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愛、珍惜和用心制作品嘗美食是熱愛生活的表現:
盡管隨著物質的豐富,吃好吃的從之前非常珍貴難得的壹件事情,演變了性質,但出於真心、真誠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制作的美食,和任何壹件付出心力的事情壹樣,食物本身和做美食的人是特別值得尊重的。
之前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件事,總覺得為了口吃的,有點不屑壹顧,但這背後特別有深意,包含了愛意、文化、親情、鄉愁等等非常復雜的內涵。妳看那些喜歡喝酒、美食的李白、蘇東坡都是慷慨激昂、被生命痛擊卻依然熱愛它的人。還有作家說,想要放棄生命的人,就把他放到菜市場,那裏紅的、綠的、鮮美的各色食材,就是人間的煙火氣,會帶來極大的美好的生命感受。
這確實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我們的生活也同所有自然中的生命壹樣,要生機勃勃、多姿多彩,才是常態。
2、每個人心中對於最好吃的東西,都有不同的答案,但重合度最高的那壹個肯定是媽媽做的飯菜:
我自己不太會做菜,時常需要看著教材、或者做菜app才敢嘗試做。但在媽媽身邊時,總覺得夥食特別好,盡管往往都是些粗茶淡飯。那是吃了很久,從小吃到大,充滿愛意和眷戀的味道。有的吃,就是最大的幸福。盡管我也是壹位母親了,我也不太確定,我的孩子是否也認為媽媽的飯菜是世上最好吃的,但我因為能有這樣的答案而從心底裏感到滿足和幸福。
3、關於美食的許多事,也是關於人生的:
抖音和快手上,有很多手藝人因為做木匠活、織毛衣等大受歡迎,美食方面當屬李子柒莫屬了。與其說是喜歡那些美食,不如說是羨慕她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間,我有壹段時間,每天研究各種做菜app,用好幾個小時完成壹道菜,全身貫註沈浸在做飯這件事中的時候,內心非常平靜愉悅。菜品味道如何此時已經不重要,而是這個平心靜氣完成壹件作品的過程,令我感觸頗多。甚至也有點心流的感覺,產生了與做木工、織毛衣壹樣的快樂通感,雖然這個最後的”作品”被吃掉了,但過程的美好就是賺到了。此時突然想到的是佛教的壇城。彩色絢麗的細沙被精心制作為壇城,全部完成後被打掃幹凈,仿佛從未來過壹般,僧人們制作壇城可以辛苦地拿起,也可以輕松地放下。人生就是這樣的壹個過程,如果能用這樣壹件壹件的全力以赴、全神貫註的美好事件串聯起來,最後歸於虛無,何嘗不是壹種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