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以稻米為主食,麥子為輔,南北雖有區別,但主趨勢不變;歐美人以魚、肉、牛、蔬菜等為主食,面包、面條、米飯為輔;日本人以大米和小麥為主。每個地區的氣候、地理環境、熱度和濕度等都是影響作物生存的壹個重要條件。所以形成不壹樣的飲食習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國地大物博,內地受沿海的季風影響不大,但水分充足,十分適合種植水稻,但是在北方,由於天氣寒冷,稻谷壹年壹收,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所以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就種上麥子以彌補糧食短缺。而歐美國家地勢平坦,位於海邊,受海洋的影響大,降水豐富、土壤肥沃、牧草鮮美,最是適合放牧,自然也就形成了如今以肉類為主食的習慣。
再看日本的地勢位置,四面環海,飽受海洋的影響,本是十分適宜種植水稻,但日本山多不平坦,種植水稻的難度很大,四面的海洋給日本帶來了豐富的水產資源,他們的人民也十分喜愛,盡管日本人壹直以稻米為主食,但是在幾個世紀裏,稻米的占比都不到50%。
壹、日式飲食的幾個講究
對原汁原味的崇尚及對季節的敏感性我國大半的土壤都是內陸,不與海洋相鄰。內陸受到海洋的濕潤影響小,很多地方的四季變化不鮮明,對季節的敏感性低,所以我們的美食文化中,很少有原汁原味的,我們往裏面加許多調味料、高溫烹飪,原本的味道早已消失殆盡。
與中國的環境不同,被大海環抱的日本,擁有著世界前幾的豐富水產品,同時也深受來自海洋的暖流和寒流的影響,四季變化分明,也就導致日本人民對氣候的細微變化十分敏感。同樣這樣的敏感力也被用在飲食上。
即便是到現在,季節更叠所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小,而且人們對季節的敏感性也逐年下降,但是在菜品上,還是能看出他們對季節的態度:春天的時候盤子上配上嬌嫩的櫻花、夏天的時候放上柚子、秋天放上桂花、冬天放上桃花。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季節的更替。
日本人很少用調料,也不會用高溫蒸煮,他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食物的原本味道。
有壹說是因為日本人在17世紀以前時,國內的香料尤其稀缺,海上貿易也不發達,因此在日常做飯中,香料、調味料等都不會被用到,這也就養成了日本人對飲食細致入微的品嘗,自然也就更希望其保持原味,而這種習慣就壹直流傳下來。
日本廚師有兩個十幾分重要的原則:好的刀功和壹雙筷子。
尤其是在做壽司和刺身時,壹把名刀是非常好的,日本的刀分工十分精細,包括切菜刀、柳刃刀、有專門切章魚的章魚刀、河豚魚刀、金槍魚刀等等,每壹種刀都有著其獨特的用處,即使是在精細分工的歐美國家,也是完全達不到這個程度的。
日式料理以其原汁原味而出名,但是這種單壹的方法也是壹大弊端。
隨著歐美、中國等地區的飲食輸入,新壹代的青少年的飲食習慣已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縱使日本的飲食與自身相符,但是口味單壹,而且許多魚類不經蒸煮便食用,腥味重,很多外國遊客甚至本國的人都不太習慣,即使加過生姜等,但是滅菌效果卻不是很好,許多吃不習慣的人都會引起壹些不良反應。
形色講究日式料理最講究食物的形與色。
在我們中國的廚房裏,能看到熊熊火焰、滿面紅光的師傅往盤子裏倒上顏色十分好的菜肴,我們的飲食也十分註重色,但是對裝盤的形狀確實沒有多大講究的。
但是在日本廚房裏,我們看不到滿面紅光,聞不到芳香四溢,只能看到廚師用筷子忙碌地在盤子上擺東西。壹個小小的壽司、刺身也是要經過幾番波折才能端上餐桌的。
對日式料理來說,不僅在乎色,對形也十分講究。
