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國美食文化悠久,八大菜系各有特點,為什麽國際高端美食榜卻很少見到中國菜?

中國美食文化悠久,八大菜系各有特點,為什麽國際高端美食榜卻很少見到中國菜?

中國烹飪的東方菜和法國的西餐、土耳其的清真菜被譽為世界三大烹飪王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烹飪在中國人為自身的生存、發展所需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創造。這種文化創造活動,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

中國烹飪物質文化發展的歷史,以生產力水平和烹飪技藝水平作為進步的標誌,並參照中國社會歷史階段的劃分方法,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壹,史前熟食階段,主要在舊石器時代;二,陶器烹飪階段,主要在新石器時代;三,青銅器烹飪階段,主要在夏、商、周及春秋、戰國時代;四,鐵器烹飪階段,則從秦漢開始直至明清時代;五,近現代烹飪階段,從辛亥革命至今。中國烹飪在每個階段都有獨特之處,並對世界烹飪產生了壹定影響。

中國烹飪藝術是以烹飪技術加工成的飲食品為審美對象,滿足人們飲食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藝術。應當認為,人類文明程度越高,對烹飪藝術的要求會越高,因為人類社會的文明是與飲食同步發展。現今在飲食生活上,不僅要講究吃好,吃得科學,還要吃得美;所以追求藝術和健康長壽的美食文化將不斷向縱深發展。

中國有數千萬僑胞分布在世界各地,通過世代的文化交流,中國烹飪在世界各國受到普通歡迎。在亞洲,尤其是日本,中日邦交恢復正常以來,掀起了中國菜熱,自稱“中國料理”的店就有5萬多個。中國菜點在美國深受歡迎,中國餐館目前也有1.8萬家。在歐洲,有壹句很流行的話,叫做“中國菜征服了巴黎”。在法國,各地都有中餐館,僅巴黎壹個市就有l200多家。在英國也有4000多家,散布在倫敦和比較大的城市。在荷蘭有近3000家中餐館。在大洋州,澳大利亞的悉尼、墨爾本、堪培拉等城市均有中國菜館。在非州的尼日利亞,全國也有14個中國餐館,首都就有7個,仍不能滿足需要。隨著中外交流的進展和擴大,海外到中國旅遊的人員增多,人們對中國餐飲的要求也會更高,須加快餐飲市場的發展才能適應國內外對中國飲食風味的需求。這些需求,正是發展中國烹飪的潛在優勢,把握住機遇,就可以將潛在優勢變成市場優勢。

雖然中國烹飪有文化優勢、社會優勢、市場優勢等主要優勢,但是,面對21世紀世界各國烹飪的大發展,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大交流,世界飲食市場的大競爭,中國烹飪仍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應客觀地認識現實。世界烹飪美食的大融合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後,各種對美食的評介標準大都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那個時候中國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中,基本無緣定制世界美食標準。

如著名的米其林餐廳,就是壹家成立於1900年的米其林輪胎的創辦人出版的壹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選擇餐廳的指南《米其林指南》。內容為旅遊的行程規劃、景點推薦、道路導引等。《米其林紅色寶典》(又稱《米其林紅色指南》)每年對餐館評定星級。作為米其林的發源地,法國是米其林星級餐廳最多的國家。在歐洲其它國家,米其林認可的餐廳也是不計其數,其中意大利擁有最多米其林星級餐廳,德國則擁有最多的三星級米其林餐廳。另外,歐洲還有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盧森堡、英國、愛爾蘭、瑞典、荷蘭和瑞士等國家入選星級餐廳。

這本米其林餐廳的定制標準就是以法國的西餐、土耳其的清真菜為標準定制的。美國作為美洲的代表,美國第壹版米其林指南於2005年首次問世,當時收錄的多為紐約餐廳。而後,舊金山和芝加哥等地的餐廳也逐漸受到了米其林的認可。因美洲多為移民國家,其菜式也多參照歐式風範,因而衍生了新系列的西式美食,在世界各地刮起了西餐之風。

日本米其林餐廳到了2007年才開始,日本料理的壹絲不茍為其贏得了米其林在亞洲的首輪關註,之後美食偵探開始踏足中國的香港和澳門,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地帶,香港和澳門的餐廳也很快獲得了星級米其林餐廳的稱號。

到了2016中國餐廳才開始了米其林之路,《米其林指南上海2017》正式發布,這是米其林2016年在全球發行第28本米其林指南,也是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的第壹本,***選出的26家星級餐廳,其中9家粵菜,6家西餐,5家滬菜,5家其他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