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區總面積72.02平方千米。
Binjiang Qu
330108
濱江區
310051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濱江區轄3個街道:浦沿街道、西興街道、長河街道。
西興街道
面積15.16平方千米,人口2.81萬人。代碼330108001。辦事處駐官河路4號,郵編310051。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
長河街道
面積30.42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代碼330108002。辦事處駐長河路18號,郵編310051。轄4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浦沿街道
面積26.44平方千米,人口6.35萬人。代碼330108003。辦事處駐新浦路102號,郵編310051。轄5個社區、6個行政村。
風土人情
地方戲曲:昆劇、元宵燈會。
杭州作 濱江區為壹座歷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形成了其特有的飲食文化。 《史記》曰:“楚越之地,飯稻羹魚”,可見當時魚米之鄉杭州飲食業的發達,到南宋,《夢粱錄》載:杭州“自天竺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空虛之屋”(《夢粱錄》卷十三),茶坊、酒肆、食店及飲食服務業占眾多店鋪市場的三分之二。更有《都城紀勝》載,杭州經營餐飲店鋪類型有茶酒店、包子酒店、宅子酒店、花園酒店,直賣店等八九種之多,且茶坊、酒樓都裝飾講究,環境優雅,器皿華貴,服務細致。南宋飲食服務業的鼎盛可見壹斑,當時更出現了不同地方風味的專營酒樓,形成了地方風味的四大菜系,同時還有宮廷菜系,《夢粱錄》中說:“南渡以來,二百多年,則水土既慣,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更體現了杭州飲食文化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淵源。
杭州菜歷史悠久,它與寧波、紹興兩地的菜肴***同構成浙江菜系,成為中國的八大菜系之壹。而且是浙菜的代表菜色。:杭幫菜有“迷宗菜”之稱,它吸收了粵、川等全國八大菜系中其他七大菜系和浙菜中溫州、紹興等地的長處,溶入西湖特有的清醇靈秀之風,可以說是兼容並蓄,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杭幫菜因此而成為新八大菜系之壹,並以它獨特的“味道”風靡全國。
南宋建都臨安以前,杭菜分為“湖上幫”和“城裏幫”兩派
龍井蝦仁。“湖上派”用料以魚蝦和禽類為主,擅長生炒、清燉、嫩溜等技法,講究清、鮮、脆、嫩的口味,註重保留原味。“城派”用料以肉類居多,烹調方法以蒸、燴、氽、燒為主,講究輕油、輕漿、清淡鮮嫩的口味,註重鮮鹹合壹。南宋建都杭州,北方大批名廚雲集杭城,使杭菜和浙江菜系從萌芽狀態進入發展狀態,浙菜從此立於全國菜系之列。至今八百多年的南宋名菜蟹釀橙、鱉蒸羊、東坡脯、南炒鱔、群仙羹、兩色腰子等,至今仍是高檔筵席上的名菜。紹興除了清湯越雞外,鯗扣雞、鯗凍肉、蝦油雞、蓑衣蝦球;寧波的鹹菜大湯黃魚、苔菜小方烤、冰糖甲魚、鍋燒鰻,湖州的老法蝦仁、五彩鱔絲,嘉興的炒蟹粉、炒蝦蟹等,都有幾百年的歷史。溫州近閩,受閩菜影響,烹調上講究清淡,以海產品為主,像三絲魚卷、三片敲蝦等菜也歷史悠久。
民國後,杭菜首先推出了龍井蝦仁等新菜。但以杭菜為主浙江菜系,基本上分為三大派別,壹派以烹調北方風味的"京幫"館子,即烹飪壹致看重的大幫菜,以烹調高檔原料為主,如魚翅、海參、燕窩、熊掌以及烤乳豬、掛爐鴨子(北京烤鴨),此幫杭州最強。另壹派以紅燒為拿手的徽幫,主要分布於杭、湖(吳興)寧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經濟實惠為主。另壹幫即本地菜,真正的土生土長菜系。杭州規模較大的有西湖樓外樓,開設於清道光年間,以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聞
蝦爆鱔面名。有城內清和坊的王潤興,人稱"皇飯兒"。以魚頭豆腐,人稱木榔豆腐,件兒肉、腌督筍拿手。紹興有蘭香館,蓑衣蝦球、專門烹制頭肚醋魚等標準紹菜。浙東寧波有東福園,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等名菜是正宗的寧波地方傳統菜。
杭州當地的主要風味小吃有:蝦爆鱔面、片兒川面、貓耳朵、南方迷宗大包等,遊客可去奎元館或知味觀等處品嘗。當地著名的餐館則包括樓外樓、山外山、天外天、靈隱齋堂、得來喜等處。
杭州的西湖龍井中外馳名,是綠茶中的極品。杭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從隋唐以來便有不少的茶館、茶肆。加上歷代文人墨客來杭州品茗,留下不少贊美龍井的詩句。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旅遊業的方興未艾,也推動了杭州茶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杭州建起了頗具規模的茶葉博物館,借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優秀遺產,普及茶葉科學知識,促進中外茶文化的交流。杭州的飲食文化很悠久,歷代都有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