盡管分量不多,可是他們在形狀修飾上可謂壹絕。用優質的材料雕刻出精美的形狀,由此可見廚師的高超刀法,配上與之相襯的材料,幾乎沒有用調料來修飾,形態上卻可稱為壹幅山水畫。即使是壹碗拉面,對形色的追求也十分執著,就連我們中國的面食在他們面前也不能熠熠生輝了。
對器具與環境的追求對於精雕細琢的美食,不配上與之相襯的盤子,自然是不美的。
我們中國從古至今的飲食文化,對於盛放的碟子也比較看重,但這僅限於達官貴人、富甲壹方的商賈、官家等有權勢之人,那些餐具大多金碧堂皇,極盡奢華,無不顯示著他們的權勢與財力,普通百姓卻無多余的閑錢雅致來置辦。
我國最常使用的器具是圓形和橢圓形,相比之下日本的碟子式樣更多,形狀也不受限制,方形、圓形、葉片形、瓜果形、舟船形等等,形狀各異,十分引人註目。但是對於材質卻並不像中國的,他們的最材質很不在乎,使用壹些顏色素雅的,例如青灰色、褐色、黑色等顏色,雕刻精致。
對於環境的講究,更是日式料理的壹個重要環境。如果說英國的西餐吃的是情調,那麽日式料理吃的就是意境。
日本料理對環境要求極高日本人在黑暗中成長,崇尚黑暗。自然日本的壽司也是在黑暗中生發出來的。據說如果人的眼睛看不到,其他的感官會更加靈敏,對於原汁原味的日式料理來說,這樣的環境能刺激人的味覺,讓美食更美味。
所以傳統的壽司店燈光會稍微暗壹些,讓人能看到東西,又不足以看清。在榻榻米上放上桌子,擺放著精美的料理,門外是青蔥樹木與假山水,安靜且隱秘,讓人有世外桃源不壹般的感覺。
日本人對季節的敏感性,在店裏也能體現出來。日本人的細致我們無法想象,但是如果妳留心的話,妳就會發現,精致的壽司店裏門口的插花瓶裏放上壹支象征時節的花,盡管可能很少人會註意到,但是這種傳統的細致確實讓人十分感動的。
但如今,隨著日本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他們不習慣昏暗的燈光,為迎合市場的需求,壽司店也只能做出調整。而且越來越多有經濟實力的人想要去品嘗日本壽司,自然也就人滿為患了,以往隱藏在鬧市區的寧靜也被驅散了。
只有為數不多的日本高級壽司店,依舊保持著原本的氣息,在時代更叠中依舊保持著原有的寧靜。
二、著名的幾個日本傳統小吃
壽司很多人會把壽司與刺身弄混,壽司和刺身是完全不壹樣的。
壽司的種類很多,做起來也很簡單。先蒸熟的米飯放在海帶上,鋪平,中間可以放上黃瓜條、金槍魚、扇貝等,卷起來切小後,蘸芥末就可以使用了。
壽司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但日本壽司註重的原汁原味。就像日本人所說,當妳去吃壽司的時候,尤其是高級的壽司,妳壹定要用手去拿,因為越是著名的壽司,廚師都是用自己的體溫做的,所以妳也壹定要用自己的體溫去感受。
刺身刺身所用的材料非常豐富,金槍魚片、比目魚片、三文魚片、鰻魚片等等,可以說只要能切成薄片的魚類都可以作為刺身的材料。有些魚片不需蒸煮,所以對於切片的刀工要求很高。這些魚片壹般都是按照季節銷售,在適應的季節才能吃到特定的魚片。
在吃刺身的時候,也是有獨特要求的。首先要欣賞刺身的美,色、形的美、食材的美等;然後再動筷,夾起魚片,往上面放上山葵,蘸壹蘸特制醬油,美味的刺身就在廚師和顧客的配合下完成了。
面食日本人沒有足夠的稻米,所以用麥子來當做輔食。日本的面食很出名,包括烏冬面、拉面、蕎麥面都是非常出名的。幾天咱們就簡單介紹壹下烏冬面吧。
烏冬面是用小麥制成,口感類似國內的面條,但是更軟壹些。制作很簡單,也不需要過多的調料,冬天煮熱吃,夏天可以吃涼的,配上壹些蔬菜、天婦羅和蔥,十分美味可口,值得壹品。
總結
日本的飲食文化,成於單壹、原汁原味,但這也恰巧是它的缺點。如今中國美食、意大利美食、法式大餐等等的襯托下,好像日本的傳統美食顯得格格不入。
時代在變化,人們的口味也在變化。盡管還有很多人堅守在傳統傳承的崗位上,但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傳統美食已經是夕陽產業了。
最後,俗話說:“壹方水土養壹方人。”用在這裏再合適不過,日本受氣候的影響,形成了十分豐富的海洋資源;日本人民受氣候影響,形成了比較敏感的性格,這種精致而小巧、卻又不失營養價值的飲食習慣便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