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西安,和它聯系在壹起的是長安古都,是 歷史 悠久的秦始皇兵馬俑,是豪爽樸實、具有紅色革命傳統的關中人民 。陜西在 歷史 的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俗風情,人們用順口溜將其總結為"西安十大怪”—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辣子壹道菜、碗盆不分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板凳不坐蹲起來、睡覺枕石塊、秦腔不唱吼起來。那麽這十大怪又是怎麽來的呢?
西安十大怪中有四大怪是關於飲食習俗的,分別為“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辣子壹道菜”“碗盆不分開”,由此可見陜西飲食的獨特性。 陜西可以說是面食之省,“面條像褲帶”說的就是陜西又寬又長的面條,這可不能像嬌氣小姐吃陽春面壹樣慢條斯理地吃,而是要陜西大漢撲哧撲哧大口大口地吃,豪爽而又實在。除了面條,陜西還有的特色飲食就是鍋盔和羊肉泡饃,“鍋盔像鍋蓋”說的就是壹種大得像鍋蓋的烙餅,人們將面和到硬得手都揉不動時,將面做成鍋蓋大小的餅,放在鐵鍋裏慢慢地烙烤,烤完後外焦裏酥,又大又硬,就像新疆的饢壹樣,可以作為幹糧存放很久。而羊肉泡饃,更是陜西的代表性飲食,泡饃烹制極為精細,湯濃肉爛,肥而不膩,令人食後回味無窮。
而不管面條還是鍋盔、泡饃,陜西人餐桌上都不能少的是壹碗油潑辣子,這就是陜西十大怪之壹的“辣子壹道菜”。久陜西所產的辣椒色紅、個長、頭尖,辣味十足,陜西人將其曬幹後用臼子搗成辣椒粉,然後澆上熱油,就成了油潑辣子,澆在面上、泡饃上,吃起來十分過癮。而吃飯要用餐具,豪爽的陜西人自然不會像日韓 美食 的小碗小碟,而是用老碗,這種碗比壹般的小盆還要大,裝好面後,澆上油潑辣子,夾好菜,就蹲在地上吃了起來。 陜西的另壹大怪“板凳不坐蹲起來”,正是因為陜西人不愛坐著吃飯而來。在陜西鄉下,隨處可見蹲在墻角的鄉親們曬著太陽聊天。
其他西安十大怪則是著裝、住房、婚俗、 娛樂 方面的,“手帕頭上戴”說的是陜西的老太太喜歡在頭上戴壹塊手帕,關中地區風較大,日曬強烈,幹旱少雨,勞動的時候頭上戴壹塊手帕可以防日曬、風沙,熱了還可以擦擦汗,頭戴手帕也就成了樸實陜西人的象征。 也正因為陜西幹旱少雨,對於雨水十分珍惜,所以陜西人蓋房子,屋檐都是朝向院內,讓雨水流到院子裏。壹般的房子屋檐都呈人字形,而陜西的房子看上去只是人字的壹邊,這就形成陜西十大怪的“房子半邊蓋”。而在這樣的房子裏,陜西鄉下大爺睡覺的時候枕的不是軟枕頭,而是石頭,這就是十大怪之壹的“睡覺枕石塊”,因為夏季的時候關中酷熱,枕著冰涼的石頭睡覺可以消暑,這石頭可是陜西大爺的“金不換”。
陜西人安土重遷觀念很重,舊時陜西流行著壹句諺語“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他們認為陜西是最好的居住地,不舍得姑娘外嫁,因此陜西形成壹大怪“姑娘不對外”。此外,在婚禮葬禮或重要的鄉間儀式上,陜西人都會搭起戲臺唱起他們的地方戲—秦腔。秦腔高亢激昂,幾裏外都可聽見,因此“唱戲吼起來”也成了陜西人的十大怪之壹。
如今,隨著 社會 的發展,陜西十大怪中的幾怪也慢慢淡化,比如板凳不坐蹲起來,手帕頭上戴;姑娘不對外更是壹種不可能存在的習俗了,但是在這十大怪中所反映出來的陜西人的自信大氣、豪爽激昂的性格卻不曾改變。
