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浦漁港
作為中國四大漁港之壹,被譽為“楊哲中路重鎮”。石浦港最初被稱為李港。港區長18km,寬3km。是國家二類開放口岸,被列為中國四大漁港之壹。有“三月三踩灘”、“祭海”等許多獨特的習俗,其中“祭海”是漁民出海捕魚時求平安、求豐收的儀式。
近年來,當地政府組織了原始自發的民間儀式,並於每年9月中旬舉行“中國捕魚節”。內容包括漁家燈會、千船賽開航儀式、焰火晚會、“漁家樂”旅遊、當地民間花燈舞蹈表演、海上祭拜儀式、花車巡遊等,吸引了眾多遊客。
[2]乾通古鎮
前童鎮位於國家生態示範縣寧海縣西南部,面積68.77平方公裏。轄36個行政村,總人口2.6萬人,耕地面積1.1.7萬畝,森林面積6.6萬畝。東鄰城關鎮,南接壹鎮,西接岔路鎮,北接黃壇鎮,距縣城14公裏。這裏是寧海的後花園,省道甬臨線和同三高速公路從北向南橫貫全鎮。寧海最大的河流白溪自西向東流經境內。是壹座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人文景觀豐富的江南古鎮。抗戰時期浙東行署設在前童,解放戰爭時期寧海縣工委誕生在這裏。屬於寧波市革命老區,被命名為“鼓樓之鄉”。是省級旅遊名鎮,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寧波市東海文化明珠鎮。
前童村經歷了760多年的發展,留下了壹批完整的明清古建築。這些古建築主要由古寺、老房子、老街組成。其中童氏大宗祠建於明初洪武18,占地1.2畝,檐上四註,兩廊,南有戲臺,北有紀念室。其他幾十個建在村子周圍的小祠堂,如“嚴寺”、“顏勇寺”、“崇本寺”,都是從明天開始,清順治、幹嘉年間修建的,輪廓依舊。古寺四周是大和白墻的正宗(四合院),“峰峰”“思家”“寄心”等40余間房屋,幾乎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幹嘉時期的風貌。
[3]東錢湖中心景區
湖中景區是東錢湖旅遊度假區建立後新建的第壹個景區。由湖心大堤和小普陀組成,總投資6500萬元。2002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對外開放。中央堤又稱前堤,始建於1976,將東錢湖分為南湖和北湖。
2005年5月1日,新開業的約伯大廈以淡水湖為主題,展示東錢湖的地方特色。月亮塔與水上餐廳的素食餐廳遙相呼應。以國際時尚健康素食潮流為導向的“小普陀素食宴”,對“素食”的概念進行了顛覆性的詮釋,為景區增添了壹道亮麗的人文景觀。仿素菜在藝術上追求“色、香、味、形、意”的境界,讓即使是最挑剔的素食者也能領略到中華美食的皇家風範和人文優雅。
“4”鎮海口海防遺址(招寶山)
鎮海位於中國海岸線中部,北接杭州灣、長江口,南接福建、廣東。是南北轉運、補給和海上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素有“海上小鎮”、“浙東門戶”之稱。明中葉以來,鎮海軍民先後經歷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著名的抵禦外敵入侵的自衛戰爭,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英雄業績和非常豐富珍貴的海防遺址。明朝中葉,倭寇與不法商人勾結,相繼入侵江浙、福建、廣東等地,到處攻城掠寨,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敵人的騷擾激起了浙江軍民的強烈反抗。明朝政府派出重兵鎮壓敵人。名將呂堂、於、戚繼光先後駐守鎮海,在招寶山上修築威遠城,在邕江南北屢戰屢敗,在沿海地區大獲全勝。第壹次鴉片戰爭,舟山淪陷,鎮海成為抗英前哨。著名抗英將領葛負責鎮海防禦。傑出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和欽差大臣於謙來到鎮上督戰。愛國軍民同仇敵愾,同英軍浴血奮戰,民族氣節熠熠生輝。中法戰爭中,法國遠東航空司令率艦隊進犯海口鎮,浙江巡撫劉、浙江提督歐陽、寧紹臺路薛福成率軍築起防禦之敵,守衛吳傑的火炮,炮轟法艦,重傷法軍指揮官,迫使法軍撤退,粉碎了法艦北上騷擾威脅京津的企圖。在中法戰爭的鎮海戰役中,我鎮海軍民打了幾個勝仗,取得了重大勝利,在近代中國反侵略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在抗日戰爭中,鎮海軍民曾多次擊退日軍進攻。7月1940、17日,侵華日軍從北侖區鎮海城關、小港登陸。鎮海愛國軍民在招寶山、齊家山與侵華日軍激戰,死傷日軍400余人,使敵人倉皇撤退。
〈 5 〉五龍潭風景區
五龍潭風景區位於寧波郊區鄞縣龍關鄉,距寧波市區35公裏。景區為山地旅遊區,總面積16.17平方公裏。景區內山高谷深,以山崎如畫的山谷和濃郁的鄉村風情為主要特色。景區規劃建設民俗文化博覽區、龍潭瀑布觀光區、休閑娛樂度假區和關定山遊樂區四大功能區。現在我們位於龍關鄉青草灣,前面五個龍潭所在的山峰是天凈山,屬於壹期開發的龍潭瀑布觀光區。
五龍潭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在龍潭和古龍壇留下了五井十二瀑。自古以來,寧波人就相信五龍潭的功效,邀請龍到天凈山祈雨,祈求風調雨順,成為當地的壹種習俗。附近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我們現在看到的雕像是壹個關於五龍潭起源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