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杜甫艱難的求官路

杜甫艱難的求官路

艱難的求官路

746年,三十五歲的杜甫來到長安,起初還是很得意的。他的祖父很有名聲,母親家族與皇室多少沾點親,所以他很快就和汝陽王李琎(jìn)、駙馬鄭潛曜(yào)等體面人物相處得熟了。雖說他還是壹介布衣,但自己覺得前途無量,功名立等可取,能和王侯們平等交往,並沒有什麽自卑感。

這年除夕夜,杜甫在旅館裏獨個兒住著,沒事可做,看蠟燭寂寞地抖著亮光,就有些無聊,聽到樓下大夥兒賭博的聲音,壹時興起,也參與進去,高喊著骰子的花色。雖然輸了些錢,他卻哈哈大笑,說:“當年劉毅家裏沒有隔日糧,卻敢豪賭壹百萬呢。”劉毅是東晉時的名將,少有大誌,不拘小節,屢立戰功,被稱為冠軍將軍。這時的杜甫,還有漫遊齊趙時的豪放,正躊躇滿誌,壹心認為飛騰有望呢。

果然,剛過了年,機會就來了。唐玄宗為了表示愛才,發布壹道詔令,但凡在文學藝術有壹技之長者,都可上京考試。這個叫制舉,和定期舉行的科舉不同,是由皇帝臨時發起,因而難度也更大。杜甫是個倔強的人,二十四歲時科舉不中,他就不願再考,進而選擇了難度更大、路子更窄的制舉。這就仿佛賭徒輸錢後,就發了狠心,下壹筆更大的賭註,企圖壹次性扳回,同時也讓面子上更有光。

三十六歲的杜甫走進了考場,使出渾身解數,洋洋灑灑寫了壹篇美文,自認為必然考中,於是回到旅館裏喝著酒,品著詩,樂滋滋地等著。但他等來的結果,卻是沒考中。

而且更奇怪的是,這次居然沒有壹個人中榜。整個長安城都炸了營,各種猜測紛至沓來。而負責考試的宰相李林甫若無其事,興沖沖地給皇上賀喜:“這次考試啊,沒壹個合格的。這說明全國的人才,全被您選拔到朝廷裏來了,民間已經沒有遺留的賢才。可見您真是前所未有的聖君啊。”唐玄宗這時年紀大了,只圖享樂,居然也相信了這番鬼話。

杜甫的壹個朋友元結也同樣落選,他憤憤地寫了壹篇文章,說明當中的緣故。

原來,李林甫雖出身皇族,但為人十分卑鄙。只不過他能迎合皇帝的心思,所以很受重用。唐玄宗本來是個英明君主,既平定了武則天之後的亂象,又壹手開創開元盛世,但在位久了,就難免自滿松懈。看著國庫裏錢糧多得用不完,百姓據說是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朝廷裏人才濟濟,大事小事都有人管著;邊疆上也算安寧,各路節度使手下兵強馬壯。於是他心滿意足,對自己說:

“勞累了半輩子,也該享受享受了。”

他把年號從開元改成天寶,也就把人生目標從勵精圖治改成了安逸享樂。

六十歲時,唐玄宗把壹個兒媳婦給娶了,還封為貴妃。這就是有名的胖美人楊玉環。唐玄宗是個藝術家,能編寫舞曲;楊玉環生得美,又聰明,還能歌善舞。兩個人雖說年齡相差很大,但男才女貌,情投意合,過著神仙都羨慕的快活日子。唐玄宗就把政事全部交給李林甫了。

現代畫家徐操所繪《明皇並馬圖》

畫中,唐玄宗和楊貴妃騎馬並行。在絲竹聲裏,公主們紛紛進獻美食,據說壹盤要花去十戶中產人家的家產,十分奢侈。但玄宗卻樂在其中。於是,鼎盛的唐朝漸漸出現危機。

李林甫壹味的貪汙腐敗,為了保住宰相的位置,看到有能耐的人就壓制,看到有反對他的人就打擊。他制造了壹系列冤假錯案,把開元年間那些正直的、有才能的大臣或者貶官,或者殺害。就在前壹年,他誣陷太子謀反,牽連了許多無辜,著名文人李邕慘遭酷刑處死,左丞相李適之被迫自殺。壹時間,緊張恐怖的氣氛,籠罩著朝廷。

作惡多端的人,壹般都做賊心虛。李林甫也不例外,他晚上住家裏,也是提心吊膽,幾個房間輪流睡,以此躲避刺客。當他聽說皇帝要選拔人才,他生怕這些人中出來個刺兒頭,口無遮攔,寫文章揭發他的罪行,所以幹脆壹個不錄取。

這次考試的失敗,給了杜甫沈重的打擊。

他四處漫遊,滿以為這次壹舉成名,青雲直上,開啟他的事業。猛不防被當頭壹棒,就被打得暈頭轉向,許久緩不過勁兒來。他的心態壹下子就變老了,頹廢了,甚至連頭發都有些變白了。在他的詩裏,才三十九歲的人,就不斷自稱“少陵野老”。在齊趙漫遊時的張狂勁兒,被悲慘的現實壹點點消磨掉了。

