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半年,虧了90萬!這種錯誤,很多人都犯過!

半年,虧了90萬!這種錯誤,很多人都犯過!

鮮少喝酒的壹個朋友,最近約我喝酒,大口啤酒下肚後,拍拍肚子笑著對我說:“妳知道嗎,我終於買房了”。

連聲道恭喜,他擺了擺手,斂了斂笑容。

“沒啥好恭喜的,猶豫了半年,虧了90萬”。

從2019年3月開始看房,壹開始的預算250萬,打算買個壹房自住,2019年4月看了深圳八卦嶺的嶺尚時代,230萬,第壹次買房,總想再看看,遲遲未下手。

然後到2019年11月,同壹戶型的房子,賣320萬,半年漲了90萬。

於是最近,他又看中了壹套房子,330萬,吃了虧的他迅速付下定金、然後馬上借錢、和買家贖樓、銀行貸款、過戶,整個流程1個月,終於把人生第壹套房買了。

想到朋友的故事,結合這麽些年的從業經驗,像朋友這樣的案例還真不少。

從中還發現了壹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有錢人更“好招呼”,而剛需更“磨蹭”。

買過多套房產的人通常看好地段和戶型,會果斷入手,很少拖泥帶水。

而像我朋友這樣剛需客則不同,他們非常勤奮、好學,對房產有壹種近乎專家研究的執著,會熟讀各類經濟書籍、了解M2走勢、通脹、跟隨各類自媒體去分析宏觀政策對樓市的影響,通過對“房價收入比”、“租售比”、“租金回報率”等專業術語去分析樓市。

最終他們的結論往往是:看空樓市、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遲遲不敢入手。

說實在的,又不是有幾個億的資產要配置,完全不需要關註太宏觀的東西,M2波動,和妳真的八分錢關系,都沒有。

所以有幾個剛需買房固化思維,說不定正準備買房的妳也有。

1、首置剛需先上車,壹步到位不適合

妳是不是經常聽到這麽壹句:能買4房就不買3房,能買3房就不買2房。

確實,現在很多人都想著“壹步到位”,最好是3房、帶有比較好的學位、配套樣樣足、小區物業好····

這本身沒毛病,現在換房成本高太高,太麻煩,妳要有錢,別說壹步到位,妳願意買深圳灣壹號也沒問題。

但如果沒有那個實力,切勿別因為“壹步到位”這四個字而延誤了最佳的買房時機,可以先買小壹點的但地段還不錯的先上車,等之後有條件再升級。

“壹步到位”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沒有人能拍著胸脯保證,這套房子我就壹定住到老,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更何況還有可能會有壹批人選擇返鄉置業。

人生的不同階段總會有新的目標和打算,需求總是會變化的,也沒有壹套房子是完美無缺的。

有些人過於追求“壹步到位”,所以舍棄了地段、交通,入住後,每天來回4小時上下班,住個1-2年後,就有了急切的換房沖動。

雖然沒有壹個官方統計的數據,但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壹線城市,壹套房子平均5-10年就會轉壹次手,像父輩那樣壹套房壹輩子的幾乎沒有。

壹步到位、安土重遷早已不適用當代社會。

2、有沒有更便宜的“漏”可以撿

在深圳買房,隨便就是百萬資產,買菜尚且貪便宜,何況買房。所以剛需買房最愛問:現在買是不是好時機,什麽時候是抄底的機會,哪個時間點有筍盤可以撿?

實話實說,這些問題,就連知名經濟學家、資深房產大師都無法告訴妳準確答案。

別總想著“貪便宜”,現在是市場經濟,壹分價錢壹分貨,賣得很便宜的房子,大多都有問題。

可能樓下是變電站、可能戶型太奇葩、也可能是噪音太大等等,總之,便宜的東西肯定有些許毛病,壹定要把原因搞清楚,確認這個漏究竟能不能撿。

就算年底開發商促銷降價,壹般都是拿非熱門的戶型或者樓層來做活動,比如底層、高層,或者朝向不是特別好的,如果對這些要求不高的,年底確實有些筍盤可以撿撿。

而在二手房市場會有業主因為各種原因著急賣房的,往往也會比市場掛牌價便宜壹些,但非常優質的房源,要麽被中介內部消化,要麽也是中介介紹給熟的客戶了,很少會掛到網上公開拿來賣。

