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妳總是很饞很想吃東西,但妳真的吃了很多?

為什麽妳總是很饞很想吃東西,但妳真的吃了很多?

有些人會說吃得太多不是我的錯,因為我餓了。饑餓有兩種,胃饑餓和口饑餓。胃裏的饑餓不會導致肥胖,因為它確實需要吃東西,但嘴裏的饑餓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在以往的心理學研究中,我們知道有幾個心理因素會導致暴飲暴食:第壹,吃得多可以獲得更高的社會評價。這個理由看起來很可笑,但我相信每個人都聽過父母小時候對自己說“多吃是好寶寶”,這已經誘導孩子暴飲暴食,從而形成了吃得越多越會受到表揚的心理情結,並持續影響到成年。

其次,食物可以作為緩解痛苦感覺的工具。當我們還是嬰兒時,大聲哭泣時有壹個安撫奶嘴會更令人滿意。因此,下意識的食物攝入與愉悅的情緒聯系在壹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已經成為壹種心理刻板印象。而且,科學研究發現,甜食能有效改善人的情緒。因此,當妳心情不好時,妳可以吃壹大碗冰淇淋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普通人處於焦慮狀態時會吃得少,而肥胖的人此時會吃得多。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心情不好時吃東西的壞習慣。因為咀嚼時面部肌肉張力降低,人們間接感覺到心理張力降低,情緒似乎有所改善。專家對40名習慣於情緒化進食的肥胖患者進行了心理治療,試圖讓他們對食物以外的事情感興趣,並改掉用胃解決問題的習慣。結果該方法提高了飲食和運動的效果。

第三,工作壓力太大很容易讓人發胖。醫學研究證實,長期工作壓力與心臟病和代謝綜合征有關。相關調查顯示,工作壓力越大,肥胖的可能性越大。調查結果為這壹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工作期間高強度的心理負荷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此外,肥胖的原因包括潛意識中對饑餓的恐懼。以上種種原因導致節食只是壹種勉強的、違背初衷的自我限制。即使減肥取得了初步成果,也會在減肥者意誌的支配下崩潰。

除了上面提到的心理因素外,暴飲暴食的原因也可能是環境的暗示。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得出結論:肥胖的人很難控制體重,因為他們會根據環境中不可控的外部線索進食。換句話說,他們吃飯的真正原因不是出於實際需要,而是環境暗示的結果。

如果妳讓壹個胖子住院,並讓他遠離電視、雜誌和其他與誘人食物有關的東西,他將有效地減肥,並且不會感到非常痛苦。但壹旦他回到充滿超市、餐館和面包店的現實世界,面對五顏六色的食品廣告和數百種冰淇淋和蛋糕,他的體重迅速反彈。

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招募了壹群誌願者,包括體重正常的人和肥胖的人,並聲稱他們正在進行其他實驗,然後要求他們交出所有可以看到時間的工具。在實驗過程中,誌願者被要求做壹些與進食無關的事情。之後,他們被告知時間是5點05分。然後,研究人員將誌願者分為兩組,每組包括體重正常的人和肥胖的人,並讓他們分別走進兩個房間。但是這兩個房間裏的鐘顯示的時間不同,壹個快壹個慢。當實際時間為5: 35時,時鐘較快的房間顯示6: 05,而時鐘較慢的房間顯示5: 20。此時,研究人員邀請誌願者吃餅幹,並記錄他們吃的數量。結果顯示,兩個房間裏體重正常的人吃的餅幹數量幾乎相同,盡管他們看到的時間不同。另壹方面,肥胖的人吃的餅幹大約是6: 05看到餅幹的人的兩倍。換句話說,當肥胖的人認為該吃飯了,他們就會吃,而不管他們是否真的餓了。

同樣,研究發現,肥胖的人對食物的味道也非常敏感。研究人員邀請參與實驗的誌願者無限量品嘗冰淇淋。冰淇淋有兩種,壹種是高質量的香草冰淇淋,另壹種是低質量的冰淇淋,有點苦味。結果顯示,肥胖的人比不太美味的低質量冰淇淋吃得更多。但是正常體重的人什麽都會吃壹些,不像肥胖的人那麽明顯。另壹項研究肥胖者和正常人獲取食物的努力的實驗證明,肥胖者比正常人更懶於工作來獲取食物。因為在實驗中發現,在帶殼和不帶殼的兩種幹果中,95%的人被肥胖的人吃了,只有5%的人吃了帶殼的幹果,而正常體重的人吃這兩種幹果的數量沒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