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交通便捷。海安在漢代就有“三十六鹽場咽喉,數十州縣要道”之稱, 2006年被確定為全省農村公路管養示範縣。縣域等級公路裏程由“九五”期末的308公裏增加到1590公裏,密度從每平方公裏0.29公裏提升到1.5公裏,實現了農村公路“村村通”。形成了兩條鐵路、兩條高速、兩條國道、兩條省道和兩大運河交叉組合式的綜合交通發展格局和農村公路網絡,使海安成為沿江開發輻射北部、沿海開發輻射西部的樞紐之壹, 與昆山市並列為兩大省級交通樞紐,有“南昆北海”之稱。 寧啟鐵路、新長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海洋鐵路、滬通鐵路、221省道、臨海高等級公路加快建設和連申線航道升級改造,海安的公鐵水“三位壹體”立體交通網絡更為完善。 海安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為上海輻射地帶。 是中國著名的教育之鄉、裝備制造之鄉、建築之鄉、繭絲綢之鄉、河豚之鄉、紡織之鄉、花鼓之鄉、紫菜之鄉和長壽之鄉。 海安縣上世紀80年代即被列為江蘇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和沿海對外經濟開放縣。機械行業生產規模、加工能力在江蘇省縣級建制中名列前茅;紡織、絲綢形成織造、印染、成衣壹條龍生產線,勾針衣聞名世界,被外商譽為“東方珍品”。
2012年,海安縣地區生產總值480.1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47.69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246.30億元,增長12.2%; 第三產業增加值186.15億元,增長14.2%。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1147元(按戶籍人口計算),比上年增長12%。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10:53.1:36.9 調整為9.9:51.3:38.8,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較上年提升1.9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20.8%,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
2012年,海安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00.14億元,增長38.3%。其中,公***財政預算收入37.53億元,比上年增長31.3%。實現增值稅19.05億元、營業稅11.27億元、個人所得稅3.82億元、企業所得稅9.0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9%、85.1%、12.3%、3.2%。財政總支出95.99億元,增長41.7%。公***財政預算支出55.29億元,增長28.3%。 海安縣農林牧副漁業生產處於全省中國前列。
改革開放以來,海安農業生產經營經歷了由包工到包產,由包產到組到包產到勞到戶的發展過程。1983年1月8日,海安縣下發的《關於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包幹分配的意見》,標誌著統壹經營,聯產承包,包幹分配責任制在海安縣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此定型,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從此確立。1997年開展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工作,土地承包制度日益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群眾勞動致富的積極性。海安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89元增加到2007年的6670元,增長了74倍。城鄉居民人均銀行存款從1978年的21.21元增加到2007年的18587元,增長了875倍。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行價)87.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7%,其中:農業產值35.82億元,增長3.0%;林業產值0.28億元,增長1.1%;牧業產值38.98億元,增長2.6%;漁業產值6.82億元,增長4.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67億元,增長27.3%。
2013年,海安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全年實現GDP538.74億元,增長12.5%。財政總收入115.19億元,其中公***財政預算收入46.63億元,增長24.3%,增幅居江蘇省47縣(市)第6。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74.28億元,增長22.6%。開票銷售超億元企業173家,規模企業總數838家,總量均居南通市第壹。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4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14119元,增長11.5%。連續兩年在南通市重點經濟工作綜合考核中名列第壹。 1992年,海安縣開始進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探索,先後經歷了多種形式的試點。1998年1月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標誌著海安縣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邁入了全面改、徹底改、快速改的軌道,受到了省市領導的關註,推動了南通市改革的進程。到2002年底,海安縣100多家縣屬工業企業、500多家鄉鎮工業企業、400多家流通企業以及40多家建築企業改制到位,有效地解放了生產力,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2002年海安縣工業總產值為143億元,較1997年翻了壹番。2002年以後,海安縣的工業產值壹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速30%以上。2007年實現了“工業超千億”目標。
2012年,海安縣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2180.21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規模工業產值1243.55億元,同比增長16.4%。海安縣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512.68億元,增長25.2%,高於海安縣規模工業產值增幅8.8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41.2%,比2011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點。海安縣新興產業產值340.93億元,同比增長35.4%;占規模工業的比重為27.4%,同比提升8.3個百分點。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也稱燈節、上元節。“十三上燈,十八落燈”,這期間為燈花期,正月十五為其高潮。農家於此期間,以竹竿高掛紙糊的紅燈籠(上蓋雨笠),於每晚點燃,祈求豐年。燈期內普遍有“上燈圓子落燈面”的食俗。
立夏節:農歷四月六日前後為立夏節,家家煮食雞蛋,戒坐門檻,午飯必備韭菜炒雞蛋,曲塘壹帶則不睡午覺,以防疰夏。男女老幼要於立夏日稱體重,婦女則頭上戴皂角樹葉或瞌睡草。立夏前後麥子剛成熟,有用嫩麥磨制糌粑(俗稱“冷嫩”)嘗新之俗。 海安於1992年、1995年、2004年,在蘇中地區率先普及了義務教育、幼兒教育和高中教育,“江海天驕──中小學課程同步學習輔導”項目建設通過了部級審定 。有“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安”之美譽。
2012年末,海安縣***有各類學校128所,其中:普通中學31所,職業中學2所,藝術學校1所,小學46所,幼兒園4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人數9.5萬人,比上年減少0.86萬人。海安縣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