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標簽:反式脂肪酸。雖然人造黃油有著各 種好聽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 油、植物奶油,其實,它們都有壹個***同的化 學名稱“反式脂肪酸”。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後, 卻極可能為人們的健康埋下隱患,導致糖尿 病、動脈硬化、腫瘤等疾病的高發。
專家支招:據調查,餅幹、面包、巧克力派、 沙拉醬、奶油蛋糕、冰淇淋、珍珠奶茶、咖啡 伴侶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災區”,要盡量少 吃。購買包裝食品,要留意食品營養標簽,列 出有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等的 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建議謹慎購買。
二、味精(谷氨酸鈉)——1908年,壹位日本科學家發明了味精,從此食 物變得更美味。
災難標簽:谷氨酸鈉。味精是壹種化學調味 料,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在人體內可分解 轉變成壹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味精攝入過多, 可能會導致人體中各種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 態,出現眩暈、頭痛、肌肉痙攣等癥狀。味精 中含有鈉,過多攝入還可能導致高血壓。
專家支招:味精發明的初衷無可厚非,但目前 的使用狀況過於隨意,確實令人憂心忡忡。有 研究建議,每道菜中添加的味精不應超過05毫 克。但市場上的不少調味醬、汁,如蠔油、咖 喱、醬油等都含有谷氨酸鈉。因此,做菜時添 加了調味料,就不必再放味精,鹽也要少放。 此外,餐館為保證菜品的口味,添加的味精通 常較多,建議盡量減少外出就餐的次數。
三、罐裝午餐肉(亞硝酸鹽)——1937年,“斯班姆”(Spam)午餐肉問世,僅英國 壹地的年銷售量就達60億罐,足以說明其受歡 迎的程度。
災難標簽:亞硝酸鹽。它常被作為染色劑和防 腐劑應用於加工熟肉,尤其是罐裝肉制品含量 更高。過量攝入亞硝酸鹽會導致食物中毒,出 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等癥狀,長期食用甚至會致癌。
專家支招:其實,除了亞硝酸鹽的問題外,鹽 分、脂肪含量過高,維生素B1等營養的損失, 都是熟肉制品的弊端。因此建議盡量不買罐頭 肉制品,少買熟肉,多吃新鮮的、自家烹飪的 肉類。
四、肯德基(飽和脂肪酸)1952年,山德士上校的第壹家肯德基餐廳在美 國猶他州開業。
災難標簽:飽和脂肪酸。餐廳的煎炸食品,為 保證口味,常會選棕櫚油等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的油。飽和脂肪是心血管的大敵,因為它能使 膽固醇升高,誘發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腦血管 疾病。炸雞時,通常會裹上壹層面糊,這會使 人攝入更多油脂。煎炸食物的油,通常會使用5 —7天,反復煎炸會產生有害物質。此外,經過 高溫煎炸的食物,維生素的流失也很嚴重。
專家支招:吃油炸食品,最好搭配富含維生素 和抗氧化劑的蔬果,如:藕、油菜、豇豆、芋 頭、山楂、冬棗、獼猴桃和柑橘類水果等。肉 類本身就含有飽和脂肪酸,因此最好采用蒸、 燉等方式烹飪,減少其油脂含量。
五、碗裝方便面(聚苯乙烯)——1971年,碗裝方便面在日本誕生,隨後被引入 其他國家。
災難標簽:聚苯乙烯。碗裝方便面的包裝盒中 通常含聚苯乙烯,這種材料在65攝氏度以上的 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質,嚴重威脅人體健 康。碗裝方便面的調料中還含有食品添加劑和 防腐劑。此外,它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極 低,相反鈉含量卻相當驚人。據統計,壹碗方 便面的含鹽量是美國上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 會規定的每日最高攝入量的2倍,所含谷氨酸鈉 約有1克之多。
專家支招:方便面不要經常吃。最好不買即食 的碗裝面,吃的時候最好煮。吃面時,最好搭 配些蔬菜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鹵蛋、豆 腐幹,黃瓜、西紅柿等蔬菜。調料只放壹半就 好了。若食用碗裝泡面,最好換次湯。
六、漢堡包(壞膽固醇)——1960年,被英國奶酪協會命名為“農夫午 餐”(Ploughman’slunch)的大號芝士漢堡開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