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趙琰文言文及答案

趙琰文言文及答案

1. 李延年 文言文翻譯及答案

李延年歌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譯文

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壹眼,將士棄械,墻垣失守;

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壹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

縱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註釋

(1)傾城、傾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陶淵明《閑情賦》:“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

(2)寧不知:怎麽不知道。

2. 弈秋 文言文閱讀 及答案

弈秋,通國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③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④;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⑤,思援弓繳⑥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⑦。為是其智弗若與⑧?曰:非然⑨也。”

①選自《孟子·告子上》。弈秋,當時的圍棋高手。弈,圍棋。秋,人名。因善於下圍棋,所以叫“弈秋”。這是古人稱名的習慣。

②〔通國〕全國。

③〔誨〕教導、指導。

④〔惟弈秋之為聽〕即“惟弈秋是聽”,完全按照老師說的去做。

⑤〔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壹心想著有只天鵝要飛過來。鴻鵠,天鵝。

⑥〔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想著取弓箭把那天鵝射下來。援,取過來。繳,系在箭上的生絲線。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來。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個專心致誌的人。弗若,不如、不及。之,指那個專心致誌的人。

⑧〔為是其智弗若與〕(難道)認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及那個人嗎?為,通“謂”,認為。是,這個人。

⑨〔非然〕不是這樣。然,這樣。

⑩弈秋:弈,指下為期.壹個叫"秋"的善於下棋的人

⒒鴻鵠:大雁、天鵝類的鳥。

⒓俱:壹同,壹起

⒔為是:為,同“謂”,說。是,這。為是,這是說。

⒕與:語氣助詞,相當於“嗎”。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壹個人專心致誌,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壹個人雖然也聽講,可是他心裏卻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怎樣拿弓箭去射它。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誌的人在壹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壹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像弈秋這麽高明的師傅,第二個徒弟還是學不好,說明學得好不好主要不在師傅好不好,而在於自身

3. 烏重胤文言文翻譯及答案

原文

烏重胤,潞州牙將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師加討。潞帥盧從史雖出軍,而密與賊通。時神策行營吐突承璀與從史軍相近,承璀與重胤謀,縛從史於帳下。是日,重胤戒嚴,潞軍無敢動者。憲宗賞其功,授潞府左司馬,遷懷州刺史,兼充河陽三城節度使。

會討淮、蔡,用重胤壓境,仍割汝州隸河陽。自王師討淮西三年,重胤與李光顏掎角相應,大小百余戰,以至元濟誅。就加檢校尚書右仆射,轉司空。蔡將有李端者,過溵河降重胤。其妻為賊束縛於樹,臠食至死,將絕,猶呼其夫曰:“善事烏仆射。”其得人心如此。

(選自《舊唐書·列傳壹百十壹》)

翻譯

烏重胤,是潞州的牙將。元和年間,(契丹人成德(河北正定)軍節度王武俊(735年-801)長子繼任成德軍節度使王士真(759年-809年)之子)王承宗反叛朝廷,朝廷派軍隊加以討伐。潞帥(昭儀節度使)盧從史雖然已經出兵,但暗中與王承宗互通消息。(因為)當時(宦官左)神策軍行營中尉吐突承璀與盧從史的軍隊相近,(所以)他與烏重胤謀劃到盧從史的營帳抓捕他。這天,烏重胤(進行全軍)戒嚴,潞州軍隊沒有敢輕舉妄動的。唐憲宗嘉獎烏重胤的功勞,封他為潞州府左司馬,升任懷州刺史,兼任河陽三城節度使。

