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在那個慢時光裏,野味成了大家不可或缺的 美食 。尤其是這幾種,每次都被大家采摘到手軟而作為家中的必做之菜。
小時候,春雨到來之際就是我們實現春筍自由之時。在家鄉,春雨過後的春筍都是以成片的速度在竹林裏瘋長,以至於小夥伴們每次沖進竹林就是壹頓操作猛如虎,每個人的采摘量都是以壹大筐為計。而事實上,大家都喜歡在這個時候采摘春筍也不完全是心血來潮。
雨水過後采摘春筍來食用是我國南方地區傳統的飲食習慣。因為這個時節的春筍剛從土裏長出來,筍肉都是非常嫩滑多汁的,不會像老筍那麽多的澀味,絕對是壹種不可多得的時令蔬菜。其次,它在吃法上也可以堪稱“花樣百搭”的選手,配以其他的食材,做出來都各具風味。
比方說,它可以和鹹五花肉片搭配,進行燉煮可以做成腌篤鮮。在制作過程中,春筍先行焯水的動作必不可少。它不僅可以去掉春筍本身具有的澀味,讓口感更加爽滑還可以除去筍內含有的草酸鈣,避免消化不良而造成腸胃負擔。此外,就是焯水之後壹定要註意將筍肉切成粗條,讓筍肉內裏的每個筍階都浸滿湯汁,方便入味。
又比如,春筍還可以和醬肉搭配做成春筍醬肉包子。肉餡的做法是這樣的:將筍肉切成石榴籽大小般的丁狀,和黑木耳碎及事先調和好的秘制醬肉混合在壹起,壹同倒入鍋中翻炒。
翻炒過程中,由於春筍本身比較容易吸油,可以在翻炒時多加入壹點食用油,避免筍丁在油不夠時出現燒焦的現象而影響整個餡料本身的口感。只有這樣,做出來的春筍醬肉包子才沒有普通肉包子的油膩感同時又能多壹份春筍和黑木耳本身具有的鮮味。
2.香椿
香椿通常會在清明前後發芽,我們主要采摘的是它的頭茬椿芽。因為這個地方不僅鮮嫩,而且椿香四溢。但它的生長旺期並不長,在谷雨前後就完成了它的賞味期,退出這個年度“大舞臺”。雖說只有十幾天的賞味期,但是人們卻在短短的十幾天時間內,開發出了各式各樣的香椿吃法。
最受大家追捧的就是這道香椿蛋餅,充滿了兒時的味道,做法也十分的簡單。小時候在家裏經常能看到奶奶將采摘下來的香椿葉除去表面灰塵,並加入少量食鹽進行搓洗。這種焯水方法相比於焯水而言,不僅能有效保留香椿的營養物質,還能除去其體內含有的亞硝酸鹽等有害成分。經歷這個程序之後,再將其剁成細碎與搗勻的雞蛋拌在壹起並加入食用鹽、味精等日常調味品,倒入鍋中油煎成形即可。這樣的香椿煎餅不僅做法簡單還 健康 美味,非常適合新手小白來練手。
此外,香椿用來制作香椿醬也別具風味。在制作過程中,我們需要將洗好的香椿進行短暫焯水,速度撈起並控幹水分,除去硬根再將香椿搗碎與辣椒碎混合,並在鍋中加入適量的食用鹽、白芝麻和雞精。油燒過程中,需要尤為控制好火候,避免大火燒糊,小火不出辣香。食材燒熱之後澆入碗中,需要迅速攪拌,佐料完全融為壹體。將做好的香椿醬用作蘸料或是直接下飯都是不錯的選擇。
3.野蕎
野蕎是南方人都喜愛吃的壹道鄉村野味。雖然生長在田間地頭,但是也經常容易被小蔥撞臉而傻傻分不清,後來才知道野蕎的香味是蔥更加濃郁的,完全可以做成壹道主菜。此外土裏的野蕎,會經常跟雜草混在壹起,需要很細心才能發現它的存在。在采摘的時候,也需要壹定的巧勁,看準根部才能壹拔壹個準,否則很容易拔斷。
從吃的角度上來看,野蕎的做法風格不壹,炒、煎、拌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以它作為主菜而言,做法就比較簡單。只要將發黃的野蕎段挑幹洗凈並切斷,加上辣椒、淋上生抽進行翻炒就能做出壹道美味;以它作為佐菜而言,和白豆腐搭配在壹起,能炒出不同於小蔥拌豆腐的清香,味道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