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壹代,桐廬出了兩個最為有名的人物。壹個是人稱俞都堂的俞諫,而另壹個則是號稱姚天官的姚夔。大概是桐廬人對這兩位桐廬名人的推崇,除了正史中的記載,他們兩人在民間也有不少傳說故事。這些傳說或真或假,但都成為了桐廬人文歷史中的獨具魅力的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姚夔的傳說。
姚夔,字大章,明英宗正統七年進士。姚夔在鄉試、會試中都名列榜首。隔年,授予吏科給事中,開始了他的仕途,直至吏部尚書。姚夔去世後,被贈與少保,謚號文敏。姚夔才能宏大,心胸開闊磊落。朝廷商議沒辦法定案的事情,姚夔壹句話立即決定。他在吏部的時候,很註意人才的提拔和任用,也不避親戚故舊。當初,王翺主持吏部,對南方人有所壓制,所以北方人很喜歡他。到姚夔時,喜幫助南方人,只要是被姚夔評定或推薦的人多能稱職。
姚夔為官之時,當時的皇帝景泰帝身體不舒服,姚夔偕同群臣上疏請求恢復英宗皇帝的太子。但沒有得到認可。第二天,姚夔原本想率領百官在宮前跪地請求恢復太子,但石亨等人已早壹步奉太上皇英宗恢復皇位,且將姚夔調到南京禮部。明英宗壹直都很了解姚夔的為人,後來聽聞恢復儲君的議論時,便立即用快馬將他召回,並將他升為左侍郎。
姚夔為人堅持原則,成化二年,皇帝聽從尚書李賓的建議,召令南畿等地的諸生:只要繳交糧食救濟災荒,就可以入國子監。姚夔認為此法不妥,上奏請求停止這種做法。後來,各地多次出現災害怪異,姚夔上疏請求皇帝經常出席禦前講經,主持各項重要政務的裁決。親近正人君子,遠離小人,節約各項費用,愛惜器物,無論衣食言行,都要遵照祖宗既成的法規,以回報天意。皇帝看完後深感贊同並褒獎了姚夔。孝宗時,皇帝相信番僧,有封為法王、佛子的,服飾用具僭越等級,沒有限制。奸人羨慕他們,競相成為他們的同夥。姚夔盡力進諫,情況才稍微減退。姚夔歷經數朝,每次遇到災害怪異,他都會請求皇帝救濟撫恤,並表達對受災百姓的擔心和關愛。
2. 描寫桐廬的古詩詞宣城青溪 (壹作入清溪山) 李白
青溪勝桐廬,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傾側。
彩鳥昔未名,白猿初相識。不見同懷人,對之空嘆息。
啰唝曲 劉采春
那年離別日,
只道往桐廬。
桐廬人不見,
今得廣州書。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桐廬縣作 韋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白羽鳥飛嚴子瀨,綠蓑人釣季鷹魚。
潭心倒影時開合,谷口閑雲自卷舒。
此境只應詞客愛,投文空吊木玄虛。
望采納。謝謝。
3. 桐廬這個名字有什麽歷史淵源要從桐君老人說起 :說起這位桐君老人,根據《方輿勝攬》記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時候,此山上長滿了許多的桐樹,山上有壹位老翁在此采藥、煉丹,並在桐樹下造了壹座茅草房,因為這位老人的醫術非常高明,經常給山下的老百姓治病,並且分文不收。
所以當地人非常感謝他,請他留下姓名,永遠為他傳誦。當人們問他叫什麽名字的時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後面的大桐樹,人們根據他的這壹示意,便把這座山稱為桐君山,這位老人稱為桐君老人,意指桐樹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鎮稱為桐廬鎮,取“桐樹下的草廬”之意。
4. 範文正公守桐廬,始於釣臺臺建嚴先生祠堂 文言文答案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樣子 ③停 ④改換 ⑤大 ⑥問 ⑦點頭。
2.①寫成後,把它給李伯看;
②必定將會在世上留下名聲;
③幾乎要跪下拜謝。
3.多次。
4.①“風”是平聲字,不感局促;
②“風”就是流行、傳播及“風範”之意。
ecoo課Net件co.cnf
解析:
[文化常識]
嚴子陵。上文說的“嚴先生”,即東漢時的嚴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嚴子陵與劉秀早年是同學。劉秀擊敗王莽軍隊稱帝後,邀請他到京城洛陽任諫議大夫(皇帝的顧問),可去後不久,發覺朝中多猜忌,於是隱居浙江桐廬附近的富春江邊,常釣魚賞景。今建有嚴子陵釣魚臺,並有嚴子陵傳碑文。
譯文
範仲淹在桐廬做太守的時候,最早在釣魚臺建了壹個嚴先生祠堂(紀念嚴光),自己做了壹篇記文,文章內說: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寫完之後拿給南豐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後,回味贊嘆不止,站起來說:先生的這篇文章寫出來之後,必將會在世上成名,我大膽的想(幫妳)換壹字,使它更完美;範公很高興的握住他的手請教。(李泰伯)說:雲山江水那壹句,意義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來修飾“德”字,好象有點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換風字,妳看怎麽樣啊?範公坐在那裏點頭,幾乎要下拜!
