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萬虎是最具書香氣息的古韻小鎮,那麽萬虎的油潑面將為這本書增添壹份皇家風味。根據傳說,乾隆皇帝下到長江以南,來到萬虎鎮。走累了,他來到壹家小店吃油潑面。品嘗後,光滑細膩的口感立即給乾隆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後,萬虎油面被選為宮廷食品,由於其光滑潔白的面條細如龍須,因此也被稱為“龍須貢面”。
在今天的萬虎鎮,仍有十幾家作坊在做油面生意。在村民的帶領下,我們走進鎮上勝利路92號饒喜榮的面館。趁著陽光明媚的天氣,他在制作室裏忙碌著,無數油潑面壹起筆直地掛在特制的晾衣架上。風壹吹,細密的油面隨風微微擺動,很像別人家細致的珠簾。
53歲的饒師傅做油潑面已經36年了。用他的話說,他壹生都在和這門手藝打交道,現在他仍然延續著祖先的傳統手藝。采用優質面粉、植物油、精制土豆澱粉、食鹽等原料,經過揉面、搓大條、搓小條、炒土豆粉、上油、盤條、繞條、拉條、曬幹、下架、包裝等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經過時間和陽光的作用,形成了光滑、潔白、厚薄均勻、潤滑細膩、不粘手的獨特食品。無論是新鮮的水,還是加入豐富的雞湯來烹飪,它都打算用肉絲和蘑菇作為“子喬”。萬虎油面壹定會讓您難忘。
饒師傅說,做好油潑面的秘訣在於壹年四季不同的調味料。放多少鹽,加多少水都是有講究的。為了做好面條,他經常淩晨3點起床,開始忙碌十幾個小時。壹天下來,他和妻子最多能做幾百公斤的面條。“有時候累了就來壹碗面,也有健脾胃、降血壓、祛風散寒的功效。”饒師傅說。
這時,壹位前來買面的老人告訴我們,明朝末年市場上出現了徐碗油面。相傳當時水運發達,徐灣碼頭人來人往。忙碌的商人需要壹種既美味又能填飽肚子的快餐,所以油潑面成了最好的選擇。川流不息的撫河加上萬虎鎮優越的自然條件,也讓萬虎的油面越來越受歡迎。因為是貢面,徐灣油面的包裝很有講究。民國時期,精裝油潑面甚至用紅漆木箱包裝,外面雕刻著龍鳳吉祥、百年和諧、錦繡河山等圖案,並配以金色彩繪的產品名稱和規格、作坊字號、烹飪說明以及各種五顏六色的尖刺,非常漂亮。
如今,萬虎人仍然會在餐桌上放壹碗油潑面,無論是慶祝生日還是節日。這不僅是壹種習慣,也是對這種陪伴了他們幾代人、有著太多情感的特殊食物的尊重。
如果妳有機會去萬虎,妳壹定要記得把這裏的特色油面條帶過來,並與更多的親戚和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