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重陽節美食

重陽節美食

重陽節美食:

1、重陽糕。

2、流沙包。

3、鮮蝦蛋卷。

4、花生腰果小酥餅。

5、菊花酒。

6、菊花糕。

7、九品羹。

壹年壹度的重陽節又到了,自1989年開始人們又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在這個特別的節日也有特別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們看看重陽節的飲食習俗都有哪些。

1、重陽登高:山為陽澤為陰,高為陽低為陰,山巔峰頂正是極陽與重陽之處,且秋高氣爽、天空萬裏,故重陽節登臨。有些地方用重陽登山時祭掃祖墓。福建莆田、仙遊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州媽祖廟或港裏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晚秋寒氣常被視為鬼魅惡氣,有驅風逐邪、稍積祛寒作用的茱萸便成為驅病療疾的巫術用品。

2、吳茱萸:另壹種是茴香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吳茱萸。吳茱萸因為產於吳地(今江浙壹帶),且質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小粒裂狀,香氣濃烈,味苦微辛辣。中藥采用吳茱萸未成熟的果實,以色綠、飽滿者為佳,是祛寒藥。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所以古人重陽佩茱萸應該是佩吳茱萸。

3、山茱萸:茱萸主要有兩種,壹種是山茱萸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山茱萸,又名石棗、藥棗等,是我國名貴的藥用經濟樹種,也是世界上三大名貴木本藥材(山萸肉、金雞納霜、血竭)之壹種,具有很強的藥用價值。山茱萸主要是生長在河南的伏牛山,陜西、山西壹帶,河南省西峽縣產量達全國的1/4以上,號稱中國的山茱萸之鄉。山茱萸壹般清明時節開有黃色的花,“秋分”至“寒露”節氣時會生長成熟,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山茱萸的食用和藥用已經有1500多年歷史了,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4、菊花: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秋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長壽之草,菊是漢方醫學重要的入藥植物。故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據說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壹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壹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

明天就是九九重陽節了,每個節日裏美食各有特色,各有講究,元宵節吃湯圓,端午包粽子,中秋有月餅,那麽我們的重陽節又有什麽傳統的美食呢?

重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日,時值金秋送爽,菊桂飄香的時節。重陽節活動豐富多彩,情趣盎然,有登高遠遊、放風箏、聚會賦詩,欣賞菊花、插帶茱萸等,各地略有不同。重陽節的美食中最有影響力的當數重陽糕、菊花酒、肥螃蟹了。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糕上插著彩色的小旗,點綴著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仁等果實。北方的重陽糕,以發面花果蒸糕最為著名,又名發糕。發面蒸糕是將面粉發酵後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種花果,如紅棗、果仁、蜜餞、紅絲、綠絲等,上籠蒸熟後將面糕倒出,正好各種花果均在面糕上面,並呈饅頭狀。發面的重陽糕,松甜軟糯,味美十足。

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農歷九月也必飲的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叫“菊月”或“菊節”,故賞菊是重陽不可缺少的活動。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的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據說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壹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壹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九月,也正是食蟹的大好季節,這時的螃蟹膏黃味美,肉質細嫩。我國吃蟹的歷史悠久,蟹的菜肴也不斷發展,各個時期,都有各個時期的螃蟹名菜肴。

重陽節又是老人節,取九乃大數,寓意健康長壽。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裏,祝願天下的老人們吃好喝好,快樂幸福,健康長壽。

======================================================================================

重陽節 如何飲食才會更健康

重陽節如何飲食健康有保證?很快就要到九月初九重陽節了。重陽節是登高望遠思念親人的日子。中國傳統的節日,都是和吃聯系在壹起的。重陽節吃什麽好呢?傳統九九重陽節要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當然,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所以吃螃蟹也很方便喲。

重陽節的花糕和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兩樣是專在重陽節時食用的,壹為花糕,壹個是栗子糕。

花糕,別名也叫栗子糕。它的制法是用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屜布沾水包起蒸熟的江米面揉均勻至光滑,分成四塊,再分別拍成2厘米厚的片放在案板上,抹壹層豆餡,再鋪壹層江米面,依次類推連鋪三、四層後,在最上面密密實實的碼上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最後撒上京糕絲、青梅果脯等就算制成。無論看著還是吃著都類似於多層的酥皮兒。早年間在北京以東四牌樓那兒的致美齋、桂馨齋做的花糕最有名。

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制作而成的。具體做法是:將生栗子去皮蒸熟後搗成泥狀,分成三份,壹份攤開做底,然後鋪壹層京糕片,再鋪壹層栗子泥,再鋪壹層澄沙餡,最後在上面鋪第三份栗子泥。而後,用切成小塊的京糕片和青梅絲拼成各種圖案。這樣就制成了黃、紅、褐三色相間五層碼放的栗子糕。吃的時候再澆上用白糖和桂花熬成的糖汁。