5. 自富陽至桐廬壹百許裏是哪篇文言文中的句子“自富陽至桐廬,壹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出自文言文《與朱元思書》,其古詩原文如下: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壹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翻譯 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凈,高爽晴空壹塵不染,與青青的遠山融為壹色。
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觀賞景物。從富陽到桐廬,壹百裏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獨壹無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壹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個山峰。
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
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於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賞析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桐廬至富陽途中所見,描繪了這壹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創造出壹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後悠然神往,仿佛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同時也表現出他沈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
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全文分三段。
首段是總寫,勾勒全景,寫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壹句“風煙俱凈,天山***色”繪的是遠景,極目遠眺,風停霧散,高爽晴空壹塵不染,天山壹碧,景象清新而壯闊。
這既繪寫景色,又暗點愜意暢遊的季節。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於是泛舟江上,興致分外盎然。
第二句,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寫的是泛舟情景和暢遊心情。“從流飄蕩”,既寫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態,又抒寫心中隨順追趣之情。
壹中路美景收不盡,只好“任意東西”以飽眼福。第三句進而寫出作者遊蹤,統觀“自富陽至桐廬”百來裏的山光水色之後,作者由衷贊嘆:沿江奇山異水,天下無與倫比。
此文不是運用移步換景寫法,而是在總寫之後,分鏡頭逐壹描繪。第二段先承上寫“異水”。
前兩句寫富春江靜態美。江水色澤,青白壹片,水流清澈,“千丈見底”。
“遊魚細石,直視無礙”可以看見魚兒在往來嬉戲,甚至連細小的石子也歷歷在目,足見江水的明靜和、清澈。第三句又轉寫富春江的動態。
從地理狀況看。江流自東而西,流經之處地勢復雜,有的地段江面開闊,水波不興,江面如鏡,幽靜明澈,有的地段狹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驁不馴,作者運用兩個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還快,激浪像駿馬飛奔,真是動人心魂,氣勢不凡。
這段只用了三句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繪,或側面烘托,或設喻作譬,就把變幻多姿的景象展現出來。 第三段進而寫“奇山”。
作者不是具體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語言寫出那段江流險峻的山勢和山中種種奇異的景物,從舟中仰視夾岸群山,無數山峰直插雲天,虎虎有氣,視野從低到高,從點到面。“負勢競上”,視線由低往高移動:“互相軒邈”,視線向遠處發展,視線擴展到座座高山:“爭高直指。
千百成峰”,再從局部擴展到整體。“競上”、“互相”、“爭高”,無生命的山,無不奮發向上,這不僅描繪出層巒叠峰種種奇特的雄姿,還寫出觀賞者蕩滌心胸的奇趣,寫了奇特山勢,作者的目光又從整體轉到細部,再次突出山之“奇”,從描寫對象看,寫了泉水、百鳥、鳴蟬、山猿和樹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從音響和日照角度來寫,寫出聽覺和視覺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悅耳,好鳥嚶嚶,各諧動聽;山蟬兒高唱,山猿長啼,也無不令人振奮。
山林百間交匯,組成壹曲優美交響樂。這壹段最後珍兩句寫樹木,跟段首“皆生寒樹”照應,群峰叢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給人以欣欣向榮,蓬勃向上感覺,寫樹木繁茂,、虛實結合,正寫“橫柯”、“疏條”,側寫“在晝猶昏”,“有時見日”,運筆手法靈活多變。
這壹段描寫山中景物,插入壹組議論性偶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是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誌,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作者出身貧寒,為人耿直,壹生較坎坷,曾遭到焚書免職處分,在其他寫景詩文中,也常流露這種不平心情緒。
這裏“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實指,又是泛指。就實指而言,意謂這名利極力攀上峰。
6. 《李泰伯傳》文言文翻譯 求解答範仲淹在桐廬做太守的時候,最早在釣魚臺建了壹個嚴先生祠堂(紀念嚴光),自己做了壹篇記文,文章內說: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範仲淹)將傳記及歌詞寫完後,拿它給南豐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後,回味贊嘆不止,站起來說:先生的這篇文章寫出來之後,必將會在世上成名,我就隨意改動壹個字,使歌詞更完美;範公很高興的握住他的手請教。(李泰伯)說:雲山江水那壹句,意義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來修飾“德”字,好象有點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換風字,妳看怎麽樣啊?範公坐在那裏點頭,幾乎要下拜!
