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煮魚的時候不直接煮活魚?

為什麽煮魚的時候不直接煮活魚?

從烹飪角度來說,魚的最佳食用時間是,魚死後2~3小時,再烹飪口感最佳。

魚殺了可以冷藏保鮮。不要冷凍。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認為活魚的營養價值高,把“活魚活吃”奉為上等菜肴。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無論是從營養價值上看還是從食用味道上看,活魚或剛死的魚,都不是食用的最佳時間。

魚類死後,經過壹段時間,魚肉逐漸僵硬,處於僵硬狀態的魚,其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沒有分解產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是鮮味的主要成分。吃起來不僅感到肉質發硬,同時也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當魚體進入高度僵硬後,即開始向自溶階段轉化。這時魚中豐富的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逐漸分解為人體容易吸收的各種氨基酸,處於這個階段的魚不管您用什麽方法烹制,味道都是非常鮮美的。

當然,內臟是更不能和魚壹起烹飪了。

去燒烤攤吃過秋刀魚的朋友知道,有些地方秋刀魚是不去內臟直接烤的,往往會發現吃到腹部的時候苦的壹逼。那就是魚膽破了。而且很多魚的內臟裏會有寄生蟲以及寄生蟲卵。因此,烹飪的時候最好還是把內臟全部去除了吧。

(二)

且不說活魚什麽的。

前年冬天的時候,我去市場買了壹條魚。自己不會殺,就讓攤主幫我殺了,五臟六腑都取了出來扔了,魚裝個袋子就提了回來。半個小時,到家了,隨便洗了壹下,往案板上壹擱,拿刀壹拍……

這沒肚沒腸的貨直接乍了個屍,翻個身跳起來在我手背上抽了壹下,生疼。

我氣壞了……扔菜盆就不管他了,本來準備中午吃得,晚上才做來吃——時間長了,死透了。

活魚,先不說內臟幹不幹凈,開水給妳撲楞壹身尤可,熱油給妳灑壹臉可就毀容了,不是高手,還是別這樣弄的好。

(三)

魚有多種做法,其中以蒸、燒為多。

但沒有整個水煮的,魚會變形,肉會碎。要煮也是片了之後煮。

蒸魚,妳把活魚放進盤子裏,妳覺得它會不會聽話乖乖在盤子裏待著?蒸鍋都能給妳掀嘍。

燒,無論是紅燒,幹燒,還有什麽松鼠魚之類的都屬於燒的範圍。燒這個做法之前有個步驟,就是先過油炸……就算妳不心疼油,妳總得心疼心疼廚師吧?難不成給廚師每人發壹套防護服?那新冠疫情武漢就不會那麽缺防護服了,各大飯店就能捐夠了……

另外,做活魚的還真有,開口活魚,要求魚上桌的時候還是活著的,嘴得會動。

做法也不像網傳的什麽肚子裏塞黃鱔,實際上就是要求壹個字:快。

活魚拿過來,先敲暈,然後馬上開膛破肚收拾幹凈,改花刀後開兩個鍋,壹鍋熱油壹鍋打汁。

用濕手巾包住魚頭,壹只手拿著魚頭把魚身放進油鍋裏炸,魚會因為疼痛而醒過來,要蓋上點兒鍋蓋,防止油濺到廚師。

炸熟了,馬上把魚裝盤,澆汁上桌。

這就是活魚的做法,但為什麽大多數飯店沒有?

壹是比較殘忍,動保還激進,得罪不起。

二是難度特別大,高級廚師也不敢保證100%成功。畢竟魚也是有個體差異的。敲那壹下,搞不好有的魚比較脆弱直接就死了。

另外,有些魚的生理特征決定了註定是不能生煮的。

比如鯉魚,有壹道腥線,殺魚時候很容易取出來。

如果不取出來,魚在烹飪過程中就會變得特別腥,等熟了想取?晚了。

還有苦膽也是類似的東西。

直接做不是不行,問題是妳肯定吃不下去。

(四)

煮活魚,綁起來煮嗎?

妳煮過泥鰍嗎?

按不住鍋蓋,泥鰍從鍋裏竄出來,掉壹地的感覺如何?

大魚的話,不僅會蹦出來,短時間燙也燙不死,妳要壹直按著鍋蓋不給它蹦出來,看著它在滾燙的鍋裏竄動,直到燙死。

不殘忍嗎?還不如壹刀開膛破肚

而且做過魚的應該都知道,去過鱗,魚的外表皮是很容易掉的,下鍋煎的時候回糊在鍋上,如果妳直接煮活魚,它竄動的時候,表皮會掉,妳打開鍋,可能會看到壹鍋泛白的湯水,飄著魚皮,還有活活燙死,遍體鱗傷的魚,想必妳也吃不下去了

(五)

愛吃魚,鯉魚便宜,經常買。家離菜市場近,攤販手藝不錯,收拾魚幹脆利落,敲暈打鱗開膛壹氣呵成。所以從宰殺到拎回來下鍋也就十幾分鐘。有壹次,往鍋裏壹放,詐屍了,瘋狂蹦噠,也就壹斤半的魚,魚和鍋都掉地上了,油濺我壹身。從那以後,每次都讓賣魚老板娘直接剁兩節。活魚下鍋?妳試試。。。

後記:

實踐出真知,這邊建議親買條活魚煮壹下試試呢,畢竟壹條魚也不貴。萬壹創出個絕世菜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