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是蒙古語,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爾木蒙古族放牧的格爾木蒙古羊,是元朝時東臺吉乃爾部落的壹個分支,由於德天獨厚的天然草場資源放牧,格爾木蒙古羊作為蒙古族“那達慕”或喜慶節日、祭敖中以全羊席,手抓羊肉等美食絕稱,當地蒙古族民族文化獨特,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蒙古羊”壹詞大約公元1206年左右,隨著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北方各部落形成統壹民族後,蒙古族飼養的綿羊隨統稱蒙古羊。隨著歷史上蒙古族的遷移而帶來了生產和生活資料,其中也帶來了脂尾型粗毛種格爾木蒙古羊。由於產區地處柴達木盆地特定自然環境中,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培育,形成了今天的格爾木蒙古羊適應惡劣生長環境和氣候條件特性。格爾木蒙古族宰羊和分割羊肉主要講究的是按照關節分解,保持每根骨頭的完整性,這樣既可以充分保留其營養和味道,還能保持其原汁原味。
格爾木蒙古羊是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的特產。格爾木市蒙古羊是經長期選育而成的優質肉脂兼有品種,肉質鮮嫩、蛋白質高、風味獨特,有“綠色食品”的美譽,已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格爾木市烏圖美仁衛拉特蒙古羊是17世紀時,從新疆遷移到青海地區的,在青藏高原經過三百年的發展繁育,在典型的草甸草原生態環境下,具有遊走、采食、抓膘、貯脂、抗寒、抗風雪能力強和體大、肉多、脂尾肥厚、產肉率高、肉質鮮美的特點。這種羊肉水分含量低,富含鈣、鐵、磷等礦物質,肌原纖維和肌纖維間脂肪沈澱充分,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品種。
多年來,由於得天獨厚的天然草場資源遊牧民放牧,烏圖美仁衛拉特羊肉作為蒙古族“那達慕”或喜慶節日、祭敖中做全羊席,手抓羊肉、幹肉等美食的主選材料,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我市烏圖美仁鄉那棱格勒村(原烏圖美仁察汗烏蘇牧委會)***有牧戶53戶,總人口156人,該牧業社以畜牧業為主導產業,可利用草原總面積39.5萬畝,圍欄草場面積23.25萬畝,牲畜***計8596頭,畜用暖棚12座,基本實現了冬春季節牧民的定居放牧。
2013年,格爾木那棱格勒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申報的“格爾木蒙古羊”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域範圍
格爾木蒙古羊地理標誌保護的範圍是: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和郭勒木德鎮。涉及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的那棱格勒、柴開、察汗烏蘇、敖包圖、哈夏圖、烏蘭美仁、白力其爾、俄日騰、巴勒格圖和郭勒木德鎮的拖拉海、阿拉爾、清水河、漁水河、秀溝等蒙古族牧業村***計14個。保護範圍地域地理坐標為:東經90°4′40′′—95°40′10′′、北緯35°53′10′′—37°24′10′′,南北寬169公裏,東西長442公裏,保護規模為:3057101公頃。南與玉樹州相鄰,北與大柴旦、茫崖接壤,西至新疆和芒崖行委,東與都蘭縣相鄰;區內海撥2790—6000多米,屬高原大陸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