所以撿漏可遇不可求,別為了撿芝麻丟了西瓜,對剛需而言,最佳買房時機永遠是當下。

3、唯大開發商不買

第壹次買房,出於出錯率的考慮,我們會建議妳盡量選擇大品牌開發商。

但很多人卻理解成:壹定要買大開發商。這就有點斷章取義了,大開發商雖然不容易爛尾、也不會有太多房屋質量問題,但品牌房企雖好,也不是樣樣都排在前列的。

在拿地方面,我們可以在壹些城市可以看到,很多開發商會在城市外圍拿壹些地,而相反有些小開發商會願意去核心地段拿地,為什麽?

因為大開發商相信憑借著品牌信任度,房子就算拿在偏遠壹點的地方也能賣得出去,這樣他們就不需要付出更多的拿地成本了。

比如某大在坪山的項目,明明遠離市中心,但賣得真不錯。

道理很簡單,因為品牌溢價。依然很多購房者願意追隨品牌去買單,品牌當然可以溢價,但溢價太多,就要想到底值不值得了。

對於剛需而言,還是多關註交通出行,少關註風花雪月。

4、低估地鐵的重要性

深圳絕大多數人出行都依賴地鐵,剛需買房唯壹不能舍棄的就是地鐵。

很多人會說我不壹定要地鐵,有公交接駁也可以,可以公交轉地鐵。

所以有些剛需只要小區夠好、戶型夠好,地鐵範圍內3-4公裏都可以接受。

“年輕人要懂得奮鬥嘛,公交坐幾個站就到了嘛,還是可以忍受的”。

3-4公裏看起來真的不遠,但是郊區公交等待時間長,不準時,再加上可能有塞車的可能性,妳起碼要預留半小時到地鐵站,很有可能妳在公交上花的時間都比妳地鐵上花的時間都還多。

地鐵是郊區唯壹不能割舍的前提條件,都已經選擇住在郊區了,還不買地鐵房,想什麽呢?

這個虧,只有買在郊區吃過通勤苦的人,才能懂。

之前有個朋友,就買在觀瀾非地鐵房,還是連規劃那種都沒有的,靠有軌電車轉地鐵,然後靠著意念堅持了半年,果斷把房子賣了。

5、物業很重要,別省這點錢

之前寫過壹篇物業的重要性文章,有興趣可點擊翻看《物業壹換,立漲40萬》。

剛需買房很容易為“便宜”買單,“房價都那麽貴了,能省壹點是壹點”,這種想法用在物業上卻是大錯特錯。

實際上,很多同級樓盤的物業費最多相差1-2塊,壹個月差的最多是1-200塊,幾百萬的房子都買了,還缺這1-200元?

妳省的是這1-200元,但住進去卻發現外人隨便進、垃圾沒人倒、電梯沒人維修、燈泡壞了沒人換,這時候妳不會為了省這1-200塊而沾沾自喜了。

此外,對居住品質和居住環境的升級也決定著未來物業的重要性。如何獲得更棒的居住感受,成為每個人心中衡量房產的壹桿秤,在未來,物業會在影響房產升值的眾多因素中,所占權重越來越大。

如何選物業,有很多落地建議,最誠懇的壹點:物業費,千萬不能省,越貴不壹定越好,但越便宜,壹定就是坑!

6、結尾

如果要給剛需買房壹個總結,那應該是想得太多、要的太多。

人無完人,房也無完房,不可能有壹套完美的房子,哪怕是有,剛需也買不起。

所以剛需買房,更重要是認清楚自我定位,掌握好自己的預算,不用想得過於長遠,能符合當下5-10年的居住需求就可以了。

買房是壹輩子最重要的事情之壹,但卻不可能壹輩子只買壹套房子。

但有些虧,能在第壹次買房就避免,就是最好的。

如果以上文章,哪怕有壹點認可或同意,都希望妳可以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