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是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根據我們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孩子們早上7: 30來園晨練。在散步和與老師壹起做練習後,孩子們回到教室吃早餐,並在下午5: 30後離開花園。因此,孩子們在花園裏吃三餐。如何讓孩子吃得好是壹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也是兒童健康的關鍵問題。因此,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在實踐中總結了許多好方法,以督促孩子在幼兒園快樂自主地吃飯,快樂地參與幼兒園的日常生活,讓真正的健康陪伴孩子的成長。
首先,科學地安排壹天的生活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欲。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孩子在進餐時的情緒關系到我們能否科學地安排孩子的日常活動。除了給孩子準備營養美味的飯菜外,關鍵是要讓孩子對吃飯感興趣,胃口好。在壹天的生活中,如果缺乏運動或運動過量,孩子的食欲就會很差。只有當運動適度時,孩子才會對吃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挑食的現象才會減少。針對這種情況,我園堅持讓幼兒每天參加兩小時的體育鍛煉,並註意活動與安靜的交替,以促進幼兒的新陳代謝,使其心情始終保持愉快。然後,在孩子吃飯前,進行簡短輕松的談話,如:講故事、營養知識、請猜等。,以引起孩子對吃飯的興趣並保持孩子愉快的吃飯心情。
其次,愉快的用餐氛圍有助於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用餐心情。
在用餐環節,我們鼓勵孩子們自由選擇座位,選擇與好朋友壹起用餐。老師只會在孩子尋求幫助時采取必要的措施。老師給孩子更多的吃飯時間,吃飯時不要處理紀律問題,比如“快點吃飯”“保持桌面幹凈”。老師還可以用錄音機播放輕音樂和故事,營造溫馨的大家庭氛圍。幼兒園是家庭和社會的紐帶。讓孩子保持輕松愉快的用餐心情可以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增加食欲。同時,他們可以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這有利於孩子主動適應社會。曾經有壹個孩子生病的時候吃不下飯,吃飯的時候他壹個人在看書。我走過去輕輕地安慰他,拿了壹把小椅子和他坐在壹起,和他說話。半個小時後,孩子吃完了飯,和其他孩子壹起快樂地玩耍。這對我來說也是壹個很好的嘗試。我不強迫孩子吃飯,也不需要嚴格的管教。相反,我促進孩子的食欲,特別是虛弱的孩子,並為他們創造用餐氛圍,這有助於保持孩子良好的用餐情緒,讓他們在溫暖的氛圍中用餐,讓孩子愉快地完成他們的食物,促進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第三,給孩子創造壹個自助的機會可以讓孩子覺得吃飯就像玩遊戲壹樣。
從孩子的年齡特征分析,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尋求全面獨立,擺脫大人的監護。他們願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即使做不好,他們也會把它當作遊戲來嘗試。我經常聽到孩子們說:“我自己來”。孩子們有為自己服務的願望,讓他們在大人的幫助下學習如何吃飯,例如收拾餐具,自己動手夾菜,互相鼓勵不要浪費食物和挑食。現在大多數幼兒園都做得很好。為了讓孩子養成自己做事不依賴大人的好習慣,大人往往重視“保護”,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而忽略了“教育”——教育孩子獨立自信。過多的保護剝奪了孩子積極探索的權利,導致孩子在自主意識的發展上失敗。因此,在我們幼兒園,為了解決這壹問題,為了更好地觀察兒童,了解兒童,並為兒童創造壹個為自己服務的機會,我們根據兒童大肌肉的特點,在小,中,大班開展了自助餐活動,真正把吃飯當作壹種遊戲,在遊戲中探索,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吃飯時,可以自己拿食物,自己做事,享受快樂的氛圍,就像在餐廳壹樣。
1,小班:小班兒童的小肌肉發育不協調,因此仍然很難用飯勺盛米飯。我們通過情境遊戲邀請孩子在角色遊戲中吃飯,老師把事先準備好的飯菜放在前面,讓孩子自己選擇飯菜的數量和種類。因此,小班的老師更傾向於用語言鼓勵孩子,用行動安撫他們,並吸引他們的角色以促進他們的食欲。他們利用教育環境引導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自己服務,讓孩子感受到吃飯就像壹場遊戲。例如,熊妹妹請小熊吃餃子,兔子在我們的小餐館吃飯。這樣,老師可以更好地觀察孩子,幫助弱小的孩子,讓孩子享受吃飯的樂趣,了解吃飯的營養,並在遊戲中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2.中班:進入中班後,孩子的小肌肉協調發展。所以壹般的主食都是孩子自己添加的。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飯菜的種類和數量。食物的圖案、顏色、香味和味道各不相同。孩子們特別註意食物的顏色和形狀。各種各樣的面食、形狀有趣的蛋糕和漂亮的菜肴很受孩子們的歡迎。但是,教師應適當引導孩子隨餐進食並註意營養物質的攝入。自助餐不是隨意的,孩子不能因為壹味促進食欲而偏食。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多觀察孩子,多給孩子壹些合理的建議,比如:在活動前,請孩子講解綠色蔬菜的好處,分享他們關於營養健康的知識,討論吃多少飯比較合適以及暴飲暴食的危害,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飲食。另壹方面,老師可以在每頓飯中仔細觀察孩子,了解他們的進步和變化,並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在飯後個別解決,從而因材施教。