(後來)恰逢討伐淮州、蔡州(兩地的叛軍),唐憲宗命令烏重胤(率軍)逼近叛軍邊境,又將汝州劃歸給(他節度的河陽)。自從朝廷軍隊征討淮西開始的三年間,烏重胤與(忠武軍節度使)李光顏互為犄角,互相配合,(經過)大小壹百多次戰鬥,最終吳元濟被殺。烏重胤因功加封檢校尚書右仆射,接著轉任檢校司空。(當時)蔡州的叛將(吳元濟部)有壹個叫李端的,渡過溵河投降烏重胤。他的妻子被叛賊抓住綁到樹上,臠食至死(將她的肉切成小塊壹塊壹塊地吃掉,壹直到她徹底死掉),(李端的妻子)在將要斷氣時,還高喊她丈夫道:“好好侍奉烏重胤仆射!”烏重胤得人心就像這樣。

4. 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沈希儀,貴縣人,嗣世職為奉議衛指揮使

沈希儀傳 出自《白話二十四史》之明史 譯文 沈希儀,字唐佐,貴縣人。

承襲世職任奉議衛指揮使。他機警有膽有勇,並且智計過人。

正德十二年(1517)他被調出征永安。沈希儀用數百人攻打陳村寨,馬陷在泥沼中,騰躍而上,連殺三個敵人頭領,破除其余敵眾。

沈希儀升為署都督僉事。義寧的敵賊侵犯監桂,又回到巢穴,沈希儀追擊他們。

敵賊的巢穴有兩處險隘,敵賊在其中壹處埋有伏兵,讓熟瑤欺騙官兵從這裏攻入。沈希儀估計到敵賊有詐,急從另壹險隘直抵賊寇的巢穴。

敵賊倉促回救,於是被沈希儀大舉攻破。荔浦敵賊八千人渡江到東方搶掠,沈希儀率領五百人駐紮在北面寨,等待敵賊歸來。

北面寨距蛟龍、滑石兩灘各有數裏。沈希儀因滑石灘狹窄,即使部隊眾多仍可進擊,蛟龍灘寬廣,渡過去也難於殲敵,想將敵賊引誘到滑石灘。

於是在蛟龍灘樹起百旗,用弱兵守住,燃燒柴禾來惑亂敵人。敵賊果然趨向滑石灘。

沈希儀預先用小艦載勁卒埋伏在葭葦之中。敵賊渡過壹半,乘急流沖之,兩岸軍兵鼓噪上前,敵賊眾多人墜入水中淹死,沈希儀收獲他們所掠搶的東西回來。

沈希儀隨從副總兵張..連破臨桂、灌陽、古田的敵賊。他被晉升為署都督指揮同知,掌管都司事。

嘉靖五年(1526),總督姚鏌準備征討田州岑猛。他用沈希儀的計謀,離間岑猛的嶽丈歸順和土酋岑璋的關系,而分兵五哨進擊。

沈希儀帶領中哨。擋住工堯。

工堯是敵賊的要地,他們聚眾守衛這個地方。沈希儀夜間派遣軍兵三百人,緣山而上,繞出其背。

等到第二天會戰,所派遣的士兵已在山巔樹立旗幟,敵賊被打得大敗。岑猛逃跑到歸順那裏,被岑璋捉住,田州於是平定。

沈希儀的功最大,姚鏌壓抑他的功勞,只是受到賞賜。姚鏌建議設立流官,沈希儀說:“思恩因流官的緣故,禍亂到現在還沒有停止。

田州又設立流官,兩處之敵賊將會合起來作亂。”姚鏌不聽從他的話。

以沈希儀任右參將,分守思恩和田州。沈希儀請求回鄉整束行裝,用參將張經代守。

剛剛壹個月,田州又發生叛亂,姚鏌被罷去官職而回到家鄉。王守仁代替姚鏌的官位,王守仁多用沈希儀的計策,思恩和田州又被平定。

沈希儀改任右江柳慶參將,駐紮在柳州。象州、武宣、融縣瑤民造反,沈希儀出兵征討攻破。

他因病回到家鄉,不久又回到原任。柳州在萬山之中,城外五裏之處就是敵賊的巢穴,軍民已到無地可耕的地步,而官軍向來不能勝任戰鬥。

又加上敵賊耳目遍官府,對官府裏的事情動靜無所不知。沈希儀說要想大破敵賊,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請求這件事。