在中國重陽節時吃花糕的風俗早在漢代就有,據當時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其中“食蓬餌”,就是吃蓬糕的意思。說到九月初九吃重陽糕,在民間還有壹個古老的傳說:古時候,在某地的壹座高山上住著壹戶淳樸善良的農民,壹日他耕地時遇見壹位老者,告訴他在九月初九那壹天他的家中將會有難,必須往高處搬家,搬得越高越好。這位農民將信將疑,猶猶豫豫終於在九月初九的早晨下定決心,舉家向山上搬。還沒有走出多遠,原來家的地方就著起了大火,火接風勢向上壹直蔓延,他帶著全家就不停的向上爬,壹直爬到山頂才避開火勢。以後,就有了在九月初九登高避禍的習俗。後來,為了方便,又逐漸演變成了在這壹天“吃糕”代替“登高”,以求避禍的習俗。

重陽節的三種食俗

古代把農歷三月三為春天的大節,叫上已;九月九為秋天的大節,曰重陽。上已踏青,以後逐漸被清明節所替代,但“三月三”這個吉祥的日子仍是壯族、黎族、畬族等少數民族重要節日。九月九,因為月日同聲,又值秋日,歷來受人們的重視。《易經》將“九”定為陽數,而“九”為陽數是最大的,兩九相重稱為“重九”,兩陽相重叫“重陽”,可以引發人們許多的聯想。中秋已過,步入盛秋,季節變化,又引起人們對人生的感嘆,多種情感的交集,使得重陽節發展成為以娛樂為主的節日。在節日食品民俗事項中有三項,俗稱:“三寶”。

第壹,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壹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壹。由於菊花鬥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裏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第二,是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秋高氣爽,登高辭青,品嘗花糕,賞菊吟陶淵明詩句,舉辦各種尊老敬老活動,充滿了人間親情。我國南方普遍有重陽節插茱萸驅邪的習俗,而北京則以敬老為主要內容,所以賞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第三,是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壹”,有壹百減壹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壹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在這裏小編為您打造的重陽節美食專題不要錯過哦!讓我們壹起在重陽佳節為父母做壹頓豐盛的飯菜吧!

重陽節養肺潤腸敬老湯-鯽魚蘿蔔湯

“九九”也即“久久”,寓意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我們都希望長輩們擁有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最在乎的也是老人們的身體健康。為老人創造舒適而健康的生活環境,提高長輩的生活質量,是我們做晚輩的應盡責任。重陽時值金秋,正是壹年養生滋補時,壹款養肺潤腸、美味滋補的好湯也可以是我們重陽節孝敬老人回報父母的壹份好禮物。

=======================================

重陽節養肺潤腸敬老湯-鯽魚蘿蔔湯

“九九”也即“久久”,寓意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我們都希望長輩們擁有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最在乎的也是老人們的身體健康。為老人創造舒適而健康的生活環境,提高長輩的生活質量,是我們做晚輩的應盡責任。重陽時值金秋,正是壹年養生滋補時,壹款養肺潤腸、美味滋補的好湯也可以是我們重陽節孝敬老人回報父母的壹份好禮物。

鯽魚:含有優質蛋白質,易消化易吸收,經常食用可增強抗病能力;

白蘿蔔:是藥食兼用的最佳蔬果之壹,養肺潤腸,平喘止咳,順氣消食,可謂百病皆宜;

西班牙橄欖油:其主要脂肪酸--油酸液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動力,通暢腸道。其含有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由苯酚,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構成的抗氧化劑),可以抗氧化,改善動脈循環和防止血栓的形成,具有保護老年人健康和延年益壽等功效。

原料:

活鯽魚1條、白蘿蔔100克、西班牙橄欖油25克、鹽、胡椒粉、姜、香菜適量。

做法:

1、鯽魚讓攤主代勞宰殺後去鱗、鰓、腸洗凈,抹幹表面水分;

2、蘿蔔去皮切絲,入沸水焯壹下撈起濾水;

3、炒鍋燒熱後下西班牙橄欖油至6成熱,將鯽魚慢慢滑入鍋中;

4、中火將魚煎黃後翻面也煎至金黃;

5、倒入足量開水,大火煮10分鐘,倒入蘿蔔絲再煮2分鐘;

6、調入鹽和白胡椒粉,撒上香菜即可。

===================================================================================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淩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壹,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壹的規定,壹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壹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誌。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雕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壹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茱萸是壹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壹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壹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壹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誌》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幹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幹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壹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鐘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