西安之地古屬雍州,這裏的黃土地即所謂“黃壤”,被列為擁有最高等級土地資源的地方,也是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地。由於中國 歷史 上影響深遠、最負盛名的西周、秦、西漢、唐這幾個王朝,均建都於此,所以這裏壹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今天有書君就和大家聊壹下,西安“十大怪”是什麽?不過有書君認為,如果題目修改為“關中十大怪”就更加完美了。
第壹怪:面條像褲帶。陜西關中地區盛產小米,自古以來多以面食為主,這裏的人壹日三餐幾乎都是面食。關中的女孩,可以不學繡花做衣,但壹定要先學會做面食。
如果出嫁時哪家的姑娘不會做面食,往往都會被婆家瞧不起。“褲帶面”正如關中人的個性壹般,爽快敞亮。面之寬堪稱壹絕,如同褲帶,故以此得名。
第二怪:鍋盔像鍋蓋。
提起第二怪,有書君要給大家講壹個傳說。相傳,秦國為統壹六國四處征戰,所攜帶食物很容易發黴。
隨軍廚師苦思冥想後,研究出用麥子磨成面粉,經過發酵後,再用揉、摔、捏、拍、撚、壓、搟等多道手法,把面團搟成壹張大餅,然後用七八十公分的大鐵鍋,烙起來。
鍋大鍋盔就有多大,所以形如鍋蓋的大鍋盔就做成了。
另外,這個鍋盔還有壹個很好的風俗,就是關中的姥姥都會給滿月的外孫制作此餅,並用線將錢捆在鍋盔上,壹並掛在外孫的脖子上,不過這個尺寸可是根據外孫頭圍來制作的喲!
第三怪:辣子壹道菜。
提起辣椒,大家首先會想到四川,其實關中才是把辣椒吃到極至的地方。如果鄰裏來家中吃飯,可以無肉無酒,但是如果沒有辣子,就壹定會被客人嫌棄。
有書君十分喜辣,尤其喜歡油潑扯面。每每想到,當面卷入碗中後,將特制的辣椒面和香蔥青菜撒到面上,壹邊澆上熱油,壹邊攪拌,在那股辣香鉆入鼻中時,整個人身心無比愉悅。
第四怪:碗盆不分家。
老陜的碗深而圓,幾乎與盆大小無異,壹如關中人豪爽質樸的秉性壹樣。辛苦了壹天的關中人,每每伴著夕陽西下,壹邊端起自家的老碗,壹邊與鄰裏暢談人生,讓人覺得幸福其實就是這麽簡單。
第五怪:手帕頭上戴。
如今的關中物產豐盛,已經少有人著這種裝扮。但是這個手帕的功效卻是沒辦法磨滅,手帕戴頭,不僅防曬而且還可以護頭發,更可以隨時擦汗,壹舉多得。難怪壹些外出的老人,還是會將潔白的手帕戴起來。
第六怪:房子半邊蓋。
這半邊蓋的房子,又稱“揭北子”,這是關中特有的民宿。這種房子的形成主要是應對關中特有的風沙、幹燥的氣候,當然節省材料,就地取材也是重要原因之壹。如今的關中人已經住進了寬敞的樓房,這個關中特有的半邊房已經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
第七怪:姑娘不對外。
當年關中的姑娘正如現在帝都的女孩,她們有著天子腳下的驕傲,壹般只與當地人通婚。另外,當地的姑娘比較保守,婚姻大事全憑父母做主,而父母當然不希望女兒遠嫁,於是關中姑娘在當年可是從來沒有遠行過喲!
不過現如今,關中人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這裏的姑娘不僅走出關中,而且已經步入世界各國。
第八怪:不坐椅子蹲起來。
不論在哪部與陜西有關的電影電視作品,都會看到蹲在墻根、捧著大碗吃面的場景,這成了陜西地區作品題材的標誌。有書君壹度很難理解,這種姿勢吃飯不會胃疼麽?
不過,正是這種姿勢反映出質樸的關中人們對生活隨意、自然的態度。與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相比壹定舒服許多。
第九怪:睡覺枕石塊。
看到這壹怪,有書君不禁想起古代時的石枕,不光提神醒腦還可以預防頸椎病,而且自帶調溫功能,難怪被稱為:“金不換”呢!