7. 桐廬的民族傳說20字白雲源風景區緊挨著富春江,面積達100多平方公裏,除主體在桐廬縣內,還涉及富陽、建德、諸暨、浦江,主峰觀音尖海拔1246.5米,是龍門山脈的最高峰同時也是富春江沿岸的最高峰。
現在所提的白雲源景區指的只是已開發的壹期峽谷風光帶,而整個白雲源和周邊區域可稱之為"泛白雲源"區域。這個區域以白雲源觀音尖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可包括龍門山脈的大部分景點,其中有:富陽龍門古鎮、諸暨五泄、浦江仙華山、馬嶺、桐廬茆坪古鎮和富春江沿岸的鸕鶿灣、釣臺等景點,形成了壹個以白雲源為中心的風景旅遊圈。
"泛白雲源"山廣水美,自然風景十分豐富,人文積澱深厚,唐代著名詩人方幹便出生在"泛白雲源"區域中的白雲村,相傳朱元璋也曾欲定都於"泛白雲源"區域中富陽諸暨桐廬交界的盆地。 由於白雲源古時就是連接浙西浙東的交通要道,這裏就遍布了各朝各代詩人們的足跡,成為浙西唐詩之路的起點。
受地勢限制,"泛白雲源"區域內自然環境大多未受人為破壞,原生態保持較好,沿線風光秀美,小村落星星點點的遍布其中,民風自然淳樸,讓人沈醉其中,流連忘返。 如今環白雲源遊可形成兩個遊線:杭州-大田-雪水-鳳川-白雲源和杭州-龍門古鎮-大田-五泄-浦江-馬嶺-白雲源,兩條線路各有特色,適合旅行社組團,更適合現今自助休閑旅遊,尤其是汽車拉風。
白雲源與泛白雲源是壹個自由度非常大的旅遊區域,休閑意味極濃的自助遊、探險遊、風情遊,都可以在此找到理想的空間。 中國崇尚美食文化,被譽為美食之國,壹方水土必有壹方美食。
白雲源地處峽谷深處,壹年四季美味不斷。絕佳的環境,高峻的地勢使得白雲源出產的茶葉格外清香,筍幹尤為鮮美。
其間野味眾多,冬天的野生黃麂褒更是冬令進補的佳品,平時如果妳運氣夠好,可能還會有野豬肉可以品嘗。在白雲源妳可吃到平時吃不到的農家菜,還不快來嘗嘗。
酒:白雲源高山泉水釀制出的紅曲酒,清冽可口,厚味甘醇。 特產:白雲源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野生植物豐富,野生獼猴桃、苦丁茶是白雲源景區的兩大特產。
來到白雲源妳可住在農家樂旅館,價格公道實惠,不僅可以吃到極富農家情趣的飯菜,晚上還可以吹吹清新的山風,開開篝火晚會,數數星星,真是浪漫的很哦。 如果妳對住的要求比較高,妳可以住到景區下屬的慈雲山莊,慈雲山莊為二星標準,坐落於桐廬另壹風景區——獨山頂。
山莊交通便利、環境幽靜、配套設施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