調那地的狼兵二千人來,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又尋找到與瑤通貿易商販的有幾十人,抓住他們犯罪根據而厚撫他們,讓他們刺探敵賊。

這樣敵賊的動向,沈希儀也無所不知。沈希儀每次出兵,雖然是肘腋親近的人,也不告訴他們去向。

到期鳴號,則諸軍都集合起來。令壹人挾旗帶領諸軍行軍,不讓他們測知到哪裏去。

等到駐軍設立埋伏,敵賊必定到達,敵賊遇到埋伏總是逃奔。官軍攻擊他們,總是能取得預期的勝利。

之後,敵賊侵犯其他地方,官軍又比他們先到達。遠村僻地,敵賊估計是官軍不能到達的地方,前往侵犯,官軍又未嘗不在,敵賊驚服他是神人。

沈希儀獲得的賊巢婦女牲畜財產,果真是鄰巢的都歸還他們,只取暗中幫助敵賊之人的東西。諸瑤全部恐懼降伏,不敢響應敵賊。

沈希儀初到,令熟瑤能夠出入城中,無所禁忌。厚賞瑤人中的智黠之人,讓他們做間諜。

後來逐漸讓瑤婦進入到官府和她們的丈夫見面,並賜給她們酒食布帛。這些瑤婦的丈夫經常告訴他敵情,則暗中厚賞。

諸瑤婦貪愛賞賜,爭相勸說自己的丈夫偷告敵情,或者親自入沈希儀府中說明敵賊情況。正因為這個原因,敵賊更加沒有地方隱藏匿形。

沈希儀每於風雨晦黑的夜晚,偵察敵賊住宿停頓的地方,分別派遣人攜帶火銃潛伏在舍旁。半夜發銃,敵賊大駭說:“老沈來了!”都攜帶妻氏兒女匍匐上山。

兒啼女號,有的因寒凍觸巖石而死,有的後悔當賊寇不是好辦法。到天明後下山,又寂靜而沒有人聲。

其他巢穴也遇到同樣的情況,賊眾更加驚恐。暗中派遣人進城偵察,發現沈希儀像原來壹樣居住在城中沒有外出。

敵賊喪魂落魄,他們大多易容為熟瑤。韋扶諫是馬平瑤的敵賊魁首,多次捕捉他而沒有成功。

有人報告說韋扶諫逃到鄰賊三層巢去,沈希儀暗中率領兵馬剿他,他又與三層巢的敵賊到其他戍所去搶劫。沈希儀盡俘三層巢敵賊的妻子兒女,壹並帶回來,過去沈希儀俘獲的敵賊妻子兒女全部用來給與予狼兵,到這時卻將他們獨閉在空舍中,給他們飲食。

讓熟瑤去對他們的丈夫說“:妳們捉到韋扶諫,就讓妳們的妻子兒女回來。”諸瑤聽說後,都來謁見沈希儀。

沈希儀讓他們到房室中去看,見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安然無恙。於是他們***同引誘韋扶諫出巢,將他捆縛著獻給沈希儀,來換他們的妻子兒女回去。

沈希儀剜去韋扶諫的眼睛,將他肢解後,懸掛在諸城門。諸瑤服沈希儀威信,更加不敢做強盜。

從此,柳城四旁的數百裏,沒有敢搶奪的人。沈希儀曾經向朝廷上書,說狼兵也是瑤、僮人。

瑤、僮所在為賊,但狼兵至死不敢為非作歹,並不是狼兵順服,而瑤、僮。

5. 內容有關孔奮的文言文及答案翻譯

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也。

奮少從劉歆受《春秋左氏傳》,歆稱之,謂門人曰:“吾已從君魚受道矣。” 遭王莽亂,奮與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請奮署議曹掾,守姑臧長。八年,賜爵關內侯。

時天下擾亂,惟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奮在職四年,財產無所增。

事母孝謹,雖為儉約,奉養極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時天下未定,士多不修節操,而奮力行清潔,為眾人所笑,或以為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苦辛耳。奮既立節,治貴仁平,太守梁統深相敬待,不以官屬禮之,常迎於大門,引入見母。