第十怪:秦腔不唱吼起來。
有書君曾經跟隨節目組拍攝過秦腔學校,親眼見證過劇院的學生們從化妝到表演的全過程。他們的校長和有書君介紹過,秦腔是所有劇種的鼻祖,但又不同與其他劇種,是壹種完全用真聲演唱的,所以音色高亢激昂,正是因為這樣,才保持了秦腔原始豪放的特點。
如今,傳統的“關中十怪”已經慢慢地消失在車水馬龍中,現在傳承下來的些許民俗也因 科技 發展融入了現代的味道。有書君不禁唏噓,再過10年、20年,當我們再提起“關中十怪”時,會不會不再有人了解呢?有書君努力記錄,願以已微薄的力量,將這些民族的東西傳播出去。
附:關中十大怪歌謠:
三秦面條真不賴,搟厚切寬像褲帶。面香筋道細又白,爽口耐饑燎的太。
餅大直徑二尺外,又圓又厚像鍋蓋。陜西把餅叫鍋盔,裏酥外脆易攜帶。
雖說川湘能吃辣,老陜吃辣讓人怕。辣面拌鹽熱油潑,調面夾饃把飯下。
老陜飯碗特別大,面條菜肴全盛下。壹碗能把肚填飽,老碗會上把話拉。
陜西農村老太太,花格帕帕頭上戴。防曬防塵又防雨,潔手擦汗更風采。
鄉間房子半邊蓋,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風擋雨又耐寒,冬暖夏涼好運來。
長安建都十幾代,人傑地靈春常在。風調雨順生活好,陜西姑娘不對外。
老陜脾氣真古怪,有凳不坐蹲起來。問他為啥不坐著,他說這樣很自在。
三秦大地莊稼漢,不愛軟枕愛石塊。冰涼堅實有奇效,醒腦提神金不換。
民風淳樸性彪悍,秦腔花臉吼起來。臺下觀眾心歡暢,不怕戲臺要震翻。
其實沒有十大怪,只有關中八大怪壹說,分別是:1、辣子壹道菜;2、面條像褲腰帶;3、碗盆分不開;4、鍋盔像鍋蓋;5、房子半邊蓋;6、吃飯不坐蹲起來;7、帕帕頭上戴;8、姑娘不對外。辣子壹道菜,在過去關中,油潑辣子就能夾饃,撒點鹽能當壹頓飯。至於面條像褲腰帶,就是所謂的扯面,又叫褲帶面,又寬又薄又勁道,撒點鹽、蔥花、辣子,油壹潑就是油潑面!碗盆分不開是指關中人吃飯時的碗很大,俗稱老碗,比別的地方的盆還要大。鍋盔是關中壹種特色的食品,面在鍋裏烙,幹時出鍋,很大很脆!有的地方泡饃用的就是鍋盔!房子半邊蓋是關中壹種特色的建築,房子只有壹邊。吃飯不坐蹲起來,指關中人習慣蹲著吃飯,又稱圪蹴著。至於帕帕頭上戴,是壹些年紀稍大的老太太喜歡頭戴帕帕,可以遮塵防風。而最後壹個姑娘不對外是關中自古屬於富庶之地,都喜歡把女孩子就嫁給當地,去外地都會吃苦,所以不外嫁!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 歷史 文化城市,是十三朝古都,西安曾經演繹過大唐盛世、大秦帝國等壯觀 歷史 故事,現在還遺留有世界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以及大雁塔、小雁塔、半坡遺址等無數 歷史 遺跡。西安 歷史 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小吃眾多等等。說起西安“十大怪”,也是陜西“十大怪”,現在 社會 發展很快,所謂的“十大怪”其實早已經成為 歷史 ,大多已經不復存在,只有個別現在在西安還能尋覓到蹤跡,現在分別講給大家:
西安第壹怪、房子半邊蓋;
西安第二怪、面條像褲袋;
西安第三怪、有凳子不坐蹲起來;
西安第四怪、鍋盔像鍋蓋;
西安第五怪、辣子壹盤菜;
西安第六怪、姑娘不對外;
西安第七怪、秦腔不唱吼起來;
西安第八怪、帕帕頭上戴;
西安第九怪、碗盆不分開;
西安第十怪、睡覺枕石塊。
第壹,面條像褲帶。
第二,鍋盔像鍋蓋。
第三,辣子壹道菜。
第四,碗盤不分家。
第五,手帕頭上戴。
第六,房子半邊蓋。
第七,姑娘不對外。
第八,不坐椅子蹲起來。
第九,睡覺枕石塊。
第十,秦腔不唱吼起來。
哈哈,去過西安很多次,哥在西安工作,不知道西安十大怪啊,那個壹根面條煮壹碗也吃不完,水盆羊肉非常棒。。。。看了網友們回答很精彩,現在知道了。。。。
