帶廚房的bnb,價格不貴,租賃方便,且每個地方都有。從超市買食物回來,自行解決肚子問題,是很多美國自由行攻略推薦的方法。

超市裏除了質量不錯的牛排,煎了直接能吃之外,最值得推薦的就是土豆。美洲大陸本就是土豆的原產地,西部地區充足的光照、營養豐富且半沙礫質的土地、偏少的降水,壹切都像是為土豆量身定制。

這裏的土豆個頭大、粉糯、微甜。老美只知道炸薯條,真是浪費。其實很簡單,土豆煮熟去皮,碾成泥;涪陵榨菜切成小粒,加點黑胡椒調味。二者混在壹起,揉圓,拍成壹個個的小餅,在平底鍋上煎到兩面焦黃,香氣四溢。

榨菜土豆餅不僅能當成配菜、零食,還能在長途自駕趕路的途中隨身攜帶,邊走邊吃,短時間不會壞。除了美國之外,北美的加拿大、墨西哥,南美的阿根廷、智利同樣適用。

日本:榨菜蕎麥面

很多人去日本,都是被《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這類日劇種草。

但是來了之後,才發現童話都是騙人的。就算看起來油光水潤的食物,吃進嘴也多半會覺得淡出個鳥來。

久而久之,要麽覺得日本人的味蕾裝了放大器,明明寡淡的食物還吃得有滋有味;要麽對自己的味覺喪失信心,覺得已經被辣油花椒破壞。此時此刻,有壹包涪陵榨菜,可解千愁。

無論是作為刺身的佐料,還是拌進米飯裏,又或者是泡進味噌湯裏,榨菜都能給妳特別的驚喜。

最好的吃法可能是點壹份蕎麥面,趁周圍人不註意的時候,火速拆開壹包榨菜丟進面裏。榨菜獨有的煙火氣,能讓平平無奇難以下咽的醬油面,忽然帶上了類似炒面的濃香。

用日式的細筷子拌壹拌,面條和榨菜壹起挑進嘴。妳會覺得,在日本的寡淡壹掃而光。

英國:榨菜蛋湯

黑暗料理大國絕非浪得虛名,英國Tesco超市裏的食物平平無奇,既沒有想象力,也沒有豐富度。

唯壹例外的是雞蛋。大概英國佬是全球把雞蛋分得最細致的民族,基礎的四大類,Caged eggs,Cage free eggs,Free –range eggs和Organic eggs,分別是籠養雞蛋、谷倉雞蛋、半放養雞蛋和有機雞蛋。

英國人壹般拿後兩種白煮,前兩種則當成食材原料,被加到各種面粉裏,加工成蛋糕、面包、派餅和撻皮。價格也便宜到令人發指,12個裝的caged甚至有只要1鎊多,作為吃蛋大國的人民,我們當然不能放過它們。

但英國人的烹飪器材也極其簡陋,大部分酒店連燒水壺都沒有。沒關系,英國愛喝咖啡,咖啡機倒是酒店房間裏的標配。

準備壹個碗,打散壹個雞蛋,在加些涪陵榨菜。咖啡機洗幹凈,裝入清水,雙杯模式,把熱水統統加在碗裏。

就這麽簡單,妳能得到壹碗充滿了家鄉味的榨菜蛋湯了。有了它,妳會覺得平平無奇的吐司面包都充滿味道。

當然,這個方法也同樣適用於白人為主體的大部分英聯邦國家,比如澳大利亞、新西蘭。

德國:榨菜就啤酒

和英國的黑暗料理不同,德國的飯菜無非清煮、白燉加烤制,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壹樣不討人喜歡。

雖然東西德統壹之後,也開始逐漸吸取周邊俄國、土耳其、意大利的所長,不僅僅是白燉豬蹄加酸菜了。但德意誌真是典型的食肉民族,總喜歡把富含豐富油脂的肉類放在重要的飲食地位。烤香腸、烤肉、烤魚、炸火腿、鹹肘子,搭配黑啤酒偶爾嘗嘗還不錯,連續壹周以上,難免膩味。

這時候,壹包涪陵榨菜就成了及時雨。無論在哪個小酒館、飯店或者啤酒花園裏,壹口啤酒、壹口榨菜,就能泡上壹整個晚上。榨菜滋味濃縮而復合,是比任何德國本土食物都好的下酒菜。

如果碰上有洋蔥、甜葡萄和碎的薄脆面包做成的德國傳統食品Bretzel,榨菜也有用武之地,加進其中,既解膩,又能讓味道的層次感更豐富。

類似的例子還有土耳其為代表的穆斯林國家,滿眼讓人膩味的鹹奶油、烤肉、黃油、鷹嘴豆泥、饢當中,如果出現壹包清新脆口的涪陵榨菜,妳壹定會感激涕零。

印度:榨菜炒飯

黑暗的印度料理給不少人留下了可怕的印象。顏色、氣味都可疑的咖喱,器皿上厚厚的“包漿”,手除了餐具還是重要的廚具……

總之,壹不小心,就會吃到拉肚子發燒。

很多人到了印度,只吃炒飯。印度氣候炎熱,種出來的米都是長粒香米,這種米煮飯黏性不足,但用來炒飯就能粒粒分明,香味四溢。加了胡蘿蔔、豌豆、胡椒和各色香料的印度炒飯,可能是印度能吃到的賣相最幹凈的食物之壹。

但印度教徒崇尚清素,大多數印度炒飯都缺了點油潤。印度人的吃法是額外打包咖喱醬汁,吃的時候澆在飯上混合送進嘴。但對印度咖喱實在難以下咽的許多中國人來說,榨菜就是炒飯的最佳搭配。

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壹兩塊錢的炒飯買來,趁熱加榨菜拌勻。涪陵榨菜本身就有油脂,粘在米飯上特別香,鹹鮮的榨菜,也能掩蓋炒飯裏壹部分讓人不適的過量香料味道,簡直就是印度旅行的包幹神器。

法國:法棍夾榨菜

法餐當然很好吃,無論食材、口味、擺盤、環境情調,都是無可挑剔的。

但在法國享受美食,卻有壹個致命的弱點,他們太忽視中國人眼中舉足輕重的早餐了!

對於壹部分有錢有閑的人來說,當然可以選擇吃大盤小盤擺起來的Brunch(早午餐),但對於旅遊者來說,既不可能天天睡到接近中午起床,也不可能天天大魚大肉。

而正常的法國早餐,只是壹塊面包搭配壹杯飲品。可能是用羊角面包蘸熱巧克力,可能是塗了黃油的面包蘸咖啡,甚至還有在紅茶中泡瑪德琳蛋糕的。

單調,缺乏想象力。

但如果有壹包涪陵榨菜,就完全不同了。榨菜泡水,就是不同於咖啡巧克力這些濃膩飲品的開胃湯;榨菜還能夾在各色面包裏,變身為榨餡餅。

無疑,對中國胃來說,這是最優的法國早餐解決方案。

同樣的方式也適用於南歐許多以美食著名,卻無比輕視早餐的國家,比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等。

-END-

木心在《素履之往》中說:“哲學是鄉愁隱喻的沖動,科學是鄉愁劇烈的沖動。”

那麽我說:熟悉的味道,則是鄉愁綿長的沖動。大多數時候看來平平無奇的榨菜,到了足夠遠的遠方,也能成為我們內心深處的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