隴蜀既平,河西守令鹹被征召,財貨連轂,彌竟川澤。唯奮無資,單車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謂曰:“孔君清廉仁賢,舉縣蒙恩,如何今去,不***報德!”遂相賦斂牛馬器物千萬以上,追送數百裏。奮謝之而已,壹無所受。

既至京師,除武都郡丞。時隴西余賊隗茂等夜攻府舍,殘殺郡守,賊畏奮追急,乃執其妻子,預以為質。

奮年已五十,唯有壹子,終不顧望,遂窮力討之。吏民感義,莫不倍用命焉。

郡多氐人,便習山谷,其大豪齊鐘留者,為群氐所信向。奮乃率厲鐘留等令要遮抄擊,***為表裏。

賊窘懼逼急,乃推奮妻子以置軍前,冀當退卻,而擊之愈厲,遂禽滅茂等,奮妻子亦為所殺。世祖下詔褒美,拜為武都太守。

奮自為府丞,已見敬重,及拜太守,舉郡莫不改操。為政明斷,甄善疾非,見有美德,愛之如親,其無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稱為清平。

弟奇,遊學洛陽。奮以奇經明當仕,上病去官,守約鄉間,卒於家。

(節選自《後漢書?孔奮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財貨連轂,彌竟川澤 彌:滿。B.吏民感義,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謝。

C.奮自為府丞,已見敬重 見:被。D.為政明斷,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奮“力行清潔”的壹組是(3分) ①奮在職四年,財產無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③唯奮無資,單車就路 ④奮謝之而已,壹無所受 ⑤終不顧望,遂窮力討之 ⑥上病去官,守約鄉間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孔奮年少時跟隨劉歆學習《春秋左氏傳》,深得劉歆稱賞敬服;他與老母幼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亂,受河西將軍竇融邀請代理議曹掾,擔任姑臧長;建武八年被賜爵為關內侯。B.孔奮侍奉母親孝順謹慎,在艱苦的生活中努力給母親最好的食物。

當時天下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奮卻力行清潔,堅持樹立節操,施政註重仁義平和。C.孔奮為姑臧長時,因清正廉潔,仁義賢明,而深受當地吏民和少數民族的愛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時,率領督促當地氐人大豪齊鐘留等,攔截抄襲,裏應外合,終於擒獲消滅了叛賊隗茂等人。

D.孔奮在武都為府丞時,已深受官民敬重,擔任太守後,全郡的人受他影響,無不註重修行操守。他為政明斷,親美德,仇無行,郡中稱贊他清廉公正。

後來為了給弟弟孔奇讓出官位,他就稱病辭官了。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1)太守梁統深相敬待,不以官屬禮之,常迎於大門,引入見母。(5分) (2)賊窘懼逼急,乃推奮妻子以置軍前,冀當退卻,而擊之愈厲。

(5分) 參考答案4.答案B解析感:被……感動。5.答案C解析6.答案D解析“為了給弟孔奇讓出官位”錯。

7.(1)太守梁統對他深為敬重優待,不以官署的禮節對待他,常到大門口迎接,帶他進入內室引見給自己的母親。(考點:相,他;以,按照;禮,以禮節對待;文意順暢2分) (2)賊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於是推著孔奮的妻子兒女放置到陣前,希望以此來抵擋,使孔奮退兵,而孔奮卻攻擊得更加急迫。

(考點:妻子,妻子兒女;冀,希望;被動句;文意順暢2分) 參考譯文: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曾祖孔霸,在漢元帝時任侍中。