通常來說是陜西“十大怪”。
陜西十大怪是:
1 面條像腰帶;楊淩蘸水面是代表,寬如腰帶。
2 鍋盔像鍋蓋;乾縣鍋盔名氣大,形如鍋蓋,厚如磚塊,味道杠杠滴。
3 辣子是道菜;油潑辣子是陜西特色,吃飯可以沒有菜,不能沒有油潑辣子。
4 泡饃大碗賣;泡饃碗大,體現了陜西人的豪爽。
5 碗盆難分開;碗大如盆,外地人分不清是碗還是盆。
6 帕帕頭上戴;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喜歡把手帕戴在頭上,80年代還有,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7 房子半邊蓋;黃土高原的特色建築,俗稱“廈子房”。
8 姑娘不對外;八百裏秦川,自古以來比較富庶,姑娘壹般不外嫁。
9 不坐蹲起來;陜西人,尤其是農村人吃飯,不喜歡坐在餐桌旁,端碗蹲在門口和鄰居邊聊天邊吃飯。
唱戲吼起來。秦腔的唱法豪邁奔放,猶如“吼”。
吸收文化精華,@ 愛的力量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您問:“ 西安的十大怪指的是什麽?” 問的好,這個問題挺有趣,正是我喜歡回答的問題。西安處於陜西的關中地區,“西安十大怪”其實就是指的“陜西關中地區十大怪”。下面我分10個方面來回答:
1、面條像褲帶——指的是陜西關中地區盛產小麥,人們壹日三餐的主食就是面食,比如拉面、油潑辣子面、臊子面、饅頭等。
2、鍋盔像鍋蓋——指的是自唐、宋朝以來,陜西關中地區的人,如果要出遠門經商,就要帶上鍋盔作為路上的幹糧。
3、油潑辣子壹道菜——指的是陜西關中地區的人喜歡吃油潑辣子,吃面時喜歡放油潑辣子,炒菜時也喜歡放油潑辣子。吃米飯時就把油潑辣子當菜吃。
4、碗盆難分開——指的的是陜西關中地區的飯碗老大老大的,被稱為“老碗”。大得分不清是飯碗還是盆子。
5、手帕頭上戴——指的是陜西關中地區的老太太,喜歡把手帕當作頭巾戴在頭上,挺有關中地區特色。
6、房子半邊蓋——指的是陜西關中地區有很只蓋了半邊的房子。這是陜西關中地區獨有的民居特色,與陜西的風土人情是分不開的。
7、姑娘不對外——指的是陜西關中地區的女子壹般不嫁到外地,也壹般不和外地人結婚。關中地區的女子喜歡嫁給本地的男子為妻。
8、不坐椅蹲起來——指的是陜西關中地區的人們,喜歡蹲在椅子或凳子上吃飯、抽煙、聊天。他們覺得這樣做是壹種享受。
9、睡覺枕石塊——指的是陜西關中地區的人睡覺,不喜歡枕柔軟的枕頭,而喜歡枕木制的或石制的枕頭。這是由關中人憨直的性格決定的。
10、秦腔不唱吼起來——指的是陜西關中地區的人們在唱陜西地方劇種——秦腔的時候,喜歡扯起嗓子吼起來唱。以此來表達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
以上的壹些風俗民情都是陜西關中地區所獨有的特色,挺有趣的。這正應了那句古話: “壹方水土養壹方人。”
陜西西安曾經的故都,好多飲食文化和生活習慣留傳至今,西安十大怪,第1怪鍋盔像鍋蓋、鍋盔像鍋蓋說的就是壹種大得像鍋蓋的烙餅。
第2怪面條象褲帶、面條像褲帶說的就是陜西又寬又長的面條。第3怪油潑辣子壹道菜、潑辣子,這就是陜西十大怪之壹的辣子壹道菜。第4怪板凳不坐蹲起來、板凳不坐蹲起來,正是因為陜西人不愛坐著吃飯而來。第5怪盆碗分不開、說的是陜西人吃飯用的碗和盆壹樣大。第6怪房子半邊蓋、這個可能是壹個地方壹種文化吧。第7怪手帕頭上帶、這個是陜北人農做的壹種習慣用來遮塵擦汗。第8怪姑娘不對外、是說西安是以前的故都地裏條件好好多姑娘不原意去別的地方,第9怪睡覺枕石塊、這是老祖先留下的壹種文化,頭火重的人枕石枕取火、第10怪秦腔不唱吼起來、秦腔是西北人的壹種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