3.大班:在中班和小班的基礎上,孩子們像成人壹樣吃大班。他們會有序地拿餐具,選擇各種菜肴和主食。當他們發現哪個伴侶有偏食問題時,他們會積極提醒他:“蘿蔔最有營養,多吃會讓妳長得更高!”他們還會互相提醒:“妳是不是忘了帶主食了?”用餐在細致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當孩子們看到吃得太飽時,他們通常會感到害怕。他們害怕被指責吃得慢或吃不下飯,但他們喜歡壹次又壹次地自己添加米飯,並自豪地說:我吃了兩三碗,以培養孩子吃飯的自信心和實際能力。關鍵是大班的孩子很快就要上小學了,這給了他們更多自主和自我服務的機會,也為孩子們之間的聯系做好了準備。孩子主動根據自己的需要多吃壹些,這樣孩子才會有信心,真正做到。“我的食物是我的主人。”這是壹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到了小學,我們還是會擔心孩子中午吃不飽,會不會不會不會照顧自己,會不會不自信?答案是:肯定不會。
第四,主題遊戲貫穿吃的知識,讓快樂吃可以進行到底。
在嘗試的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持懷疑態度。孩子真的能自己做嗎?答案是:是的,而且做得很好。然而,有很多教育機會,教師也應該抓住它們。例如,針對幼兒用餐中存在的問題,大班幼兒開展了主題活動“自助餐有哪些規則?”通過討論,孩子們得出了壹個結論:吃飯的次數不能太多,因為孩子吃多了會嘔吐,對身體不好!吃飯時可以小聲說話,但不能影響別人,因為那是不禮貌的,而且還會讓妳的食物變冷,如果妳吃冷飯,妳的胃會痛。在共同討論的結果中,孩子們自己貼出了“自助餐說明”,鼓勵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跟著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吃得更好,讓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本次主題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知識經驗、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發展。在民主、寬松、開放的教養環境中,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暢所欲言,並不時與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有利於形成和諧的班級氛圍。這可以在許多方面使兒童受益。
其次,它有助於擴展孩子的知識和經驗。討論和聊天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交談,我們可以知道食物的名稱、味道和顏色,並了解吃飯的禮儀。孩子們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愉快的交流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地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再次,輕松愉快的就餐活動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現代社會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和快捷,但也減少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機會。雖然人們可以很容易地了解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什麽,但匆忙的生活、高樓大廈和公寓樓使人們更加封閉,而孩子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家裏,因此他們失去了更多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幼兒園是孩子們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環境之壹。我們必須為他們搭建這座橋梁,讓孩子們通過不同的環節分享經驗,在快樂的生活中學習和探索,真正讓快樂餐進行到底。
用餐是幼兒園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這也是孩子健康的起點。因此,新時代的幼兒園有必要給孩子們幸福,讓他們成為自己飯菜的主人,並為他們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