沒能考中,杜甫沒有經濟來源,在長安的生活壹天比壹天艱難。但他依然是倔強的,之前是考進士不中,所以考制舉。現在制舉不中,他就又不屑於去考了。那他怎麽辦呢?他開始不斷地給權貴們寫詩,結交翰林張垍、京兆尹鮮於仲通、節度使哥舒翰等等,希望能得到引薦。其中壹些權貴甚至算不上什麽好人,比如張垍就曾誣陷李白,使他離開長安。而鮮於仲通是靠著與楊國忠的關系,壹下子爬上高位,然後壹直窮兵黷武。杜甫與他們結交,證明他已經有些饑不擇食了。

這些詩的套路壹般是這樣的,先是說壹番好話,用整齊的對句、恰當的典故、優雅的辭藻,贊揚對方的地位、功勞、道德,在後半段,說明自己可憐的處境,希望得到引薦。但結果總令他失望。為了解決生計,他有時幫駙馬鄭潛曜寫壹篇碑文,掙壹筆稿費;有時寫詩給汝陽王李琎,獲贈壹些錢糧。

有些貴人附庸風雅,常請壹些文人墨客壹同出席酒筵,席間吟風弄月,寫壹些應場的詩文。酒喝得高興時,大家似乎親近了,甚至成了朋友,可壹旦酒醒,懸殊的等級擺在那兒,就把美夢戳破了。杜甫也時常身處其中,或者吃壹頓佳肴,或者得到壹些報酬。他嘴裏說著榮幸,

但心裏卻感到十分屈辱。他的好友鄭虔、岑參,此時也都貧寒,偶爾能相互周濟壹下,但更多時候,也只是相對苦笑。

750年,韋濟來到長安,擔任尚書左丞。杜甫聽說這位長者曾去洛陽老家尋訪自己,當然十分感動,將他視為知音,像小孩對著親人傾訴內心的痛苦壹般,寫詩道出了多年來的辛酸。這就是著名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對於心高氣傲的杜甫而言,寄人籬下,追在貴人 *** 後頭,享用別人吃剩的酒肉,還要裝出快樂的樣子,的確是非常痛苦的。這時,他無比羨慕李白如閑雲野鶴般逍遙自在,而他的事業心卻不容許他那樣做。

而就在此時,又壹次機會到來了。

751年,迷信神仙的唐玄宗據說受到神仙的啟示,在正月裏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祭祀玄元皇帝(就是老子)、太廟和天地。杜甫通過駙馬鄭潛曜的關系,事先得到消息,趁機洋洋灑灑寫了三篇《大禮賦》,對三個盛典進行了華美的歌頌,獻給了唐玄宗。

唐玄宗看了三篇賦,十分欣喜,覺得杜甫拍馬屁拍得到位,讓他窮奢極侈的典禮突然有了正當名義,而且還戴上了神聖的光環。他壹高興,就讓杜甫來集賢院,命宰相考試他的文采。

這是杜甫生命中最為光輝的壹天。他精神煥發,坐在集賢院裏,飽蘸濃墨,奮筆疾書。而集賢院的院士們聽到這則奇聞,都紛紛擁過

清代禹之鼎所繪《明皇求教圖》

唐玄宗雖曾是個英明皇帝,但年歲壹大,就開始信賴道教。為追求長生,常常尋仙問道,煉丹服藥,連夢中也不忘見神仙。

來觀看,結果圍成了壹堵墻。皇上的贊美,讓杜甫壹夜之間名滿長安。而他也滿心歡喜,以為這回總算能混出頭來了。

然而等了幾天,沒有等來官印,只等來壹個“送錄有司,參列選序”的通知,說白了,就是等候分配。這當然又是李林甫從中搞鬼,前壹次他說“民間沒有賢才了”,這回怎麽突然冒出來壹個?這不是打他嘴巴嗎?為了維護面子,他這次還是不錄用。當然啦,既然皇上都發話了,也不能駁皇上臉面,那就先掛起來,來個等候分配吧。

再壹次的打擊,讓杜甫不僅精神絕望,而且身體也垮了。這年秋天,雨水不斷,積水裏都生了魚,青苔蔓延到病榻上來。他患了嚴重的瘧疾,整整壹個秋季都臥病在旅館裏。以往的朋友看他倒黴,漸漸就不往來了,讓他覺得世態炎涼。這麽重的打擊,讓他頭發白了,眼睛黯淡了,皮膚也變得黃蠟蠟、皺巴巴的,完全是未老先衰。對比他在兗州騎射時的風采,簡直是判若兩人。

這壹年,他已經四十歲了,於是想起孔子曾經說過:後生可畏,年輕人未必不如年長者啊。孔子還說,要是年過四五十還壹無所成,學問道德都沒什麽可稱道的,那壹輩子也沒指望了。杜甫覺得孔子就在說他呢。

在長安待了五年,杜甫沒能混上壹官半職,只換得滿腹牢騷,意誌消沈。他此時的作品,不是向權貴獻媚,就是向朋友抱怨。前者雖然整齊華麗,後者雖然讓人同情,但這樣的詩,眼裏只有自己,到底算不上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