孔奮少年時隨從劉歆學習《春秋左氏傳》,劉欲稱贊他,對學生說:“我已從君魚那裏學到了大道。” 遭王莽之亂,孔奮與老母親和幼弟到河西地區躲避兵禍。

建武五年,河西將軍竇融邀請孔奮為自己官署的議曹掾,擔任守姑臧長。八年,賜爵位為關內侯。

當時天下紛擾混亂,唯有河西地區較安定,姑臧被人們稱為富縣。這裏與羌胡通商貿易,每天有四次集市。

每壹任縣官,沒有幾個月便都富裕起來。孔奮任職四年,財產卻壹點沒有增加。

他侍奉母親非常孝敬謹慎,雖然自己生活儉樸,卻極力以美食孝敬母親。親自帶著妻子兒女壹同以普通飯菜為食。

當時全國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註重操守,而孔奮卻盡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眾人所笑,有的人說他身處富庶地區,不能使自己富裕起來,只是徒然自討苦吃。

孔奮註重節操,施政以仁義平和為本,太守梁統對他深為敬重,不以官屬的禮節對待他,常到大門口迎接,領入內室引見給自己的母親。隴西和蜀地被平定後,河西地區的太守、縣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員的財物連車滿載,塞滿了山川。

只有孔奮沒有資財,乘壹輛空車上路。姑臧的官員百姓以及羌胡都說:“孔君清廉仁義賢惠,全縣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

6. 張充過而能改文言文答案

張充過而能改

齊張充,緒①之子也。緒歸吳,逢充獵, 右臂鷹,左牽狗。曰 :“壹身兩役,毋乃勞乎?”充拜曰:“充聞三十而立,今充二十九矣,請至來歲而敬易之。”緒曰:“過而能改,顏氏②子有焉。”及明年,便修改,多所該通,尤明《易》、《老》,能清言,有令③譽。”

譯文可供參考:

齊人張充,是張緒的兒子。張緒回到吳地時,趕上張充打獵,(看到)他右臂上托著獵鷹,左手牽著獵狗。張緒(就教訓兒子)說:“壹個人同時做兩件事,難道不累嗎?”張充拜答道:”兒子聽說三十而立,我今年二十九歲了,請讓我來年恭謹改過吧。”到了第二提。張充便真的改過了,他認真學習,學問大增,尤其精通《易經》、《老子》,善於清談,有美名。

7. 《子罕辭玉》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子罕辭玉》,回答4~6 題.(10分)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4.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 諸:故:5.說說文中畫線句的意思.(3分) 6.妳認為子罕是怎樣的壹個人?(3分) 參考答案:4.諸:相當於“之於”.故:所以.5.我把不貪(錢財)看作寶物,妳把玉看作寶物.如果妳把玉給了我,咱們兩人就都喪失了自己的寶,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寶物.6.子罕是壹個廉潔、不貪錢財、十分珍視自己良好品德的人.。

8. 文言文及壹些練習答案

要題目有,答案我沒

我初壹,所以這些題目應該算是簡單的`

王戎識李

王戎(晉朝人)七歲,嘗與諸(眾)小兒遊(玩),看道邊李樹多子(果實)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只有)王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

⑴嘗與諸(眾)小兒遊(玩) 嘗()

⑵諸兒競走取之 競走()

⑶看道邊李樹多子(果實)折枝 折枝()

⑷取之,信然. 信然()

2.下列之字的用法

⑴諸兒競走取之()

⑵人問之()

3.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壹個道理,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壹粥壹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

1.給下列文言文加點字註音

⑴半絲半縷 縷

⑵珍饈 饈

⑶宜未雨而綢繆 繆

2.解釋下列文言文加點字.

⑴黎明即起 即

⑵既昏便息 既

⑶恒念 恒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1.解釋加點字

孔子過泰山側 過

何為不去也 去

苛政

2翻譯句子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苛政猛於虎也

3.婦人為什麽在墓前哭?她又為什麽不肯離開深山

由此可以得出什麽結論?

4.孔子對子路說"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是教育子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壹人居外,及其

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壹人。”有聞而傳諸

曰:“丁氏穿井得壹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今人向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壹人之

使,非得壹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1.解釋帶點的字.

穿井 穿:

國人道之 道: 之:

求聞之若此 求聞:

2.表述"丁氏穿井得壹人"的兩種理解.

3.怎樣理解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