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壹篇,是要告訴大家,《夏小莫的52植物文學》這個微信公眾號,是怎麽回事。
01? 為什麽是“52”
“52”,諧音是“吾愛”,植物、文字,吾所愛。這是第壹層意思。
我喜歡植物,或許是天生的緣分。從小在農村裏生活,與植物十分親近,跟著父母種田,澆菜,割豬草,摘野果,爬樹,連玩耍時的道具都是植物的葉和果。大自然給予了我的童年無盡的快樂。
後來我愛上了養花,而且比壹般人有天賦,其實就是因為我比較懂植物的性格吧。養得最多的時候,家裏天臺上種著100多盆花。後來幹脆和朋友壹起開了個花店。
如今我沒再開花店,家裏養的花也很少,只是會偶爾買壹盆花,或插幾枝鮮花在家裏和辦公室,享受它們的陪伴,欣賞它們的美。
文字,也是我喜歡的。小時候語文成績壹直很好,看小說、主持、演講、寫日記,壹路走來,壹直在做這些與語言文字相關的事。去年報考教師資格證也是選了小學語文專業。
如今讓我去考中學數學,估計是個零分吧,但語文多少還知道壹些。盡管大學是讀的理工科,但壹直自認為在理工女裏面,我的文字能力是不錯的。
第二層意思,我打算每周寫壹篇關於植物的文章發表在公眾號,而每年是52周。
這是壹個周而復始的長期計劃,對我來說是個挑戰。因為我還從沒這樣固定時間輸出過文章。我給自己出了壹道難題。“先完成,再完美”,壹邊學壹邊寫吧,相信我會慢慢進步的。
說到學習,想要寫好文章,除了寫作本身,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植物學知識體系,植物記錄片,植物公眾號,養花,插花,去大自然觀察植物,閱讀文學經典,聽音樂,鍛煉身體,這些都是未來的我需要去做的。
02? 什麽是植物文學
我也是最近才接觸到這個概念,暫時沒有找到壹個很權威的定義。我的理解,就是跟植物有關的文字,介紹植物或與植物有關的事物。
植物文學的文章,可以偏植物學,也可以偏文學,這個度可以調整,但是不能跟二者脫離關系。
前輩們創作了很多經典的植物文學書籍,我會壹本壹本慢慢看,細細品味。
還有壹個點,在漢語裏,“植物”是用來修飾“文學”的,可以理解為“關於植物的文學”,所以雖然我會持續學習植物學,但文學終究是核心。
植物學家盧梭所說,“不知道植物名字的人,只要他用心去觀察和體會自然的奧秘,也是壹名優秀的植物學家”,“而知道植物的名字,只是為了方便和別人通過文字交流植物的信息”。
我不會去做植物學的精度科學研究,也可能會叫錯植物的名字,壹種植物常常擁有很多名字,我們可以認為每壹個都是對的。或者誤解植物的功能也是有可能的,但我會努力學習,力圖減少嚴重的錯誤。
但這些不會影響我對植物的熱愛和寫作,我會在學習和寫作中成長,希望植物專家們指導我,讀者們包容我匱乏的知識量和眼界,壹如既往的陪伴我前行。
文學素養、審美水平,這些更是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修養和提高的。只有這樣,我才能寫出更優美、深邃的文字,而不至於隨波逐流,安於浮躁。
我會好好考慮和實踐通過怎樣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它們。修身養性是壹輩子的事。
無論如何,希望未來的路上有妳,妳能看到我的努力和成長,哪怕下壹個迂回徘徊和風浪來臨,我也不會再慌亂。
03? 《夏小莫的52植物文學》公眾號裏將會有什麽
我每周會寫壹篇關於植物的文章,每周日晚九點前在公眾號推送出來。內容可能包括認識和了解植物,植物美食,植物旅遊,植物種植,花園,菜地,植物故事等等。
另外,我還會不定期的寫壹些我自己的故事和生活,記錄人生,也讓大家了解我。
寫什麽,怎樣寫,我會慢慢摸索,也請大家不吝指教。喜歡植物、熱愛自然、喜歡文學的朋友可以把小莫的公眾號當做壹個交流的小屋,歡迎分享妳和植物、文字的故事。
親愛的朋友,妳每天在吃米飯,但妳知道米是誰的種子嗎?妳穿過棉質衣服,那妳知道棉花的花瓣有幾片,是什麽顏色嗎?
來,同我壹起,重新了解、關註這些可愛的地球精靈吧。
花開半夏,落葉知秋。在夏小莫的眼裏,地球上的每壹棵植物,對應著天空中的壹顆星,它們是壹樣的安靜、恒久、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